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穴位 | 督俞 | ||
---|---|---|---|
汉语拼音 | Dushu | ||
罗马拼音 | Tushu | ||
美国英译名 | Governing Locus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BL16 | |
日本 | 16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16 | |
富耶氏 | V16 | ||
德国 | B16 | ||
英国 | B16 | ||
美国 | BI16 |
督俞为经穴名[1](Dūshù[2]BL16)。出《太平圣惠方》。别名高盖[3]。属足太阳膀胱经[3]。督指督脉,俞即转输,此穴居督脉中点之旁,是督脉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督俞[3]。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闷,呃逆,腹痛腹胀,肠鸣,恶寒发热,背部疔疮,心痛,腹痛,腹胀,心绞痛,乳腺炎,银屑病,咳嗽,气短,胃痛,现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疗心内外膜炎,冠心病心绞痛,膈肌痉挛,皮肤瘙痒症,冠心病,心动过速,心内外膜炎,胃炎,皮肤瘙痒
5 穴名解
督指督脉,俞即转输,此穴居督脉中点之旁,是督脉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督俞[3]。
督,有督统、正中之义,指督脉。俞,指腧穴。督脉贯脊而行,为脏腑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诸俞,贯通腰脊。既为督脉之俞,义为诸阳之督也。督脉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总督诸阳,为背部诸俞之统帅。[4]
6 所属部位
背部[5]
9 商盖穴穴位解剖
督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肩胛背神经,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五、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该穴深部为第六肋间结构。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6、第7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6和第7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7]。
11 商盖穴主治病证
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闷,呃逆,腹痛腹胀,肠鸣,恶寒发热,背部疔疮,心痛,腹痛,腹胀,心绞痛,乳腺炎,银屑病,咳嗽,气短,胃痛,现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疗心内外膜炎,冠心病心绞痛,膈肌痉挛,皮肤瘙痒症,冠心病,心动过速,心内外膜炎,胃炎,皮肤瘙痒
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闷、呃逆、腹痛腹胀、肠鸣、恶寒发热、背部疔疮等[8]。
督俞穴主治心痛,腹痛,肠鸣,呃逆;以及心绞痛,乳腺炎,银屑病等[8]。
15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5.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29.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9.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3.
-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8.
-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