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Baitouweng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ulsatillae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aitouweng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白头翁汤同名方剂约有九首,其中《伤寒论》所记载的白头翁汤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2g、秦皮12g。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主治热毒血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是治疗热毒血痢的代表方剂。现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属热毒血痢者。
4 《伤寒论》方之白头翁汤
实验研究对志贺氏、宋氏、弗氏等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1]。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相比,从中医学来讲,一个是治疗热毒痢;一个是治疗湿热痢[2]。从现代医学分析,该方剂对病原微生物有强大的针对性的抑杀作用,又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黄连、黄柏、白头翁均有增强、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胃肠功能有保护和调节作用,故而对菌痢及阿米巴痢疾有治疗作用[2]。本方剂抗痢疾杆菌和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更集中、更强大,对“口渴欲饮”起效可能由于黄柏、黄连所含小檗碱及秦皮乙醇对肾上腺皮质的兴奋作用而发挥对水、电解质的调节作用[2]。由于该方剂可以改善心功能,降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故“脉弦数”可得到解决[2]。对暴发型痢疾尚需配合西医的液体疗法,同时予以抗休克、抗脑水肿治疗为宜[2]。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4]。主治热利下重,腹痛里急,便下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血痢[4]。近代常用治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属热毒血痢者[4]。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4]。主治因热毒深陷厥阴血分,气血与热毒搏击所致的热毒血痢[4]。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4]。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4.3 用法用量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4.4 方解
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黄连、黄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治痢[4]。
本方治证为热毒痢疾[5]。《伤寒论》用以治厥阴热利,缘由热毒深陷厥阴血分,气血与热毒相搏,下迫大肠,而见便脓血,赤多白少等症[5]。病虽发于大肠,实乃热在厥阴血分[5]。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俾热毒除,则血痢自已[5]。方中白头翁为君,以其归大肠与肝,味苦性寒,能人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5]。臣以黄连之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泻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以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止痢[5]。秦皮归大肠经,苦寒性涩,主热痢下重[5]。4药相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较强,为热毒血痢之良方[5]。
本方与芍药同为治痢之方,本方主治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芍药汤治痢下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瘀滞证,故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以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5]。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行气调血并用[5]。
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4.5 运用
白头翁汤是治疗热毒血痢的代表方剂[5]。凡临床上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5]。
加减法:若里急后重明显者,加木香、槟榔调气而除后重;便脓血甚者,加丹皮、槐花、地榆等以凉血止血[5]。
4.6 现代适应证
白头翁汤适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可加减用之。从该方剂主治方向看为热毒痢,除痢疾一般常见症状外,还有“渴欲饮水,脉弦数”,此乃现代医学所述的高渗性脱水、有效循环不良不足之征象。
4.6.1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即人摄入被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品和饮水,经胃未被杀死的包囊进入小肠下段,经胰蛋白酶作用脱囊而逸出小滋养体,寄生于结肠肠腔内,如感染株为侵袭性,小滋养体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侵入肠组织转变为大滋养体,吞噬红细胞,损伤肠壁,形成病灶。其侵袭力包括黏附、酶溶解、细胞毒、细胞吞噬等连续过程。黏附使靶细胞内Ca2+浓度持续升高造成其死亡;蛋白酶则溶解细胞外基质,固定细胞和组织结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对人体IgA分子起降解效应;阿米巴滋养体还具有肠毒素样活性。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或回盲末端及阑尾,初期为浅表糜烂,继而形成小脓肿,溃破后形成烧瓶样溃疡,可诱发肠出血及穿孔,主要症状为腹痛及果酱样大便。
4.6.2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经粪口传播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志贺菌进入消化道后侵入结肠上皮细胞,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黏膜表面大量黏液脓性渗出物覆盖,严重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大片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轻者肠黏膜仅弥漫性充血水肿;慢性者黏膜水肿和肠壁增厚、瘢痕或息肉形成;中毒型痢疾肠黏膜仅见充血水肿,少有溃疡形成,突出病变为全身多脏器微血管痉挛或通透性增加,大脑及脑干水肿,部分肾上腺充血,肾上腺皮质充血或萎缩。普通型菌痢主要表现为发热、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急性者病程1~2周;慢型者病程大于2个月;中毒型痢疾起病急骤高热、惊厥,休克型常表现为循环衰竭如四肢冰凉,皮肤紫花,血压下降,无尿或少尿;脑型者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脑水肿表现;普通型者具有休克和脑型两种表现。
4.7 药理作用
4.7.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白头翁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最为敏感,对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白头翁组成的白头翁汤对各型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白头翁煎剂体外试验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白头翁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对其他病原体如皮肤真菌、锥形虫等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臣药黄连有显著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不仅对上述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也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黄连的复方抗菌作用一般有所增强,并延缓耐药的产生,其有效成分是小檗碱,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小檗碱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强度与磺胺相近,同时小檗碱对细菌内、外毒素有拈抗作用,减轻其对细胞膜的损害,同时能消除耐药质粒防止耐药菌产生。小檗碱对柯萨奇B3病毒、流感等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等多数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连和小檗碱对阿米巴原虫、沙眼衣原体、滴虫、热带利什曼原虫、锥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柏抗病原微生物的范围与黄连十分接近,特别是对各型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对乙肝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秦皮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各型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同时具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不仅对流感病毒,而且对疱疹病毒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该方剂对各型痢疾杆菌的抑杀作用更集中;对阿米巴原虫抑杀作用的力度比芍药汤更强。同时各味药除具广谱抗菌作用外,突出的是对流感病毒和真菌,该方剂中各味药几乎无一不具影响力。
4.7.2 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臣药黄连所含小檗碱对乙酰胆碱具有剂量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低浓度兴奋之,高浓度抑制之,同时对实验性胃溃疡和应激性溃疡均有抑制作用;对霍乱弧菌及大肠杆菌所致肠道分泌亢进、腹泻及死亡均有显著的对抗作用。黄柏也含有小檗碱,其药理作用与黄连中的小檗碱无异,同时黄柏除小檗碱以外的提取成分十二指肠给药对多种实验性溃疡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和蛋白酶活性,对溃疡的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秦皮所含秦皮乙素对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4.7.3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白头翁可抑制巨噬细胞对炎性介质LTB4及5-氢过氧化二十碳烯酸的合成,白头翁素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L-6的释放。臣药黄连的甲醇提取物对多种致炎物所致的水肿和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小檗碱、药根碱及黄连碱等生物碱,黄连所含的小檗碱可刺激ACTH释放,明显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中性粒细胞PLA2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对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黄柏也含有小檗碱,其抗炎、抗氧化作用与黄连相似。秦皮所含秦皮甲素、秦皮乙素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秦皮甲素对炎症的早、中、晚期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秦皮乙醇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因而同样具有抗炎作用。
4.7.4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白头翁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黄连所含小檗碱及药根碱具有中枢性镇静作用和解热作用,其所含季胺碱还原为叔胺碱则具有较强的中枢性抑制作用。黄柏具有解热和镇静作用。秦皮所含秦皮乙素具有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黄连、黄柏均含有小檗碱,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小檗碱及秦皮乙醇均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这就增强了该方抗炎、解热等作用。
4.7.5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白头翁去根全草中提得的成分有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臣药黄连所含小檗碱低浓度时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可促进心肌细胞外Ca2+内流,导致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增加心肌收缩力,高浓度时则抑制之。小檗碱能增加冠脉血流,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抑制心肌快Na+内流及可能的Ca2+内通道阻滞,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因而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小檗碱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且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小檗碱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的作用。黄柏所含药根碱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具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其所含小檗碱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与黄连一致。秦皮所含秦皮乙素体外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秦皮甲素则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药对心脏、血压及血液流变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8 歌诀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加秦皮;如加甘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6]。
4.9 出处
《伤寒论》
5 李文亮方之白头翁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李文亮方之白头翁汤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止痢之功效。主肠胃湿热,兼血分热毒,湿热毒邪结聚。
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4 出处
李文亮方
6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方之白头翁汤
6.1 处方
白头翁2两,干姜2两,甘草(炙)1两,当归1两,黄连1两半,秦皮1两半,石榴皮1两(生者2两)。
6.2 制法
上切。
6.3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方之白头翁汤主治寒痢急下及滞下。
6.4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为4服。
6.5 出处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8 《普济方》卷三五五方之白头翁汤
8.1 组成
白头翁(刘寄奴花亦可)2两,甘草2两,阿胶2两,黄连3两,柏皮3两,陈皮3两。
8.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五五方之白头翁汤具有清风火,平肝之功效。主治产后下痢虚极。
8.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碗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日3次。
8.4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五五
9 《普济方》卷三九七方之白头翁汤
9.1 处方
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酸石榴皮(炙)半两,犀角(镑屑)半两(一方无犀角)。
9.2 制法
上药治下筛。
9.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七方之白头翁汤主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9.4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晚各1次。
9.5 出处
《普济方》卷三九七
11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之白头翁汤
11.1 组成
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11.2 主治
11.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11.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注解伤寒论》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贵要略方论》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