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间骨折

中医诊断学 中医骨伤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ōng gǔ kē jiān gǔ zhé

2 英文参考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3 概述

肱骨髁间骨折(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1])为病名[2]。是指以肘部肿胀、疼痛畸形,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前臂旋前,肘部三角关系改变,稍用力掐捏肘部即有骨擦音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内、外髁之间及其邻近部位的骨折[2][2]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年和壮年。

4 疾病名称

肱骨髁间骨折

5 英文名称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7 ICD号

S42.4

8 肱骨髁间骨折病因

直接及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肱骨髁间骨折

9 病机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展位,手掌和人体重力向上,向下传导并集中于肱骨髁部,暴力作用于尺骨,向上撞击使肱骨内、外髁分裂,向两侧分离,造成骨折。骨折近端向前移位,骨折远端分裂为2块或多块并向后方移位(图1)。

当肘关节在屈曲位时,直接撞击地面,也可能由于尺骨鹰嘴向上撞击所致。尺骨鹰嘴断面呈三角形,当暴力传导该部时,尺骨鹰嘴犹如楔子撞击内外髁间的滑车沟,致两髁间分离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前移位。

10 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表现

关节外伤后有剧烈疼痛,压痛广泛,肿胀明显,可伴有皮下淤血骨折移位严重者可有肱骨下端横径变宽,重叠移位重者可有上臂短缩畸形。肘关节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结构紊乱,可触及骨折块,骨擦感明显。有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检查时应予以注意

Riseborough及Radin依骨折的移位情况将骨折分为4型(图2)。

Ⅰ型:骨折分离及移位。

Ⅱ型:骨折有轻度的分离及移位,但两髁无旋转。

Ⅲ型:骨折分离,两髁有旋转移位。

Ⅳ型:骨折为粉碎性,关节面严重破坏。

12 分类

导致肱骨髁间骨折的外力是相当复杂的,故骨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往曾将骨折分为屈曲型及伸展型,但这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无明显的关系。Riseborough等人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而将其分为四型:一型骨折分离及错位。Ⅱ型骨折骨折块的轻度分离。Ⅲ型骨折时,内及外髁均有旋转移位。Ⅳ型骨折关节面有严重破坏。这种分类法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其对错位型骨折的描述并不十分详尽。从现有的临床资料观察,虽然骨折的形状很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向及骨折的移位情况及形状,可将错位型肱骨髁问骨骨折分为伸直内翻型及屈曲内翻型两大类骨折

(1)伸直内翻型:肘伸直位受伤,伴有明显的肘内翻应力作用骨折块向尺侧及后方移位,依损伤程度而将其分为三度。

(2)屈曲内翻型: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同时伴有肘内翻应力,骨折块向尺侧肘前方移位。

13 检查

肘部正侧位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并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

14 肱骨髁间骨折的诊断

外伤史,伤后肘部剧烈疼痛,压痛广泛,肿胀明显。肘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结构紊乱,可触及骨折块,骨擦感明显。肘部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诊断,并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

1、询问伤情:包括受伤原因、时间、地点、受伤时身体姿势及何部先着地,如有创口或出血,还应询问创口处理经过,是否用过止血带及上止血带时间。

2、全面体检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3、X线检查: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15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常呈粉碎性,闭合复位困难,开放复位缺乏有效的内固定从而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见,对肘关节功能将有严重影响。无论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开放复位,其最终效果都不尽满意。

1.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适用于Ⅰ、Ⅱ型骨折  有轻度分离骨折,先挤压两髁使之复位,再整复髁上部位的移位,最后用长臂石膏前后托固定肘关节于中立位4~6周。

2.不能闭合复位或某种原因未能及时治疗的开放损伤者,可行尺骨鹰嘴牵引,结合闭合整复,在牵引过程中即可早期开始功能练习。牵引一般4~6周,或4周去牵引后再用石膏托保护制动2周。

3.为了准确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对Ⅲ、Ⅳ型骨折均可采用切开复位,以钢板及螺丝钉固定,尽量不用外固定,术后数天~2周内可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

4.老年病人,骨折严重粉碎者及有其他疾患不宜手术或不宜长期固定的病人,可用颈腕吊带使肘关节在屈曲90°位制动,并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16 功能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做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16.1 主动运动

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骨折l-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此时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此时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

16.2 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做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做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16.3 功能锻炼注意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17 预后

肱骨髁间骨折一般预后欠佳。

18 关于骨折

骨折(fracture[2])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8.1 病因病机

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8.2 症状

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8.3 治疗

治宜视伤情采用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夹缚固定[3]。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敷栀乳散[3]。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3]后期恢复时宜培补肝肾,舒筋通络[3]。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3]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3]手法整复或手术切开整复可参见不同部位之单纯骨折或复杂骨折

1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