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远端肿瘤广泛切除和小腿旋转成形术

手术 局部广泛性切除术 小儿外科手术 骨肿瘤的手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gǔ yuǎn duān zhǒng liú guǎng fàn qiē chú hé xiǎo tuǐ xuán zhuǎn chéng xíng shù

2 英文参考

rotation-plasty for osteosaroma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emur

4 分类

小儿外科/骨肿瘤的手术/局部广泛性切除术

5 ICD编码

77.65

6 概述

儿童骨肿瘤包括原发性继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指原发于骨组织的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继发性骨肿瘤指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到骨组织肿瘤。临床上以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较为多见。而恶性骨肿瘤中,骨肉瘤最为多见。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骨肿瘤外科分期系统的建立和手术前后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使骨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显著提高,2年无瘤存活率已由30%提高到80%左右。而且已不再把截肢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首选方法,许多学者推崇采用局部广泛或局部根治性骨肿瘤切除和保留肢体的手术,即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同时应用辅助化疗消除已发生的显微转移病灶。

7 适应

股骨远端肿瘤广泛切除和小腿旋转成形术适用于:

1.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腓骨近端骨肉瘤,可考虑行广泛性局部切除和小腿旋转成形术

2.术前化疗敏感疼痛减轻和肿瘤体积缩小。

3.术前CT和MRI显示血管神经束未受累,尤其神经不能受累,外科分期为Ⅰ期、ⅡA期和某些ⅡB期的病变。

4.病儿及其父母有保肢愿望。

8 禁忌症

1.术前化疗不敏感

2.术前CT和MRI显示神经束受累。

3.外科分期为Ⅲ期。

9 术前准备

1.患肢全长的正侧位X线片,CT和MRI检查,确定骨肿瘤受累范围。

2.胸部X线片及全身同位素骨扫描,除外肺转移和骨转移

3.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11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33.3.2-1~12.33.3.2-4)。

12 手术步骤

12.1 1.切口

大腿的正前方中上1/3至膝关节下方做一大的菱形皮肤切口,菱形两侧与大腿后方纵向长切口相连(图12.33.3.2-5)。菱形切口的长轴应超过肿瘤反应区上下界以外5~10cm。

12.2 2.显露

先在大腿前内侧做纵行切口,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在近端分离缝匠肌和股薄肌间隙,将缝匠肌和股薄肌牵向两侧,显露股动、静脉,并用橡皮片牵开保护。然后沿血管远端显露,切开Hunter管的前壁,再经内收肌裂孔向腘窝方向分离解剖腘动、静脉血管的分支全部结扎切断。然后大腿的后方做另一个切口分离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直到小腿近端,仔细解剖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直到胫骨结节下方8cm。

12.3 3.切除肿瘤及软组织

骨肿瘤上界近端5~7cm处,横行切断股骨周围的肌肉软组织袖,然后胫骨结节下方5cm平面将肌腱肌肉切断。然后用电锯或线锯截断股骨和胫腓骨(图12.33.3.2-6)。立即取上下界的骨髓组织做冷冻切片,保证达到合适的手术切除缘。此时在术野仅保留股动、静脉坐骨神经及其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12.4 4.小腿旋转

小腿外旋180°,使足跟位于正前方。将股动静脉坐骨神经及其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置于股骨内侧的肌肉组织内,避免扭曲打结。用6孔加压钢板将胫骨近端骨干与股骨残端骨干进行固定,然后将股四头肌远端和腓肠肌近端缝合,腘绳肌与胫前肌群缝合(图12.33.3.2-7)。

12.5 5.闭合切口

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后,切除近端多余的皮肤,将股部的肌肉小腿筋膜缝合,以便减少大腿小腿周径之间的差异。然后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切口切口内放置负压吸引管。

13 中注意要点

1.如果血管被包在肿瘤的假包膜中,应将血管肿瘤一起整块切除,争取在2h内完成血管修复,恢复血液循环

2.如果术中发现坐骨神经肿瘤包裹,应改用截肢手术。

3.小腿旋转后应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

4.小腿旋转后的足跟位置不能内旋或外旋。踝关节的高度应比对膝关节低,其程度应根据儿童生长潜力而不同,但一般不能低于4~5cm。

14 术后处理

股骨远端肿瘤广泛切除和小腿旋转成形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密切观察足的血运

2.切口内负压吸引保留3~5d。

3.术后第3d开始锻炼踝关节(新的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4.按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和生物治疗。

5.切口拆线后1周,可装配临时性负重支具,然后再定制假肢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