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别名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UPPP手术
7 概述
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系1981年Fujita首创,经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改良,迄今仍是治疗鼾症和OSAS的主要术式。UPPP通过切除部分肥厚软腭组织、腭垂、多余的咽侧壁软组织及肥大的腭扁桃体,达到扩大咽腔,解除腭后平面阻塞。此手术初期(1981~1982)成功率为75%左右,以后文献报道的成功率更低,现应用PSG检查,以AHI下降50%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Janson对UPPP术后4~8年的病人随访,证实AHI≤40者UPPP手术的远期疗效可达65%,UPPP手术效果与病人体重指数有关,体重指数小且年纪轻的病人,疗效要好于肥胖者及老年病人,因肥胖者由于软腭脂肪组织再沉积所致,老年病人是因为上气道扩大肌松弛之故(图9.5.9.1-0-1)。
Hagert(1999)对鼾症术后1~8年的病人及其共居者,进行了鼾声和白天睡眠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术前诊断习惯性鼾症者255例,OSAS 110例及非特异性鼾症48例,与鼾症病人共居者345人,病人的年龄为20~70岁,随访时间术后16~97个月,平均40个月。采用UPPP者292例,LAUP者121例。结果发现病人鼾症型别的差异及其性别与手术的疗效无关,89.6%的病人及92%的共居者证实,病人鼾声的发生率在术后得到改善。而未改善的病人,其鼾声的发生率与手术的方式及术后的时间有关,术后时间越短,手术效果越好。73.3%的病人及67%的共居者,反映病人白天仍有轻度的嗜睡。在接受手术的415例病人中有18%不再有鼾声,25%无白天嗜睡,而且,本调查还显示UPPP手术明显优于LAUP手术。
虽然UPPP手术的远期(2年以上)疗效要低于近期疗效。但是UPPP手术在解除病人鼾声及嗜睡方面的效果应该是肯定的。
由于UPPP的疗效尚不理想,且术中、术后风险较大,国内外文献中都有UPPP造成死亡的病例报道,因此,在普及UPPP手术的同时,应强调对鼾症和OSAS病人做术前PSG检查的重要性,对重度OSAS及有严重低氧血症的病人,术前及术后应做CPCP治疗及选择性气管切开。另外手术方案制定应考虑多平面的联合治疗。
12 手术步骤
首先要估计软腭切除的长度,用压舌板将软腭向后平推,将软腭和咽后壁接触点定为软腭切除的边界。
1.切口 由舌腭弓根部切开黏膜,沿舌腭弓外缘0.5cm,呈弧线切至软腭,切开线距拟定的软腭切除边界外移0.5cm,向内切开腭垂边缘,向下切开咽腭弓与扁桃体交界处黏膜(图9.5.9.1-1)。
2.剥离切除扁桃体(图9.5.9.1-2)。
3.从舌腭弓、软腭和咽腭弓上,做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锐性剥离,保留肌肉组织,剪除拟定切除的软腭部分,但应多保留一些软腭的鼻咽侧黏膜(图9.5.9.1-3)。
4.于内侧1/3抓住腭咽肌向外牵拉,用3-0可吸收缝线,将其缝至腭舌肌上;肌肉之间做间断缝合。将腭弓拉拢,封闭扁桃体窝(图9.5.9.1-4)。
5.将软腭黏膜从鼻咽侧向前提到口腔侧,用4-0可吸收缝线缝合。切除多余的软腭黏膜,但要使黏膜完全覆盖创面,不留裸露部分(图9.5.9.1-5)。
6.酌情切除下垂过长的腭垂;原则上保留腭垂,过长者可部分切除(图9.5.9.1-6)。
7.若咽后壁有过多的黏膜,可于咽后壁外侧做半圆形切口,切除多余黏膜(图9.5.9.1-7)。
8.分离切缘内侧的黏膜并向外牵拉(图9.5.9.1-8)和切缘外侧部黏膜缝合(图9.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