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体

中医学 中医病名 中医皮肤科学 蛇皮癣 中医外科学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tǐ

2 英文参考

ichthyo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蛇体为病名[1]。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汇考卷四百五十七。即蛇身[1]

蛇皮癣(ichthyosis)为病证名[2]。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2]。又称蛇身蛇体蛇胎[2][2]。是指以四肢、躯干皮肤干涩少汗,有蛇皮鳞屑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3]。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病,旧称鱼鳞癣,中医蛇皮癣。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因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性联遗传寻常性鱼鳞病先天鱼鳞病红皮病板层状鱼鳞病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谓人皮肤上,如蛇皮而有鳞甲,世谓之蛇身也。”

蛇体相当于西医的鱼鳞病[3]

4 蛇体症状

蛇体胎传婴儿出生后不久,皮肤即为灰色、干燥、粗糙,上有鳞屑,紧附皮肤,边缘翘起,状如蛇皮,触之有刺手感,如皮肤皲裂疼痛[3]。病变多在四肢,重则遍及全身[3]。冬季加重,缠绵难愈[3]

症状和体征可分四型:

1.显性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月-5岁之间发病; (2)皮肤乾燥、上覆灰白色至淡棕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周边翘起,中央紧贴皮肤; (3)主要分布四肢伸侧、背部;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仅男性受累; (2)皮肤乾燥粗厚,上覆大而深棕色鳞屑,冬重夏轻。随年龄增长,损害不变,甚至加剧; (3)皮损分布全身,以头面、侧面、耳前、颈受累最重。屈侧常被累及。

3.先天鱼鳞病红皮病 (1)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多层鳞屑,脱落后出现粗糙湿润面,可有松弛性大皰; (2)严重者手足呈爪形;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层板状鱼鳞病 (1)婴儿全身生后为一层广泛火棉胶状膜紧紧包裹,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广泛潮红,上有大片多角鳞屑,中央粘着,边缘游离; (2)掌蹠角化过度,指甲毛发过度生长; (3)2/3患者睑外翻

5 诊断依据

1.遗传性疾病

2.四型的皮损表现;

3.组织病理改变 (1)显性遗传鱼鳞病表皮中度角化过度,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厚; (3)表皮松解角化过度鱼鳞病:角化过度,表皮细胞松解,颗粒变性

6 蛇体辨证分型

6.1 血虚风燥

蛇皮癣·血虚风燥证(ichthyosis with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肤蛇皮状,干燥粗糙,有鳞甲,有的患者伴掌趾角化过度,毛发干燥稀疏,指甲变脆,夏轻冬重为常见症的蛇皮癣证候[3]

6.2 血瘀燥热

蛇皮癣·血瘀燥热证(ichthyosis withpattern of blood stasis and dryness-heat)是指血瘀燥热,以皮损为干燥弥漫性红斑,上有大小不等、黄色或棕灰色鳞屑红皮病损害,有的起松弛的水疱,疱破后露出潮红的糜烂面,夏重冬轻,日晒后症状加重为常见症的蛇皮癣证候[3]

7 蛇体的治疗

蛇体血虚风燥,故治宜养血祛风健脾润燥。可内服鱼鳞汤(生黄芪黑芝麻丹参地肤子当归、生地、熟地、枸杞子首乌白鲜皮、生山药苦参防风川芎桂枝蝉蜕甘草)或桂枝加当归汤化裁,或用苍术当归威灵仙各等量熬膏加蜜,分次内服[3]

外用润肌膏或用杏仁30g、猪油60g捣泥外搽[3]。亦可用白僵蚕适量研末煎汤外洗[3]

西医治疗参见鱼鳞病条。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2.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蛇体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蛇体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蛇体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