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tsogiannis法

足部手术 手术 骨科手术 可屈性扁平足的手术治疗 扁平足的手术治疗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术名称

跟骨移位截骨术

3 分类

骨科/足部手术/扁平足的手术治疗/可屈性扁平足的手术治疗

4 ICD编码

77.3801

5 概述

跟骨移位截骨术用于可屈性扁平足的治疗。可屈性扁平足,或称松弛性扁平足,其特点是在负重时足内侧纵弓消失,不负重时纵弓可恢复至正常状态。此外,还可有距骨头向足内侧和跖侧突出、前足在距舟和跟骰关节平面外展、足跟外翻和跟腱短缩等表现。治疗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如用足弓垫或穿着矫形鞋,加强足部肌肉锻炼等。只有在疼痛症状严重,经非手术疗法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应依据病人情况而定,严格手术适应证(图3.23.2.2.5-0-1)。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3.2.2.5-1,图3.23.2.2.5-2)。

6 适应

跟骨移位截骨术适用于有足跟明显外翻的可屈性扁平足,足部有易疲劳或疼痛症状,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7 术前准备

包括良好的足部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皮肤准备,骨刀、手钻、克氏针等骨科器械。

8 麻醉体位

1.采用硬脊膜外麻醉腰麻

2.俯卧位,于大腿中部绑扎气囊止血带。

9 手术步骤

9.1 1.切口及显露

做足跟外侧斜切口,自跟腱外侧缘距足跟跖侧上方约6cm处开始,斜向前下方止于跟骨前部跖侧缘。避免损伤腓骨肌腱腓肠神经及其分支。必要时结扎小隐静脉。结扎腓动脉跟骨支,以减少术后出血。横行切开跟骨外侧面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剥离,显露位于距骨后方的跟骨上、下面。

9.2 2.截骨

先用直径约3mm的钻头,在预定的跟骨截骨面处斜行钻几个穿透两侧骨皮质的孔道,其方向系从距骨后缘后方约1cm处的跟骨上开始,斜向远侧和跖侧,使钻头方向与侧位X线片的跟骨长轴呈20°~30°角。然后用骨刀沿钻孔的平面和方向截断跟骨后部。注意截骨时骨刀刚好凿透跟骨内侧骨皮质,不损伤内侧的胫后神经血管束和𧿹长屈肌腱神经血管束系位于骨刀的前上方。

9.3 3.跟骨后部内移及固定

术者用一手稳住前足,另一手推跟骨后部向内侧移位,移位范围约为跟骨宽度的1/3~1/2,直至跟骨内侧缘与截距突在同一垂线上(图3.23.2.2.5-3)。用1~2枚克氏针越过截骨面做斜行或交叉固定,针尾埋在皮下。照足部正位和侧位X线片证实位置满意。

9.4 4.仔细止血,缝合切口注意避免切口皮缘过分张力。

10 中注意要点

1.注意跟骨截骨平面和方向,以及跟骨后部向内侧移位的范围,使其恢复正常负重线,并有确实可靠的内固定。

2.注意避免损伤足部外侧的腓骨肌腱腓肠神经及其分支,足内侧的神经血管束和长屈肌腱

3.截骨前要结扎腓动脉跟骨支,缝合切口前要仔细止血、避免术后切口出血

11 术后处理

跟骨移位截骨术术后用短腿管形石膏固定,2周后拆换短腿管形石膏及拆线,6周后经X线摄片证实跟骨截骨部已愈合,即可开始扶拐练习负重行走,骨愈合牢固后去除固定的克氏针。

12 并发症

1.切口显露时可损伤腓骨肌腱腓肠神经

2.跟骨截骨时可损伤足内侧的神经血管束和长屈肌腱

3.跟骨截骨内移不足未能恢复足后部的正常负重线。

4.切口缝合前未仔细止血,术后切口出血或形成血肿

编辑: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