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acute contagious conjunctiviti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pidemic red e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epidemic conjunctiv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epidemic red ey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天行暴赤为病名[1]。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即天行赤眼[1]。
清·佚名《眼科统秘》:“目忽然赤肿难开,乃是天行时气透目所伤,一人传于一家,致使羞明涩痛。”
天行赤眼(epidemic red eye;epidemic conjunctivitis)为病名[1][2]。见《银海精微》。又称天行赤热症(《证治准绳·杂病》)、天行暴赤(清·佚名《眼科统秘》)、朱炎猛旭(清·吕熊飞《眼科易秘》),俗称红眼[2]、红眼病(见上海中医学院编《五官科学》)。是指感受疫疠之气,以白睛暴发红赤,痒涩微痛,畏光流泪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眼病[3]。患者眵多粘结,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多于夏秋之季发病,患者常有传染病接触史。
7 天行暴赤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天行暴赤系感受疫疠之气所致,处在流行区内都看染病的可能。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对本病辨证应注意到病邪与正气的关系。如感邪轻而正气强,则发病轻而易愈,否则病情较重。若日久不愈,每易并发黑睛星翳。内治宜清热散邪,解毒凉血[4]。可选用驱风散热饮子或龙胆泻肝汤加减[4]。
7.1.1 初感疠气
天行赤眼·初感疠气证(epidemic red eye with pattern of new contraction of epidemic qi)是指初感疠气,以患眼碜涩灼热,羞明流泪,眼眵稀薄,眼睑微红,白睛红赤、点片状溢血,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耳前颌下可扪及肿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天行赤眼证候[4]。
7.1.1.1 症状
7.1.1.2 证候分析
因患者内热不重,外邪初感,故局部之病变较明显,而全身脉症尚无明显异常。
7.1.1.3 治法
疏风散邪,兼以清热。
7.1.1.4 方药治疗
疏风散热饮子加减。方中用防风、羌活、牛蒡子、薄荷以疏风散邪;连翘、栀子、甘草以清热解毒;因疫毒壅滞脉络,故用大黄、赤芍、川芎以凉血活血。
7.1.2 肺胃积热
天行赤眼·热毒炽盛证(epidemic red eye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眼睑红肿,白睛赤肿,白睛溢血,黑睛生星翳,羞明刺痛,热泪如汤,口渴引饮,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天行赤眼证候[4]。
7.1.2.1 症状
患眼灼热疼痛,胞睑红肿,白睛赤丝鲜红满布,眵泪粘稠,兼有头痛烦躁,或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7.1.2.2 证候分析
因患者肺胃素有积热,复感疫疠之气,内外合邪,故局部症状较重,胞睑红肿,白睛赤丝鲜红满布,眵泪粘稠等。头痛、烦躁、便秘溲赤、脉数苔黄等全身症,皆为里热实证的表现。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疫热伤络
天行赤眼·疫热伤络证(epidemic red eye with pattern of epidemic heat injuring collateral)是指疫热伤络,以患眼灼热疼痛,眼睑红肿,白睛赤丝鲜红满布,常见白睛有点状或片状之溢血,眵泪黏稠,兼有头痛烦躁,或便秘溲赤,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天行赤眼证候[4]。
7.1.3.1 症状
7.1.3.2 治法
7.1.3.3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熊胆眼药水或10%~50%千里光眼药水滴眼。
(二)胆汁二连膏涂眼。
7.3 针灸治疗
7.3.1 体针
7.3.1.1 方一
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5]。太阳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5]。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头痛加印堂;发热加大椎[5]。
7.3.1.2 方二
7.3.1.3 方三
7.3.1.4 方四
取睛明、瞳子髎、合谷、耳尖。前3个犬位采用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同时两捌耳尖放血,每日1次。[6]
7.3.2 耳针
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6]。
7.3.3 挑治
在肩胛间按压寻找敏感点,或在大椎穴旁开0.5寸处选点挑治[6]。因本病传染性强,应注意预防[6]。对患者使用的手巾,面巾及接触过的器具要隔离消毒[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