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肩肱关节融合术用于肩部瘫痪畸形的治疗。肩部运动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盂肱关节的运动,运动范围占全运动的2/3;二是肩胸运动,即肩胛骨与胸壁间的活动,其运动范围占1/3,当支配盂肱关节的肌肉麻痹,支配肩胛骨的肌肉如斜方肌、前锯肌等功能尚正常时,可以采用肩关节融合术,利用肩胛骨在胸廓上的旋转运动带动上肢外展。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5.1.3-1,3.25.1.3-2)。
9 手术步骤
9.1 1.切口
以肩峰为中心,由前向后做倒U形切口(图3.25.1.3-3)。
9.2 2.显露关节
沿肩峰切除三角肌附丽部,并自内侧纵行劈开三角肌,切除肩峰下滑囊及部分关节囊,显露出肱骨头软骨面,关节盂及肩峰下面。
9.3 3.清除软骨面
将肱骨头和关节盂的软骨面,肩峰下的关节囊以及结缔样组织清除干净。
9.4 4.做骨槽
在肱骨大结节内侧凿一约3cm深,基底宽约1cm的楔形骨槽。
9.5 5.切断肩峰
剥离肩峰外侧端骨膜,在距肩峰2.5cm处,将肩峰做部分切断,造成不全骨折(图3.25.1.3-4)。
9.6 6.外展固定
以肩峰平面为标志,保持肩关节外展位,一般对麻痹性病人,以外展60°,前屈20°,外旋15°为宜,定位后用2根斯氏针穿过肱骨头及肩胛盂进行交叉固定。
9.7 7.植骨
将肩峰下折,嵌入大结节部凿好的楔形骨槽内,再把从骨槽凿下的松质骨植入肩胛盂,肱骨头及肩峰之间(图3.25.1.3-5),不足时,可凿下肱骨头邻近部分骨质补充。
9.8 8.缝合
10 术中注意要点
1.当提肩胛肌及前锯肌肌力正常时,肩关节固定于外展位置于45°~55°,前屈及外旋各15°~25°。
2.如前锯肌麻痹,则肩融合外展勿超过75°,因为肩关节运动依赖提肩胛肌拉动肩峰,借胸锁关节的活动,但总活动量不超过45°,如外展度数过大,则由于上臂重力关系使肩胛下垂,牵拉斜方肌,使其力量减弱,我们同时将斜方肌止点下移,增大其力臂,可使外展活动度增加。
3.如斜方肌肌力较差,其他肌均麻痹,肩应融合于外展30°~45°,对姿态及功能均可取得一定改善。
4.进行肩融合术前,所有肩内收挛缩,均应事先矫正。
5.融合前屈过大,会向前牵拉前锯肌形成翼状肩,但如<15°时,则对功能将无大的帮助。
6.其他因素:①脊柱侧弯:肩融合后对侧弯无影响,但已有较重的胸段侧弯,会影响肩胛骨的运动;②两侧肩麻痹须融合时,对外展旋转的角度最好有10°~20°差异,以便于协调动作;③肩关节融合术,因接触面小、肱骨下垂重力大,有的报道融合率不及50%,因此在手术设计及术后处理均显得十分重要;④对年龄较大有肩锁关节功能障碍时,可切除锁骨外端约2cm,以增强肩胛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