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taiyi moxa stic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iyi moxaco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iyi miraculous moxa rol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艾灸条的一种·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taiyi miraculous moxa roll)是含有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细辛等药物的艾条[1]。首载于《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2]。使用时点燃一头,穴上用布七层垫之,然后将此艾条按于穴上,冷则易之,每穴灸5~7次[3]。针热消失后即另换一支,以灸之局部温热为度[3]。用以治疗风寒湿痹、痿弱无力以及一般慢性虚寒性病症等[3]。
4.1 太乙神针的处方
艾条中所掺药物,各家所载不一(见下表)[3]。制成后,长20厘米,直径1.7厘米,净重24g[3]。
《中国针灸学词典》: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3]。
《中医大辞典》:近代处方为艾绒、硫黄、麝香、乳香、没药、丁香、松香、桂枝、雄黄、白芷、川芎、杜仲、枳壳、皂角、独活、细辛、穿山甲等[3]。
书名 | 艾 绒 | 乳 香 | 没 药 | 丁 香 | 松 香 | 麝 香 | 硫 黄 | 雄 黄 | 穿 山 田 | 桂 枝 | 杜 仲 | 枳 女 冗 | 皂 角 | 细 垂 | 川 芎 | 独 活 | 白 芷 | 堇 乌 | 川 乌 | 巴 旦 仁 | 斑 蝥 | 全 蝎 | 桃 树 皮 |
30 | 1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钛乙神针方》 | 30 | 1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0.8 | 3 | |||||
20 | 1 | 0.3 | 1 | 1 | 1 | 1 | 1 | 1 | |||||||||||||||
30 | 1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30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4.1.1 《青囊秘传》方之太乙神针
4.1.1.1 组成
艾绒3两,硫黄2钱,麝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松香1钱,桂枝1钱,杜仲1钱,枳壳1钱,皂角1钱,细辛1钱,川芎1钱,独活1钱,雄黄1钱,山甲(炙)1钱,白芷1钱,全蝎1钱。
4.1.1.2 功效
《青囊秘传》方之太乙神针功在温通。
4.1.1.3 用法用量
上为末,和匀。预将火纸裁定,将药铺纸上,厚分许,层药层纸,卷如小竹管粗,令极坚,以桑皮纸厚包6-7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需阴干,固藏,勿令泄气。用时燃着熏之。
4.1.2 《纲目拾遗》卷九方之太乙神针
4.1.2.1 组成
人参4两,三七8两,山羊血2两,千年健1斤,钻地风1斤,肉桂1斤,真川椒1斤,乳香1斤,没药1斤,穿山甲半斤,小茴香1斤,苍术1斤,真蕲艾4斤,甘草2斤,麝香4两,防风4斤。
4.1.2.2 主治
4.1.2.3 用法用量
用时将针以火焠着,或按穴道,或在痛处,下衬以方寸新红布数层,将针按上,若火旺布薄觉痛,多垫布数层,但针必须3-4支,一针已冷,再换一针,连进7针,无不立验。
4.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绵纸1层,高方纸3层,纸宽2寸5分,长1尺2寸,将药末薄薄铺匀在上,一针约用药7-8钱,紧捲如花炮式,务要紧实,两头用纸封固,外用印花布包,面亦要齐整好看。
4.1.2.5 附注
《疡医大全》:衬纸、衬布,俱要垫的平稳。若垫的皱折,便要走泄火气,致伤良肉,起泡成灸疮矣。脐间、少腹非多衬红布不可轻拭,若衬的不厚,怕灸疮溃烂误事。
4.1.3 《伤寒标本》卷下方之太乙神针
4.1.3.1 组成
羌活4两(为末),独活4两(为末),黄连4两(为末),麝香2钱,乳香2钱。
4.1.3.2 主治
《伤寒标本》卷下方之太乙神针主治风痹。或在腿,或在腰,或在肱。
4.1.3.3 用法用量
灸7炷、14炷、21炷。
4.1.3.4 制备方法
上用3月3艾(4月8日亦可),晒干打绒,入前药末和匀,用好白纸卷包前药如箸大。
5 书名·《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为针灸书名[3][3]。1卷[3]。又称《太乙针》[3]。
《中国针灸学词典》载为清·邱时敏编[3]。成书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3]。
《中医大辞典》载为撰人佚名[3]。约成书于18世纪中(清雍正年间)[3]。
太乙神针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3]。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3]。载有太乙神针方、用针法、人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图及说明等[3]。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致相同[3]。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刻印的《太乙神针心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