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瑞利珠单抗

药物 头颈部肿瘤用药 呼吸系统肿瘤用药 新型抗肿瘤药物 血液肿瘤用药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ǎ ruì lì zhū dān kàng

2 英文参考

Camrelizumab

3 药品名称

卡瑞利珠单抗

Camrelizumab

4 制剂与规格

针剂:200mg/瓶

5 呼吸系统肿瘤用药

5.1 是否需要检测靶点

需排除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阳性的患者

5.2 适应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适用于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ALK阴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NSCLC的一线治疗。

5.3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前必须明确诊断为EGFR突变阴性和ALK阴性的非鳞状细胞NSCLC。

2.应该按照相关疾病指南,治疗前做基线评估,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治疗反应毒性

3.本品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静脉输注的推荐剂量为200mg,每次持续30~6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当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给药时,应首先给予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滴注,间隔至少30分钟后再给予化疗。

4.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5.如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患者安全性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

6.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肝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7.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8.本品尚无在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9.本品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应用数据有限,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慎用,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10.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治疗。

11.因可能干扰本品药效学活性,应避免在开始本品治疗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但是如果为了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在开始本品治疗后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12.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尚未进行与其他药物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因单克隆抗体不经CYP450酶或其他药物代谢代谢,因此合并使用的药物对这些酶的抑制或诱导作用预期不会影响卡瑞利珠单抗药代动力学性质。

13.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的处理: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1023例(77.4%)发生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其中1级为827例(62.6%),2级为182例(13.8%),3级为14例(1.1%)。所有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均发生在体表,其中3.9%(52/1321)伴发于口腔、1.1%(14/1321)伴发于鼻腔黏膜、0.5%(7/1321)伴发于眼睑、0.5%(6/1321)伴发于眼部;16.5%发生合并出血,1.1%发生合并感染。至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的中位时间为0.9个月(范围:0.0~8.1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6.3个月(范围:0.2~32.8个月)。发生皮肤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初始多表现为体表鲜红色点状物,直径≤2mm,随着用药次数增加,病变范围可逐渐增大,多为结节状,也有斑片状,颜色鲜红或暗红,需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出现该不良反应时,应避免抓挠或摩擦,易摩擦部位可用纱布保护以避免出血,同时应联系主管医师,获得恰当的处理建议。破溃出血者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反复出现者可在止血后于皮肤科就诊,或采取如激光或手术切除等局部治疗;并发感染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可能在皮肤以外的其他组织发生(包括睑结膜内外眦、口腔黏膜、咽喉消化道黏膜或其他脏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如大便潜血、内窥镜影像检查(具体相关内容详见《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信息收集及风险管理计划》)。

6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

6.1 是否需要检测靶点

6.2 适应

1.既往接受过一线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食管鳞癌患者治疗。

2.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患者的治疗。

6.3 合理用药要点

1.本品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静脉输注的推荐剂量为200mg,每2周或3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2.只要观察到临床获益,应继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直至患者不能耐受,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考虑有疾病进展的可能,但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3.根据患者个体安全性耐受性的程度不同,可暂停给药或停药,不建议剂量调整。

4.建议治疗前进行包括甲状腺功能心肌酶等的基线检测,在治疗中定期随访用于早期发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同时需注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可能出现于治疗结束后。如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患者安全性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发生4级或复发性3级不良反应,虽然进行治疗调整但仍持续存在2级或3级不良反应,应永久性停用卡瑞利珠单抗。严重者或诊断存疑者可由消化科、风湿科、皮肤科、呼吸科、肿瘤科等组成的免疫不良反应MDT进行会诊。

5.本品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应用数据有限,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慎用,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治疗。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肝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6.在使用本品之前应避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本品的药效学活性及疗效。但在本品开始给药后,可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介导性不良反应

7.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的处理: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70%~80%发生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大多发生在体表皮肤,少数可见于口腔黏膜、鼻腔黏膜以及眼睑结膜发生皮肤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初始多表现为体表鲜红色点状物,直径≤2mm,随着用药次数增加,病变范围可逐渐增大,多为结节状,也有斑片状,颜色鲜红或暗红,需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出现该不良反应时,应避免抓挠或摩擦,易摩擦部位可用纱布保护以避免出血,同时应联系主管医师,获得恰当的处理建议。破溃出血者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或采取如激光或手术切除等局部治疗;并发感染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可能在皮肤以外的其他组织发生(包括睑结膜内外眦、口腔黏膜、咽喉等黏膜或其他脏器),应根据自查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如大便潜血、内窥镜影像检查(具体相关内容详见《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信息收集及风险管理计划》)。

7 血液肿瘤用药

7.1 是否需要检测靶点

7.2 适应

本品适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7.3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前必须明确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2.应该按照相关疾病指南,治疗前做基线评估,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治疗反应毒性

3.本品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静脉输注的推荐剂量为200mg,每2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4.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5.如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患者安全性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

6.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肝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7.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8.接受本药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0%)包括皮肤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热甲状腺功能减退上呼吸道感染贫血输液相关反应咳嗽口腔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鼻咽炎、瘙痒症。最常见的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2%)包括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带状疱疹、肺部炎症

9.本品尚无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10.本品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应用数据有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11.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治疗。

12.因可能干扰本品药效学活性,应避免在开始本品治疗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但是如果为了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在开始本品治疗后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13.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的处理: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可有约70%发生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大多发生在体表皮肤,少数可见于口腔黏膜、鼻腔黏膜以及眼睑结膜发生皮肤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初始多表现为体表鲜红色点状物,直径≤2mm,随着用药次数增加,病变范围可逐渐增大,多为结节状,也有斑片状,颜色鲜红或暗红,需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出现该不良反应时,应避免抓挠或摩擦,易摩擦部位可用纱布保护以避免出血,同时应联系主管医生,获得恰当的处理建议。破溃出血者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或采取如激光或手术切除等局部治疗;并发感染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可能在皮肤以外的其他组织发生(包括内脏器官),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如大便潜血、内窥镜影像检查(具体相关内容详见《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信息收集及风险管理计划》)。

8 头颈部肿瘤用药

8.1 是否需要检测靶点

8.2 适应

1.本品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

2.本品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8.3 合理用药要点

1.对于局部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推荐剂量为200mg/次,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2.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影像学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医生可基于对患者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考虑是否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3.当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给药时,应首先给予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滴注,间隔至少30分钟后再给予化疗。

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AST升高、ALT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乏力、蛋白尿、发热白细胞减少症。单药治疗所报告的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是:贫血低钠血症、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AST升高等。

5.对于疑似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的评估以排除其他病因。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且可通过中断卡瑞利珠单抗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持治疗。对于大部分3~4级及某些特定的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暂停给药,并给予1~2mg/(kg•d)强的松等效剂量及其他治疗,直至改善到≤1级。糖皮质激素需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快速减量可能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反复。如果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继续恶化或无改善,则应增加糖皮质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6.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大多发生在体表皮肤,少数可见于口腔黏膜、鼻腔黏膜以及眼睑结膜发生皮肤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初始多表现为体表鲜红色点状物,直径<2mm,随着用药次数增加,病变范围可逐渐增大,多为结节状,也有斑片状,颜色鲜红或暗红。

7.对于4级及某些特定的3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任何复发性3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末次给药后12周内2~3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未改善到0~1级(除外内分泌疾病),以及末次给药12周内糖皮质激素未能降至≤10mg/d强的松等效剂量,应永久停药。

8.因可能干扰本品药效学活性,应避免在开始本品治疗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但是如果为了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在开始本品治疗后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卡瑞利珠单抗相关药品说明书范本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