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针内固定术

手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g zhēn nèi gù dìng shù

3 手术图解

图1 钢针内固定适应

⑴插入钢针

⑵消除裂隙

⑶弯曲针尾

图2 钢针内固定术

4 适应

钢针比螺钉细,损伤小,占位少,小块骨折的固定及需要穿过骨骺时,用钢针固定较好,针尾可露于皮外或埋于皮下,取针简单;但其缺点是针体圆滑,没有螺纹,固定力不及螺钉。因此,只用于儿童及下列情况[图1]。

1.骨折片较小的髁、踝、茎突骨折

2.不稳定性干骺端骨折、骨骺骨折或骨骺分离,外固定不能保持复位者。

3.多发性短管骨(如指、掌、趾、跖骨等)的横断折、短斜折或在8~12小时以内的开放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者。

5 术前准备

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长短、粗细不同的不锈钢针,准备手摇钻、剪针钳(或钢丝钳)、小锤等器械备用。

6 手术步骤

1.插入钢针 骨折复位后由助手稳定保持复位,术者持手摇钻夹住钢针,钻过皮质,穿过骨折线,达预定深度[图2 ⑴]。要求一次成功,避免反复进退,影响固定效果。如骨折块较大,可互成角度进入两根针,固定要林平行进针牢靠。如附着在骨折块的肌肉拉力较大时,可将钢针穿过对侧皮质骨以加强固定力。但注意不可穿入软组织过多,以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

2.消除裂隙 在插针过程中,骨折端间可能发生裂隙,应在插针结束后,将骨片轻轻捶击,使骨折面紧密相接,以保证愈合[图2 ⑵]。

3.处理针尾 剪断露在骨外的钢针,只保留2~3毫米,以供拔针时用。最好将尾端弯成角度,使贴于骨面,以减少对皮肤刺激疼痛[图2 ⑶]。内固定时间不长的可将针尾留在皮外,用无菌纱布包好,便于术后拔针。再将检查骨折面对位情况良好后,分层缝合。

7 术后处理

术后需加用外固定。骨折愈合后拔除钢针,但通过骨骺的钢针,在临床愈合后应提早拔除。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