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𧿹长屈肌腱后置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跟行足的手术治疗。跟行足是一种严重的、迅速进展的麻痹性畸形,这种畸形是因小腿三头肌麻痹而其他足外在肌,特别是踝背伸肌仍有功能造成的。对于进展迅速的畸形,特别是幼儿,建议早期行肌腱转位术。如果有足够有力的肌肉可利用,应早期转位肌腱以改善功能并避免畸形进展。如果无合适的肌肉可利用,可将跟腱固定在腓骨上。在骨骼成熟的足中,早期治疗跟行足的手术包括跖腱膜切断术和三关节融合术,以便同时矫正跟行及高弓畸形,关节融合时应尽可能将足向后移,以便延长杠杆的后臂(跟骨),减少抬起足跟所需的力量。关节融合术后6周,将腓骨长、短肌与胫后肌腱转位至跟骨。趾长伸肌有功能时,可将其转位至楔骨,亦可同时将胫骨前肌转位至跟骨(图12.39.5.3-0-1)。
7 适应症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𧿹长屈肌腱后置术适用于跟行足畸形。
8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11 手术步骤
Green和Grice法:
1.置病儿于俯卧位以便比较容易在足跟进行操作。首先自内踝下方至距舟关节跖面做3~4cm长的斜切口,显露胫后肌腱。打开腱鞘,在尽量靠近骨质处切断肌腱,以便获得最大的长度。然后去除远端3~4cm的肌腱外膜,将肌腱游离,用编织方法将1-0或2-0丝线缝于肌腱末端。当欲同时将长屈肌腱转位时,通过同一切口显露长屈肌腱,在此切口内该肌腱位于趾长屈肌腱的后外侧。于所需的肌腱长度水平将两根编织丝线缝在𧿹长屈肌腱上,于两丝线之间切断肌腱,将该肌腱远侧断端缝在趾长屈肌腱上。
2.在胫骨后肌表面做一内侧纵形切口,自小腿中下1/3交界处向远处延伸,通常为10cm。打开小腿内侧间室,辨认胫骨后肌和长屈肌肌腹。用湿纱布将这两条肌腱送入该切口。
3.自外踝远侧一横指处至第5跖骨基底做一平行于足底的切口。于切口全长显露腓骨长、短肌腱,于足底尽可能远处在缝线间切断腓骨长肌腱,游离其近侧断端至外踝后方。然后在腓骨短肌腱上缝一根线,将该肌腱自其止点剥离下来并将其缝在腓骨长肌腱的远侧断端上。
4.与内侧切口在同一水平,在腓骨后侧表面上做一外侧纵行切口,将腓骨长肌腱送入该切口。
5.在足跟既不接触地面也不受鞋子挤压的部位,于跟骨表面做一长6cm的后外侧横形切口,加深该切口,于骨膜下翻转皮瓣,显露跟腱与跟骨。自外侧开始,部分地切断跟腱的止点,并将跟腱向内侧反折,显露跟骨隆起。用3.5mm钻头于跟骨隆起的中部开始钻孔,穿过跟骨,于足底面靠近跟骨外缘处穿出。扩大骨孔使之足以容纳三条肌腱,修整其后部做成一个中空的关节面,以便使肌腱容易附着。
6.通过小腿的内侧第2个切口,在内侧和后侧间室之间的肌间隔上开一宽窗口,在窗口内插入一个肌腱送入器,沿跟腱的前面到达跟骨表面的横切口内。将胫后肌腱与𧿹长屈肌腱末端的缝线系在肌腱送入器上拉至足跟。通过小腿的外侧切口(第4个切口)在内侧和外侧间室之间的肌间隔上开一宽窗口,并将腓骨长肌腱送至足跟。将所有的肌腱于尽可能近的地方沿直线通过光滑组织以避免成角。用一个折弯的探针将肌腱穿过跟骨的骨孔,于出骨孔处将肌腱缝合在骨膜与韧带附着点上。当背屈肌无力时,在足够的张力下将肌腱缝合,将足保持于10°~15°的马蹄位,当背屈肌有力时,将足保持在30°马蹄位。于跟骨隆起处用2-0或3-0缝线将肌腱缝合在骨孔的近端,并且将肌腱互相缝合。将跟腱复位于转位肌腱的后侧并将其缝在转位肌腱的起点上,关闭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