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伤寒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shāng hán

2 注解

小伤寒为病名,一名冒寒,亦称四时感冒[1]。外受风寒之轻者[1]。《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小伤寒,一名冒寒,通称四时感冒。如冒风感寒之类’,皆属此病。【因】四时偶感寒气,或因贪凉冒风。【证】肌肤紧缩,皮毛粟起,头痛怕风,鼻塞声重,频打喷嚏,清涕时流,身不发热,故无传变。舌如平人,苔或白薄而润。”治宜辛散轻扬,疏解宣肺,如葱白香豉汤等方[1]

参见大伤寒大伤寒为病名。指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大伤寒,一名正伤寒立冬后,严寒为重,春夏秋暴寒为轻。”《伤寒全生集》则以正伤寒发病于冬季。与大伤寒之以季节分辨病情轻重者不同。[2]

参见伤寒伤寒指冬季感寒所致的病证,亦名正伤寒[3]。《伤寒例》:“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又:“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露雾,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

参见感冒感冒为病名。指外感风寒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病证。见《丹溪心法·中寒》。有轻重寒热之分。《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证见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恶风寒,或发热,或咳嗽,或咽痛等。治宜辛散风寒感冒者,宜辛温解表,如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如银翘散等方;虚人感冒者,宜兼扶正,可用参苏饮等方。感冒为流行性者,称时行感冒,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详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等条。感冒又称伤风。《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感冒肺病也……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归于肺,其症或头疼身热,轻则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恶风恶寒,或声重,或声哑,甚者痰壅气喘,合口不开,咳嗽咽干自汗、脉浮而缓,此外感也。”《医宗必读·伤风》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四时感冒伤风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如兼咳嗽涕唾稠黏,用参苏饮桑菊饮银翘散等亦可选用。[4]

参见风寒感冒风寒感冒为病名。指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喘急、头痛身痛表证。《万病回春·伤寒》:“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表解也。”方用荆防败毒散十神汤等。头痛身痛甚者,可用神术散川芎茶调散咳嗽重者,可用金沸草散[5]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22.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小伤寒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小伤寒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小伤寒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小伤寒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