臌胀·水热蕴结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臌胀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zhàng ·shuǐ rè yùn ji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water-hea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臌胀·水热蕴结证(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water-heat[1])是指水湿内停,与热互结,以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臌胀证候[1]

4 臌胀·水热蕴结证症状

臌胀·水热蕴结证患者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2][2][3]

5 证候分析

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由于湿热互结,浊水停聚,故腹大坚满,脘腹撑急。湿热上蒸,浊水内停,故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湿热阻于肠胃,故大便秘结或溏垢。湿热下注气化不利,故小便赤涩。如湿热熏蒸肌肤,则面目皮肤发黄舌红,苔黄腻灰黑,脉弦数,均为湿热壅盛,病在肝脾之象。[3][3]

6 臌胀·水热蕴结证的治疗

6.1 治法

臌胀·水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3][3]

6.2 方药治疗

治疗臌胀·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宜用中满分消丸[备注]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厚朴枳实黄连黄芩知母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炙甘草茵陈蒿汤[备注]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山栀大黄加减,攻下逐水可暂用舟车丸[备注]舟车丸(《景岳全书》引刘河间方):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黑丑木香青皮陈皮轻粉槟榔,得泄下即止。中满分消丸黄芩黄连知母等以清热化湿厚朴枳壳半夏陈皮等以理气燥湿茯苓猪苓泽泻等以淡渗利湿。如热重发黄者,可去人参干姜、或改用茵陈蒿汤加味以清利湿热;如小便赤涩不利者,可加陈胡芦、滑石蟋蟀粉(另吞服)以行水利窍[3]

病势突变,骤然大量吐血下血,系热迫血溢,症情危急,可用犀角地黄汤[备注]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黄丹皮芍药加参三七仙鹤草地榆炭等以清热凉血,活血止血[3]

本证又有湿热蒙闭心包,神识昏迷者,亦属危候。如昏迷烦躁失眠,狂叫不安,逐渐转入昏迷者,证属热入心包,可用安宫牛黄丸[备注]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至宝丹[备注]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朱砂麝香安息香、金银箔犀角牛黄琥珀雄黄玳瑁龙脑以清热凉开透窍。如昏迷前静卧嗜睡,语无伦次,转入昏迷者,证属痰湿蒙闭心包,可用苏合香丸[备注]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拨、苏合香油、熏陆香、冰片以芳香温开透窍。本证日久或误治可出现气滞血瘀或湿从寒化,可参照有关病证治疗。[3]

6.3 食疗

6.3.1 推荐食材

臌胀·水热蕴结证患者建议食用黄花菜冬瓜山栀苍术厚朴砂仁泽泻车前子[3]

6.3.2 推荐食疗

[3]

1.冬瓜粥(《粥谱》):冬瓜(带皮)100g,粳米100g,嫩姜丝、葱、盐、味精香油各适量。冬瓜洗净后,削下冬瓜皮(勿丢),把剩下的切成块。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水适量煮粥。米粥半熟时,将冬瓜冬瓜皮放入锅,再加适量水,继续煮至瓜熟米烂汤稠为度,捞出冬瓜皮不食,入适量姜、葱、盐、味精香油调味即成。趁温热服,随量食用。

2.茅根赤豆粥(《肘后备急方》):鲜茅根200g(或干茅根50g),赤小豆50g,粳米100g。将鲜茅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药渣,将除净杂质的赤小豆用水洗净,放在锅中,加水煮至六七成熟,再将淘净的大米倒入一起继续煮粥。分顿一日内食用。

3.黄花菜鲤鱼汤鲤鱼1条(250g左右),干品黄花菜20g,生姜1片,盐、味精料酒、食用油各适量。将黄花菜生姜洗净,鲤鱼留鳞去内脏,洗净。起油锅,煎鲤鱼,入清水适量,放入黄花菜生姜料酒各少许。先武火煮沸,改文火炖熟,调入盐、味精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每周可服食3次。

7 关于臌胀

臌胀为病证名[4]。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5]。是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所致,以腹部膨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5]。《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日久伤肾,终致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6][6]。亦有由癥瘕积块发展而成[6]。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6]

西医的的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血吸虫病营养不良及腹腔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后期,多属鼓胀范畴,可参考鼓胀治疗[6]

臌胀现常分为肝脾血瘀证阴虚水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湿阻证寒湿凝滞证水热蕴结证正虚邪恋证脾虚湿困证等辨治,详见鼓胀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197.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82-8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0.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臌胀·水热蕴结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臌胀·水热蕴结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臌胀·水热蕴结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