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

手术 医疗技术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suǐ chuān cì shù

2 英文参考

bone marrow puncture

4 概述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抽吸骨髓液的一种较常用的诊断技术。可用手细胞学细菌学及寄生虫学等方面的诊断性检查

5 适应

骨髓穿刺术适用于各类血液病的诊断(血友病禁忌),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者,某些寄生虫病骨髓涂片寻找原虫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者。

1.血液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的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不明原因的全血细胞减少、不明原因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外周血出现分类不明或异常细胞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肿瘤性疾病及类脂代谢紊乱性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瘤转移癌、Gaucher病、Sea-Blue Histiocytosis及Niemann-Pick病等。

3.寄生虫病传染病 败血病疟疾黑热病等。

4.其他 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骨痛类白血病反应鉴别诊断,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射线血液学损伤等。

6 禁忌

1.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如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血友病等。

2.穿刺局部感染

7 用品及准备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包括:骨髓穿刺针1枚、5ml注射器1具、2m1注射器1具、纱布2块、孔巾1条消毒橡皮手套1付、碘酒、酒精棉球若干、2%普鲁卡因2ml×2支(或利多卡因)),洁净玻片6-8张,推片1张,细菌培养瓶(按需要准备)。

8 方法

8.1 髂前上棘穿刺术

(1)患者仰卧,以髂前上棘后上的一段较宽髂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辅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2)术者左手拇指及示指分别在骼前上棘内外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固定钮固定在1.5-2.0cm处),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3)刺入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宜取2-3ml。

(4)术毕即插回针芯,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8.2 髂后上棘穿刺术

(1)患者侧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的两侧;或取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2)穿刺针的方向几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8.3 胸骨柄穿刺术

(1)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2)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拇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1-1.5cm。

8.4 脊椎棘突穿刺术

(1)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2)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示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8.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1)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择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穿刺点。

(2)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9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2.了解患者有无相关麻药的过敏史,必要时作皮试或改用其他麻醉剂,以免发生意外。

3.操作前检查注射器能否与穿刺针连接良好,是否可抽负压。

4、穿刺针经皮肤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5、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6、胸骨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7.如抽不出骨髓液,可将穿刺针旋转90°~270°后再抽吸,或将穿刺针芯套入再略向前推进或稍向后退再吸。在骨髓极度增生活跃,骨髓纤维化硬化时,多次穿刺可以抽不出骨髓液,称之为“干抽”,应作骨髓活检

8.造血组织骨髓中不是绝对均匀分布,有时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抽取骨髓液才能明确诊断。

9.穿刺部位要肯定,勿随意移动。

9.注意皮肤消毒无菌操作,严防骨髓感染穿刺后72小时内不宜洗澡,以免污染创口。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