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

凉血解毒 中药材 清热利湿 中医学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èng wěi cǎo

2 英文参考

Pteris multitida poir.[朗道汉英字典]

huguenot fern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凤尾草

凤尾草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

3.1 别名

背阴草、金鸡尾、鸡脚草、井口边草凤尾蕨[1]

3.2 来源及产地

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1]分布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1]

3.3 性味归经

淡、微苦,凉[1]。入肝、肾、大肠经[1]

3.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

1.治湿热痢泄泻黄疸淋浊带下鼻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乳腺炎[1]。煎服:9~18g[1]

2.治腮腺炎,疔疮湿疹,鲜品捣烂敷;荨麻疹凤尾草适量,食盐少许,水煎[1]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种蕨素(Pterosin)及其衍生物芹菜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1]。又含鞣质、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等[1]

3.6 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抑制作用[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草

4.1 拼音名

Fènɡ Wěi Cǎo

4.2 别名

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

4.3 来源

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4.4 性味

淡、微苦,凉。

4.5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4.6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4.7 备注

(1)用于痢疾腹泻,可配合辣蓼马齿苋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萹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用于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蒲黄炭、等药同用。配合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等药,用于胃癌肠癌等症。配合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蒲公英金钱草等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凤尾草

5.1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5.2 拼音名

Fènɡ Wěi Cǎo

5.3 英文名

Chinese Brake Herb, Herb of Chinese Brake, Herb of Huguenot Fern, Herb of Serrulate Brake, Herb of Spider Brake

5.4 别名

井口边草、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凤尾蕨野鸡尾、青蕨、鸡脚草、百脚草、龙须草金鸡尾、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小凤尾、小金星凤尾草、乌脚鸡、线鸡尾、双凤尾、金鸡尾小凤尾草、九把连环剑、鸡爪莲、背阴草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multifida Poir.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5.6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地下茎粗壮,密被线状披针形的黑褐色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23cm,灰棕色或禾秆色,无毛;生孢子囊孢子叶2回羽状分裂,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轴具宽翅,羽片3-7对,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状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直达边缘;不生孢子囊营养叶叶片较小,2回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石灰岩缝内或墙缝、井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等地。

5.8 栽培

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性强光、宜选山沟,墙脚等阴湿地栽培。

2.种植:分株繁殖,春季将母根挖出,分开穴栽,穴距离5-8cm,一般大株可分3-5株丛不等,覆土压紧后浇水。

3.生长注意除草,旱季注意浇水。

5.9 性状

1.性状鉴别 商品多扎成小捆。全草长25-70cm。根茎短,棕褐色,下面丛生须根,上面有簇生叶,叶柄细,有棱,棕黄色或黄绿色,长4-30cm,易折断,叶片草质,一回羽状,灰绿色或黄绿色;不育叶羽片工4-8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能育叶长条形,宽3-6cm,边缘反卷,孢子囊群生于羽片下面边缘。气微,味淡或微涩。

2.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

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4-6细胞,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瘤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

5.10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蕨素(pterosin)B、C、F、O、S,蕨素 C-3-O-葡萄糖甙(pterosin C-3-O-β-D-glucoside),2β,15α-二羟基-对映-16-贝壳杉-烯(2β,15α-dihydroxy-ent-kaur-16-ene),2β,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e),大叶凤尾甙(creticoside)A、B,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

5.11 药理作用

1.煎剂在25%浓度时对弗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均无抑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和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 全草或根醇浸出液,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33%和33%-40%。

5.12 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100ml甲醇,于水浴上回流提取10min,乘热过滤。取滤液1ml,加盐酸4-5滴及少量镁粉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

5.13 炮制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净备用。

5.14 性味

淡;微苦;寒

5.15 归经

大肠;心;肝经

5.16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

5.17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5.18 注意

虚寒证忌服。

1.《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2.《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5.19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疔、痔,散毒,敷疮。治蛇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春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2.《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3.《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5.《中国药植志》:止泻

6.《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7.《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治热性亦痢及齿痛,止吐血

8.《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9.《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10.《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目翳

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12.《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13.《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5.20 摘录

《中华本草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凤尾草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凤尾草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