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cornea disea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iseases of black of e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ornea disea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黑睛病(diseases of black of eye cornea disease)是黑睛部位眼病的统称[1]。
黑睛(black of the eye cornea)为中医眼部解剖名称,又名黑眼(《黄帝内经灵枢·大惑》)、黑珠(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黑仁(见《银海精微》)、乌珠(见《证治准绳·杂病》)、乌轮(见《银海精微》)、乌睛(见《银海精微》)、神珠(清·黄庭镜《目经大成》:)、青睛(清·黄庭镜《目经大成》),西医称为角膜。是指眼球外壁前部中央占外层的1/6无色透明的组织,是光线透进眼内必经的通路,是通光体之一,有保护眼珠的作用[1][2]。黑睛位于眼珠前端正中央,形圆,无色透明[3]。因透见其后内黄仁之黑褐色而得名[3]。黑睛边缘紧接白睛,二者病变常相互牵累[3]。
4 黑睛疾病
黑睛病变常易失却其透明而致视力障碍[3]。黑睛边缘紧接白睛,二者病变常相互牵累[3]。
黑睛因暴露于外,直接与外界接触,除易受外伤外,也易受风热邪毒侵袭,还可由胞睑、两眦、白睛、瞳神等病变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而发病,故黑睛疾病发生率高,是眼科的常见病。
4.1 黑睛疾病的特点
黑睛晶莹透明,发病易致混浊,为星点翳膜,导致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甚至严重影响视力;愈后结成厚薄不一、程度不等的瘢痕翳障,从而影响黑睛之透明度,障碍视力,是外障眼病中危害视力最为严重的一类眼病。
黑睛感觉敏锐,—旦发病,自觉症状剧烈.可出现畏光、况沼、疼痛等。
黑睛无血络分布,营养供应差,抵抗力低,病变修复慢,发生病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痊愈。病情若向纵深发展,可引起黑睛溃烂,甚至黄液上冲。若黑睛溃破,可变生蟹睛等恶候。
抱轮红赤常出现于黑睛和瞳神疾病,临证需与白睛红赤鉴别。抱轮红赤是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其血络位于深层,呈放射状,推之不移动;白睛红赤起自白睛周边,颜色鲜红,其血络位于浅层,呈树枝状,推之可以移动。若两者同时存在,则谓之白睛混赤。
4.2 黑睛疾病的辨证
黑睛内应于肝,为五轮中之风轮,肝胆相表里,故黑睛疾患常与肝胆有关[3]。辨证从肝胆着手。如翳障浮嫩,病情轻者,多为肝经风热;翳障色黄,溃陷深大者,多为肝胆实火;翳障时隐时现,反复发作者,多为肝阴不足等。但也有兼其他脏腑病机者,故要全面辨证,而不能专责之于肝胆。
由于其他各轮病变均可蔓延黑睛,而黑睛病变常涉及瞳神,故于辨证时应分清主次,论治时才能澄源堵流,从而防止黑睛病的发展和传变。
4.3 黑睛疾病的治疗
治疗黑腈疾病的主要法则是祛除邪气,消退翳障,控制发展,防止传变,促使早期愈合,缩小和减薄宿翳,诸如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清肝泻火、退翳明目等为最常用的治法。
其他如点眼、滴眼、熏洗、热敷等,亦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