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明 朱橚;滕硕;刘醇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总论

热结中焦则为坚。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此多是虚损之人。服大散。下焦结热所凡气淋之为病。溺难涩常有余沥。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膏淋之为病。尿似膏与血医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又云。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脏有者清诸淋所发。皆肾虚膀胱生热也。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蓄在下则令血。流行血不之谷先寒有胞忍尿肾主水膀胱为之府。诸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盖阴不可以其司冷则故滑焦矣益医学发明云。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语曰格太也此在便热如渴而小便不通者。不得降是也。圣人立法。皆用清燥金之正化气薄之药。茯苓猪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子瞿麦、蓄之类皆为淡渗之药。能泄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也。若热在下焦。是绝其流而溺不泄也。须用气味俱浓。阴中之阴药治之。昔者长安有大贾王善。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大坚硬。如石雍塞之。及后脚坚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日夜不得眠。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赵廉甫、萧文尉辈诸子。求治随往病家。果病患之苦平昔未曾见。问因受病之源。始病不渴。近夫呕哕。遂以大盘药缄示之。遍示名题治中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悉备。平生不经见者亦多。急难措手。乃辞归。从夜至旦耿耿不寐。穷思意其理。忽记素问有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则病小便癃闭。是无阴而阳气不化者也。凡谓小便之药皆淡味渗泄为阳。是气药阳中之阴。非北方之寒水。阴中之阴所化者也。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北方之阴。肾水不足。膀胱肾之室。久而干。因小便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非隔上所生也。独为关。非格病也。洁古老人曰。热在下焦。损塞不便。是治关格之法。今病内关外格之病。悉其死在旦夕。且下焦乃可愈。随处与病北方寒水。所以大苦寒气味浓者。黄柏知母。桂为引。用丸如梧桐子大。滚汤下二百丸。少时来报。须臾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痛。溺出如暴泉涌出。卧具皆湿。床复沉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凡大人小儿病沙石淋。及五种淋涩癃闭脐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长流水调下。盖因热在膀胱。燥其津液。故俗谓冷淋者。天下之通弊也。五苓散减桂。加益元散。名淡渗散。

琥珀茯苓丸膀胱经积热。以致小便癃闭淋涩。

琥珀(另研细)滑石(用桂府者研细)知母(去皮头)黄柏(去粗皮)蛤粉赤茯苓(去皮)苓(去皮)滴水和丸如

引水散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

石燕海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泽泻猪苓车前子(微炒)衬炒)鬼棘针(各灯心三十茎同煎。

地肤子汤

(出三因方

能治下焦热结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

痛。或

血出。瘟病后

下焦。及药石热动地肤子(三两一作草)知母(五钱研)黄芩(五钱切)猪苓(五钱切)瞿麦(五钱炒)枳实上罗匀。以水一利。一方

通草汤

(出危氏方)

治诸淋。

通草(二两切)王不留行(五钱切)葵子(二两研)茅根(二两切)桃胶(二两)瞿麦(二上罗匀。每服四

石苇散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数。脐腹急痛

蓄作有时当归瞿麦面葵子石苇木通白芍药白术滑石王不留行炙甘草(各热淋

十味滑石散

(出圣惠方

治患淋来积年。比医治不能得治。或治十日一发。

即有可时。今年滑石冬葵子瞿麦石苇(各五分)蒲黄橘皮芍药白茯苓(一方用赤茯苓芒硝等。一

饮子

桑白皮白通草百合白茅根(一方薪者)上调锉。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下

潦淋散

石苇大虫魄滑石茯苓当归芍药黄芩冬葵子(各一两)乱发(三团)瞿麦

沉香琥珀散治诸淋涩不通。皆可服。

琥珀屑忘忧根白通草小茴香大蓄木通血竭滑石海金沙木香(各半两)去渣瀑流

海金沙散五淋涩痛。

泽泻滑石(研水飞猪苓海金沙(各五钱研)石苇净肉桂(各一钱去皮)白术甘草

参汤治心虚客热乘之。小便涩数而沥。

赤茯苓(三分半)生干地黄(二分半)绵黄(二分半)桑螵蛸(二分半)地骨皮(二分半)新水一盏煎。

疗淋方

茯苓(打碎切)地骨皮甘草(切去梢)黄芩前胡(各二两)生姜(切去皮)麦门冬服。服后

疗治诸淋方

榆皮(打碎)车前子(各二两)冬瓜子(一升)鲤鱼齿(二十个)桃胶白通草(去梢切)疗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劳结为血淋热结石淋小便不通。茎中及小腹痛不可忍者滑石(研水飞)桂心木冬葵子(炒研细)王不留行通草(一方作木通车前子(各二分)出效。一

五淋散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脐腹急痛。或尿如豆汁便。如沙石淋

尿血并山茵陈(二两去根)淡竹叶(洗去泥)木通赤茯苓滑石炙甘草赤芍药山栀子淋而至

八正散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并宜服之。

大黄瞿麦木通滑石大蓄(各等分车前子(微炒研)山栀子(酒焙研)甘

疗治黄胆后小便淋沥

猪肾白茯苓瞿麦车前子(微炒研)黄芩椒目泽泻地肤子(各等分)上罗匀分三

石苇汤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闷。

石苇(研细末)徐长卿(切细研)茅根木通冬葵子(炒细研)滑石(研水飞瞿麦朴硝

疗治诸种淋方

葵根(去泥洗净)茅根石首鱼头骨炙甘草(切去梢)通草梢大麻根贝子(各等分

琥珀散五淋

滑石(研水飞琥珀木通当归广木香郁金大扁竹(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

导赤丸治心肾气郁。膀胱有热。小便淋痛。及诸热壅滞。

干地黄(切研细)木通山栀子(炒研细)赤茯苓赤芍药滑石生大黄(各一两)

榆皮汤疗治淋。

瞿麦(二两炒)防葵(一两切)榆白皮(一两研)葵子(一两研)滑石(二两一方四两)甘无防葵

海金沙散小便淋沥。及下焦湿热。气不舒畅。或五种淋疾。癃闭不通。

木通瞿麦穗(炒研细)滑石(细研)白通草(各两半)杏仁(酒浸去皮麸炒黄一两)上

又治痛方

滑石(研水飞白术(切研细)贝母白茯苓通草(各等分)上为散。酒服。日二服。

治淋疾

石燕子七个。捣黍米粒大。新桑根白皮三两。锉如豆大。同拌匀。分作七剂。用水一盏。

五淋散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

作有时。山栀仁(三两)赤芍药甘草(生用)全当归(各五两)赤茯苓(六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汤调

葵子散疗淋利小便

葵子(半升)滑石(二两)石楠叶(一两)地榆(三两)石苇(二两)通草(二两)上为散

六味汤小便淋沥。此病有数种。有石淋。有热淋。有气淋气淋者。气壅塞小

便不通。遂成淋。此病自须根据前治气郁热法。石淋者。缘先积热热气不散。壅闭生

热。故成石淋

疾。但苦体气热。小瞿麦穗(微炒研)冬葵子(一升炒)榆白皮(切一升)白茅根(切一升)石苇(四两切)桑剂后

五味散

大虫魄(六两研)石苇(三两研)瞿麦穗(四两炒)冬葵子(三两研)茯苓(六两切)上为

赤葵汤小便微痛渐难。欲出不出。痛不可忍者。

赤茯苓冬葵子石苇川泽泻大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

车前子散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车前子(半两生淡竹叶(去泥洗)荆芥穗(一两半)赤茯苓灯心上分作两剂。多用新

猪苓汤五淋伤风感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一两切)赤茯苓(一两)真阿胶(五钱)川泽泻(五钱切)白滑石(一两)上锉散瞑眩膏治诸淋痛不可忍受。及沙石淋。用大萝卜切一指浓四五片。好白蜜淹一时。安净铁一盏

滑石汤疗淋。

滑石(研水飞榆白皮(微炒研)地麦草冬葵子石苇(各三两)上切。以水一斗。煮取

治诸般淋病

桃胶水浸一宿。天明只服其水。

五淋。皆肾气所致。虽病久。服之必愈。

琥珀(一分)泽泻(一分)石燕子(半两生研)海金沙(半两)葵菜子(一分)上为末。每补之。吐者。

琥珀散五淋涩痛。小便有脓血出。

琥珀海金沙(研极细)没药(研极细)蒲黄(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前浓煎蕈

治淋痛方

葵子(炒研细)茯苓大白术全当归(各二两)上罗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利水散治各症随用后汤下。

山栀子(微炒研)白药子滑石川木通(各分半)上为末。每服一钱。血淋酸浆、甘

治淋涩

黄连吴茱萸炒)赤芍药广陈皮黄酒炒)地骨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水煎四钱。温服

秋石丸浊气干上。精散而成膏淋。黄赤白黯如汁。

肥膏油白茯苓(一两研)桑螵蛸蜜炙秋石(五钱研)鹿角胶(捣碎炒黄焦米粒大各半

葵花散

(出卫生宝鉴方)

专治小便淋沥

用葵花根洗净锉。水煎三五沸服。立愈。

治诸种淋方

用白沙三升。熬令极热。以酒三升。淋取汁服。立愈。

五淋方夫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是也。石淋之为病。小便茎中痛。尿

不得卒出。时时出痛。引小腹膀胱里急气淋之为病。小便难。常有余沥。膏淋之为

病。尿似膏自出

为病。热即发。其尿虫(五分熬一方作虻虫斑蝥(一分研)地胆(四分研)猪苓(一钱)上为散。每服四分者。日即

治淋

酸枣仁(二两半)金樱(二两半)杜仲(三两半)菟丝子(二两)上用山药四两为糊丸。朱

滑石散能治百种淋。寒淋热劳淋。小便淋涩。胞中渫胀急痛者。宜服之。

锈刀散治一切淋涩。服药未效。

用锈刀一口。多年者最佳。用一石块磨。以盆内碗盛水磨之。澄清。每服半盏或一盏。不拘

五淋

(出海上方)川续断(一两切)贝齿(半两研)茴香(二分研)甘草(一两研)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

治尿淋痛。

(出儒门事亲益元散(二钱)茴香(二分研)上为末。水煎服之。

火府丹心经蕴热。小便赤少。治五淋涩痛。

朴硝散治五淋

朴硝(五分研)海金沙(一钱研)皂角(三分)上为末。砂糖井华水调下。

榆白皮散治诸淋。水道涩痛。

榆白皮瞿麦甘草上为末。熟水调下半钱。如血淋蒲黄。热汤服。

小便淋涩痛

羊角葱小童尿黄土上一处捣为泥。作饼子。先以盐不拘多少炒过。放在脐窝内。揉出

清饮

(出简易方

专治五淋如神。

苎麻根白茯苓赤藤上为末。每服一大钱。百沸汤调下。

导赤散心虚蕴热。小便赤涩。或成淋沥

干地黄木通甘草(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三钱。竹叶十片煎。不拘时服。

治淋疾数年不愈者。

(出危氏方)用四君子汤。去甘草。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滑石散治小儿淋涩。疼痛不通。

滑石(研)海金沙木通(锉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二钱。浓煎灯心汤调下。空心服。

近效疗淋方

人参(六分)厚朴(三分炙)粟米二合)上切。以水三升。取煮汁七分。新布绞去滓。分

小便淋涩。或有血。

以赤根楼葱。近根截三寸许。安脐中。以灸七壮。

神保丸

(出永类钤方)大凡水道不行。其本在肾。合用牵牛及泽泻。其本在肺。合用葶苈、桑皮。二者兼行。必治不通

抵圣散

(一名信效散

专治五淋

槟榔(面煨三钱或五钱)赤芍药(一两研)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

倒换散治无问久新癃闭不通。小腹急痛

大黄荆芥上各另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

治结成肿实未溃。小便不通者。

葱白不拘多少。碎切。入麻油内煎令黑色。去葱不用。只收油起。微热通手。逐旋涂上自

车前子散

(出经效良方)

治诸淋闭涩不通。大抵诸淋肾与膀胱热也。肾与膀

表里

俱属之府。津淋。其状之。车前子滑石(各一两)上为末。米饮调下半钱。食前。日三服。一方涂脐四畔约四寸。水

二神散

(出直指方)

治诸淋急痛

黄色海金沙(七钱半)滑石(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多用灯心木通麦门冬草。

白薇散

(出危氏方)

专治血淋热淋

白薇(择良者)芍药(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立效。或加槟榔

五淋

真定器(火烧存性研为细末一两)生熟地黄(各一两)上每炒定器末一钱。地黄各半钱。煎

五淋

石决明。去粗壳研细。如有硬如石者。即添杉木节为末。用熟水调七钱七分。

小便淋沥。或有或无。

大蒜一枚。纸包煨过。露一夜。来日空心用新水送下。

苦枝散治沙淋诸淋。每溺时器中剥有声。痛楚不堪。用牡牛膝。净洗碎之。凡一

合。用水

亦可。

乳石散血淋五淋等。韩安伯参议。名元修。尊人偶患此疾。数日痛楚不可

言。服之遂上炼乳香中夹石者。研细。以米饮下。或麦门冬汤调下。每服以饥饱适中时服。空心亦可。

治淋

用生续断。绞取汁服之。或车前根。

气肿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疼痛

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又虾蟆小者亦可。如小便秘涩。脐下疼痛

理淋方

赤小豆三合。慢火炒熟为末。煨葱一茎。细锉。暖酒调二钱。温服。男女人热淋并疗。

治疥淋

用锻石汁洗之。自好。

五淋

用燕屎取末。以冷水服五钱。旦服。至食时当有尿石出。

治淋疾

云母。温水和服三钱。

治淋渴

钟乳石。捣末筛。白练裹之。酒浸服。

透格散治五种淋疾。劳淋血淋气淋热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一名硝石散。

硝石一两。不夹泥土雪白者。生研为细末。每服二钱。诸淋各根据汤使如后。劳倦虚损则发下血后常人闷麦汤效者沙

五淋。治不眠。疗。

榆白皮阴干后焙。杵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钱。煎如胶服。瘥。

又方

用鸟石丸煎汁。冷服之。并止小便

五淋小便赤。并茎中疼痛

用冬麻子一升。杵研。滤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热煮。空心服之。

治诸淋

马齿苋饮汁服之。

治淋

用繁蒌草两手满握。水煮服之。

又方

取牛耳中毛。烧取半钱。水服。瘥。一方用尾烧灰服。

又方

石首鱼脑中枕骨。烧为末。饮下。水服亦可。

小便不利膀胱胀水气流肿。及胞转方。

用水上浮萍。曝干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

地髓汤五淋小便不利。茎中痛欲绝。

牛膝浓煎汁饮。极效。酒煎亦可。一方以根煮服之。一方捶破。每两用水二盏。煎至一盏但又服此药瘥矣。经验方陈氏云。予在临汀妻党方守夷。吾以其编类集要方见示。遂刊于郡斋。后鄂渚得九江守王南强书云。老人久苦此淋疾。百药不效。偶见临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乃致谢云。尝闻郡民有苦此者。再试亦验。因检本草所载。牛膝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却用酒煮取饮。今再拈出。表其神效。

治五种淋。及淋下血二升者。

苎麻根两茎切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即通。大妙。一方用砂石水调下。

发灰散治白淋。大小便不通。

以乱发烧灰。水服之。又方治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以发烧灰吹内立已

治乳石发动。小便淋沥不通。心神闷乱。以治气淋

用船底青苔如半鸡子大。以水一大盏。煎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酸浆酒方治小便不通气满闷。及治卒患诸淋遗。淋沥不止。小便赤涩疼痛

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拌和服。立通。不饮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

疗茎中淋有石方

鸡屎白半斤曝干。熬令香。捣筛为末散。酒服酩酊。日三服。到一二日当下石。便当于器

又疗淋涩所不能疗者。神方。

葛上亭长。生折断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长二三分。取着白板子上。阴干燥。二三日药盏中齿间麦干连连或成七月更

治淋漓

水芹菜白根者。去叶捣汁。井水调下。

理气热淋疾。小便数急痛小腹虚满

通草煎汤。并葱食之效。

治尿不出方

用白盐。以湿纸裹烧成白花。吹入甚效。

八味丸热淋血淋

八味丸灯心车前子煎。不拘时候服。

木香灯草丸小便涩滞。或欲溺不通。及阴茎中痛。

木香红花灯草(各三两)上为末。糯米酒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酒下。食

治诸淋痛方

猪脂酒三合。日三。小儿服一合。腊月者。

石苇散治诸淋及小便不利阴中痛。日数十度起。此皆劳损虚热所致。

石苇(去皮)滑石瞿麦王不留行葵子(各二两)上为散。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方

姜黄散治五般淋。

姜黄滑石(各二两)木通(一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下。日三

通草散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砂石。痛不可忍。或出鲜血。并

皆治之。通草(二两)白芍(一两)王不留行(半两)甘遂(三钱)石苇(一两)葵子(一两半)滑

五淋通利琥珀散

琥珀薄荷生姜生地黄车前子藕节等分)上研为细末。取汁调服。一服愈。甚

皂角酒治淋方。

皂角刺破故纸(等分)上件为细末。以无灰酒调下。

香白芷散五淋经验

白芷郁金滑石(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砂石血淋。用竹叶灰温酒调下。甚者二服

参苓琥珀汤小便淋沥。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

川楝子甘草人参玄胡索茯苓泽泻琥珀当归柴胡(各等分)上件罗匀。黄病日渗渗膏治之故咸桂枝辛散湿以润燥。此为因用。故以二味为使。煎长流甘澜水。使下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速也。两服减半。旬日自愈

茯苓琥珀汤

茯苓琥珀泽泻猪苓滑石白术甘草桂心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五钱。煎长流甘

治诸般淋

以熬盐热熨小腹

青麻汤治淋瘀血。及下血不止。

用青麻根一寸七根。洗去土。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冷服。分六服。

五淋

(出本草)用虎骨。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服。

淋沥疾。

(出本草)以白蒿烧淋灰。煎服。

五淋

紫荆木。浓煮汁服之。

五淋

(出本草)取灯心草根及苗。生煮服之。或以败席煮服之。更良。

五淋

(出本草)以黄芩四两。袋贮之。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

下淋

(出本草)以霹雳针磨服之。亦煮服。

除淋

(出本草)以菩萨石。用水磨之服。

治脬肿。小便少精

(出本草)以肥狗肉五斤熟蒸。空腹吃之。

小便不利。脐下结气。

(出本草)以石煮汁饮之。

治卒小便淋沥痛。

(出本草)用紫草两握。罗为散。每服于食前以井水调下二钱。治淋涩。产后同。

主气喘促。脬肿小便涩。

(出本草)以杏仁一两。去尖皮熬研。和煮粥极熟。空心吃二合。效。

治腹内热结。目黄不食大小便涩。

(出本草)用苦KT留子。煮汁服。亦可生捣绞汁服。

疗淋疾。

(出本草)用小儿群并左缠草二味。洗净焙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无忌。左缠草乃

驻景丸小便淋涩。

车前菟丝二物。蜜丸。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治淋。

(出本草)用石燕。以水煮汁饮之。有效。

五淋

(出本草)以古文钱煮汁服。

五淋

以风延母煎服之。

治五种淋

菟葵捣汁饮之。

导引

养生方云。偃卧令两足布膝头。斜踵置鸠口。内气振腹。鼻出气。去淋数。又去石淋茎中痛以利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