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开放复位植骨及内固定术

手术 足部手术 骨科手术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足部骨折与脱位的手术治疗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ēn gǔ gǔ zhé kāi fàng fù wèi zhí gǔ jí nèi gù dìng shù

2 英文参考

open reduction and bone grafting and l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of calaneus

5 分类

骨科/足部手术/足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6 ICD编码

79.3704

7 概述

跟骨骨折开放复位植骨及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跟骨为足部内外侧纵弓的共同后臂,其形态和位置对足弓的形成和负重功能有着很大影响(图3.23.1.2.2-0-1,3.23.1.2.2-0-2)。跟骨骨折一般分为不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和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两大类。不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如跟骨结节的纵行骨折或横行骨折、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和接近距下关节附近的跟骨体斜行骨折等(图3.23.1.2.2-0-3),对这类骨折,如无移位,只需用短腿管形石膏固定4~6周。如骨折移位较大,则需手法复位和用短腿管形石膏固定。跟骨体的斜行骨折,对跟骨体的增宽和结节关节角(即Böhler角正常为30°~45°)改变应给予手法纠正(图3.23.1.2.2-0-4)。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分类尚未统一,目前,较普遍采用Paley分类法(图3.23.1.2.2-0-5)。其治疗方法尚有争议,疗效也不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在治疗时必须注意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跟骨宽度和正常的结节关节角,并尽早开始功能活动,以减少后遗症,确保足功能恢复良好。影像表现见下图(图3.23.1.2.2-0-6~3.23.1.2.2-0-9)。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3.1.2.2-1~3.23.1.2.2-3)。

8 适应

跟骨骨折开放复位植骨及内固定术适用于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塌陷形骨折舌形或塌陷形伴粉碎骨折者。

9 禁忌症

跟骨严重粉碎骨折,估计手术不能恢复其关节面的正常关系及其外形者,只用手法复位和弹性绷带包扎,行早期功能锻炼,半年后如疼痛严重和功能不良者,行距下关节或三关节固定术

10 术前准备

除准备足部皮肤外,还要准备取一侧髂骨的植骨片。准备骨刀、各种类型钢板和螺丝钉等骨科器械。

11 麻醉体位

采用硬脊膜外麻醉腰麻侧卧位,患足外侧在上。在大腿中部绑扎气囊止血带。

12 手术步骤

1.于外踝尖后方2~3cm处开始做一弧形切口,向下向前延伸至第2楔骨处(图3.23.1.2.2-4)。沿皮肤切口切开深筋膜,将腓骨肌腱向后牵开,切除距骨窦内的脂肪组织,显露跟骨、距骨的外侧面和距下关节(图3.23.1.2.2-5)。

2.将骨膜剥离器插入塌陷骨段深处(图3.23.1.2.2-6),将塌陷的骨折块撬起恢复到正常位置,恢复关节面平整(图3.23.1.2.2-7)。

3.将取自髂骨的骨松质片填塞到骨折的间隙内(图3.23.1.2.2-8),以维持恢复好的骨折位置。跟骨的侧方移位用手掌从跟骨内外侧向中央挤压纠正。

4.骨折复位及植骨后,根据骨折线形状,可采用H形、Y形、T形等钢板和螺丝钉做内固定。注意固定的螺丝钉要穿透跟骨内侧骨皮质。

5.按层次缝合切口

13 中注意要点

主要是将骨折块撬起提升到正常位置,以恢复正常的距下关节面和结节关节角,遗留之腔隙用骨松质片填塞以维持复位,骨折的侧方移位也应纠正,使增宽的足跟恢复其正常形态。如术中发现距下关节面广泛损坏,不能恢复正常的关节面者,可施行一期距下关节融合术。

14 术后处理

如术中内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可不用外固定。否则,术后用短腿管形石膏固定,踝关节保持于0°位,足呈中立位足弓妥善塑形。2周后换短腿管形石膏,可扶双拐不负重行走。术后12周拆去石膏X线片,如骨折已愈合,即可在双拐辅助下开始逐渐练习负重行走。

15 并发症

1.因距下关损伤,如未能恢复正常关系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如疼痛严重影响行走功能,可施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如跟骰关节同时受累,则行三关节固定术

2.跟骨结节关节角改变未获纠正,足弓塌陷呈扁平足畸形跟骨结节升高,使跟腱变得松弛和力量减退,足蹬力减弱。

3.如骨折向外侧移位未获纠正,足跟变宽,跟骨外侧隆突处可挤压外踝尖引起疼痛。亦可因腓骨肌腱受挤压而发生腓骨肌腱鞘炎,以及走路时发生跟底部疼痛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