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

疾病 人格障碍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精神科 精神障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iān zhí xíng rén gé zhàng ài

2 英文参考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PPD[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

3 概述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PPD)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多见于男性,类似名称有狂信性人格(fanaticp-ersonality),诡辩型人格(querulant personall-ty)。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是无端的猜疑[1]。始于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独居、同伴关系差、过度敏感、想法与语言特殊以及有些特殊幻想的个体,经常被描述成“特殊”或“古怪”[1]。他们总是怀疑他人存在对自己不利的各种可能,所以难于维持与他人长期稳定的关系。在普遍猜疑的背景下,患者往往会对人际细节过度关注,如语气、眼神,甚至一些下意识动作,都会被他们进行恶意归因[1]。同时,他们也会错误地阐释或夸大自己的疑虑,因此患者常常处于愤怒与不安当中,部分患者甚至会先下手为强,攻击他人;有些患者会退缩,回避让他们焦虑的场景[1]

这类人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窄,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倾向推倭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易于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不安全感,不愉快,缺乏幽默感;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多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和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 2.3%,而其他研究的结果显示其患病率为 0.9%~2.4%,且多见于男性[1]偏执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特别是被害妄想)的患者家庭中更常见[1]

本病病程漫长,有的终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前奏。随着年龄增长,偏执型特征大多缓和。

4 病理、病因及发病机

偏执型人格障碍病因遗传因素、脑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其中家庭环境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至关重要[1]

5 临床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症状表现通常不会完全脱离现实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现实检验能力。他们的言语显得偏执或怪异,甚至有些患者还存在一些异常的信念或感知,但没有达到妄想幻想的程度。因为倾向于对他人进行恶意归因,所以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控制周围环境的强烈欲望。他们常表现得自负,容不得他人的批评。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刻板、吹毛求疵、无法合作。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对拒绝比较敏感,易怒且好争辩,会无端的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患者有强烈的自我权力意识,常为此陷入诉讼之中,并可坚持到其他人都放弃时。另外,在遭遇严重应激或其他特殊情况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短暂的精神病症状,甚至出现妄想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但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不足以诊断其他的精神病性障碍。[1]

6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评估

若考虑患者存在人格障碍,应根据尽可能多的资料进行评估,通常需要患者面谈一次以上,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从而评估患者人格特征。

6.1 临床晤谈

临床晤谈是传统的经典临床检查方法,通过直接向患者提问或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和信息评估患者人格特征。此法简单实用,但个人经验和主观影响作用较大,可能的原因是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能感知到人格障碍对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影响,否认自己的负性特点。基于知情者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评定一致性较高,因为知情者可以对患者人格特征做出较为客观的描述。[1]

6.2 评估

[1]

(1)生活安排: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闲暇时间是独居在家还是外出会友?有什么兴趣和爱好?

(2)社会关系:与上级、同级和异性的相处情况如何?是否容易获得友谊?有无值得信赖并保持持久友谊的朋友?

(3)情绪状态:通常情绪愉快的或是忧郁的?是稳定的或是易变的?如易变,持续多久?变化是自发的还是与环境有关?如有不满情绪,是流露出情感还是加以掩饰?

(4)性格性格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患者概括说出自己是怎样的人,许多人可能难以描述,则可用提问来帮助。例如,你的为人是严格的还是宽厚的?随和的或爱操心的?刻板的或灵活的?你感到自己值得被人喜欢,有信心和有能力吗?你是否过分关注别人的意见或者因被人拒绝而感到受了伤害?一些人格特质如多疑、嫉妒和缺乏信任等往往不为患者本人觉察到,需借助于知情者,询问他们,被检查者是否易于激动而与人争吵?行为是否具有冲动性?被检查者是否关心他人?倾向于寻求别人的注意吗?自己的感觉是否依赖他人?

6.3 临床定式或半定式量表测查

指与患者面对面会谈,通过临床晤谈的技巧,按照定式测查工具,检查和询问患者是否符合某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应给予患者比较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允许检查者在和知情者(配偶/父母等)交谈中收集有用信息,通过患者及知情者的描述,有助于澄清含糊不清的问题,而且可以避免直接提问所致的防御性回答,从而获得丰富的诊断信息人格障碍检查工具包括国际人格障碍检查(IPDE)、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Ⅱ)、人格障碍晤谈工具(PDI-Ⅳ)等。[1]

6.4 自评量表

临床上对于自陈式调查表的可靠性有争议,可作为人格障碍的筛查工具。常用的自评调查表包括: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Ⅳ)等。[1]

6.5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例如血尿便三大常规、生化甲状腺内分泌功能脑电图、头颅 CT/MRI 等,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人格改变可能。[1]

6.6 风险评估

可用自杀态度问卷、Barratt 冲动量表评估患者自杀或者冲动风险[1]

7 诊断

ICD-10 诊断标准[1]:

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3.具有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普遍倾向,及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4.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

5.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6.具有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表现为持续的自我援引态度。

7.将患者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8 鉴别诊断

8.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人格障碍有类精神病症状,因此有人认为其与精神分裂症是同一谱系内的疾病。但总体来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是持续存在的,其妄想内容荒谬、离奇,通常无现实基础,难以理解。随着病程迁延,逐渐出现精神功能衰退以及认知功能受损。而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精神病症状却大多是因某些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致,因此多数是一过性的。[1]

8.2 妄想性障碍

妄想性障碍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妄想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在对事实片面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症状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大,以致在发作期间经常导致严重的人际冲突。[1]

8.3 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猜疑、人际疏离以及偏执观念在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上都存在,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同时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反社会行为多是基于报仇的愿望,而不是一种人格特征。[1]

9 治疗

人格障碍患者多缺乏自知力自我完善能力,故一般不会主动就医,往往在环境社会适应遇到困难,出现情绪睡眠等方面的症状时才会寻求治疗或被他人要求治疗。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主要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促进人格重建,使其逐渐适应社会。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需要不同治疗方法的结合,要在全面了解病情、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社会和心理环境的基础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合理的教育和训练是人格障碍治疗的三种主要模式。一般认为,上述三种治疗模式的结合可能更有利于人格障碍患者康复[1]

主要治疗原则包括[1]:①尽早确诊,及时进行系统且长期的治疗;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③对近亲属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家庭治疗等。

9.1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可以治疗人格障碍药物。但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却可以改善因人格异常导致的适应不良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或精神病症状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精神病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社会隔离症状有改善作用。制订药物治疗计划时应检查患者有无共患其他疾病,是否需要采取门诊联合治疗或心理病房住院治疗。药物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应遵循个体化原则。[1]

9.1.1 抗精神病药

由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症状特征上与精神分裂症相似抗精神病药物可以缓解精神病症状抑郁症状,一般小剂量用药,比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等。但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和长期应用,只有在出现异常应激、短暂性精神病症状时才是必要的选择。[1]

9.1.2 心境稳定剂

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1]

9.1.3 抗抑郁药

主要用于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对拒绝的敏感性,比如抗抑郁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抑郁、强迫、敏感、易激惹包括攻击性和冲动性等有一定疗效。常用药物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1]

9.1.4 抗焦虑药

比如苯二氮䓬类药物有助于缓解激越、焦虑睡眠障碍症状,常用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1]

9.2 心理治疗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心理治疗是目前人格障碍治疗的主要策略。心理治疗一方面创造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治疗关系,提供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其认识人格问题的根源和影响,鼓励其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促进其人格重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偏执型、分裂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极少主动寻求心理治疗。对边缘型、自恋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进行心理治疗的意义更大。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支持治疗等。从治疗形式上可分为个别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团体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社会化功能和发展适宜的人际关系[1]

9.2.1 精神分析治疗

人格障碍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比如针对自恋型人格障碍,重点是系统分析患者病态的无所不能,需要治疗师要有共情的能力,要意识到,在患者自恋的无所不能的盔甲下包裹的是个哭泣的、匮乏的生命,治疗师需要提供持久的、抱持的治疗关系让其成长。[1]

9.2.2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

最可能从认知行为疗法中获益的是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通过调整他们的不合理认知,进而改变非适应性情绪行为[1]

9.2.3 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

是近年来在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通过训练患者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减少自伤行为、帮助患者接纳现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情绪问题,并提高自尊,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冲动控制能力、专注力及情绪管理能力[1]

9.2.4 支持治疗

通过倾听和共情,让患者感到放松、安全、温暖和被接纳,运用语言、行为等各种方式支持患者,帮助其发挥潜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协助改变患者心理困境与症状[1]

9.3 教育和训练

合理的健康宣教可以帮助人格障碍患者认识自身的个性缺陷,提高自知力。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变病态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并强化其积极的变化,比如对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如通过角色扮演),以帮助其学习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技巧。[1]

10 疾病管理

由于过度敏感、普遍猜疑,甚至是恶意归因,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处于愤怒和不安中,攻击性行为风险较高。因此家庭成员或社区工作者应对患者密切观察,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对这些危险行为进行早识别、早干预,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给予专业干预措施。[1]

人格障碍是一种相当稳定思维情绪行为的异常状态,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常年保持不变,甚至持续终生。即使进行治疗,改变也并非易事。仅少数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缓解。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欠佳。因此,早期预防和识别并减少危害行为发生尤为重要。[1]

10.1 预防

人格障碍形成于早年。因此,强调从幼年开始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障碍发生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给予子女充分的关爱和呵护,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学习和人际环境,使儿童远离精神创伤,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格的不良发展。当儿童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时,应及时了解、关心,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1]

10.2 识别并减少危害行为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猜疑常常处于愤怒和不安中自恋型人格障碍遇到困境后易发生抑郁,由于体验到的失落感和空虚感的增加,容易出现自杀风险或攻击性行为。早识别、早干预这些危险行为需要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长期照顾患者的家庭成员等的密切配合。[1]

一是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在观察到患者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并可能有极端行为时,应在疏导患者情绪的同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及时就医。在患者就医后应尊重患者,法定监护人要向专业人员学习,积极参加专业机构组织人格障碍患者家属的团体治疗,学会如何与患者更恰当地交流,法定监护人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1]

二是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社区等机构密切配合,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及时了解患者人格特点,动态监测攻击和自杀风险,提供心理支持、临床治疗和危机干预综合措施。[1]

11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Z].2020-11-23.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