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

骨与关节感染的手术 小儿外科手术 手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ài sǐ xìng jīn mó yán de shǒu shù

2 英文参考

operations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4 分类

小儿外科/骨与关节感染的手术

5 ICD编码

83.39

6 概述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一般大医院内每年可见到1~2例,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病人往往死于败血症和毒血症。感染主要侵犯筋膜,但无肌坏死,故称为坏死性筋膜炎致病菌大多为溶血链球菌凝血酶阳性葡萄球菌以及肠道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革兰阴性厌氧性杆菌链球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且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大多发生于轻微的创伤或近期接受过手术的病人,特别是在小血管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中更易发生。诊断的要点是:①广泛的表浅筋膜坏死伴轻至中度的皮下蜂窝织炎;②周围有广泛的潜行皮缘,皮肤苍白,有水疱血疱形成;③有血性浆液渗出或脓液,革兰染色可见革兰阳性阴性球菌链球菌杆菌脓液可培养出需氧菌或厌氧菌或多种细菌;④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病例,在皮下有气体脓液有粪臭。因此须与气性坏疽鉴别,后者主要是广泛性肌坏死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全身可发生脓毒血症的表现,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病死率可在30%以上(图12.32.5-1A~C)。治疗的关键主要是外科手术早期切除坏死筋膜。手术前静脉注射大剂量抗生素,根据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直至术后炎症控制。有效的抗生素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氯霉素庆大霉霉素联合应用。

7 适应

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适用于:

1.病人寒战高热、局部病变迅速发展,累及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和深筋膜

2.出现典型的、大小不一的散在性皮血疱形成,或青紫坏死,周围有较广泛的潜行皮缘,血疱溃破后显露出黑色真皮层。患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3.全身已有明显的脓毒血症表现。患者神经淡漠,反应迟钝。

8 术前准备

1.局部穿刺吸脓并做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2.采取静脉输入大剂量抗生素,在药敏试验之前选择针对溶血链球菌凝血酶阳性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联合应用。

9 麻醉体位

选用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仰卧位

10 手术步骤

1.切口  在患部做多条直切口,用血管钳在浅筋膜表面探查潜行的皮缘。

2.伤口充分敞开引流,用过氧化化氢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使伤口组织氧化还原,电位差升高,造成不利于厌氧菌繁殖的条件,以控制感染的继续蔓延和扩散

3.因筋膜坏死可能为进行性,有时需多次手术,才能将坏死组织全部切除。

4.湿敷包扎,也可以在切开的伤口内放置引流条。

11 中注意要点

1.须与单纯性蜂窝织炎鉴别。在单纯性蜂窝织炎病例,周围皮肤无潜行缘。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切除坏死筋膜时常无流血,因皮下小血管均已栓塞

2.须明确判断坏死性筋膜炎累及的范围,力求彻底切除坏死组织

12 术后处理

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全身支持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2.有糖尿病时必须予以控制

3.患部制动,每天湿换药1~2次。

13 并发症

1.脓毒败血症

2.坏死感染复发。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