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科 疾病 进食与喂养障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ào shí zhàng ài

2 英文参考

binge eating disorder,BED[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

3 概述

暴食障碍(binge eating disorder,BED)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1]。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地暴食,不伴随神经性贪食特征性的补偿行为暴食障碍患者肥胖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主要的区别在于无不恰当的补偿行为[1]。该类患者易出现肥胖暴食障碍是在 2000 年出版的 DSM-IV 修订版中作为未加标明的进食障碍的一个暂时分类,直到 DSM-5,暴食障碍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和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并列作为进食障碍的主要疾病分类[1]

暴食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成人暴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3.0%。女性和男性的比例为 3:2[1]

4 病因和发病机

[1]

进食障碍病因目前公认为综合因素致病,可从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易感因素包括个体因素(遗传性、个性特征等)和环境因素(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遗传性在双生子和家系研究中发现神经性厌食最为突出,遗传度高达 83%,神经性贪食遗传度为 50%。神经性厌食患者常见的个性特征包括容易焦虑、强迫特质、追求完美,还常伴随情感稳定冲动控制困难的特点。暴食障碍患者则常见伤害回避行为自我管理差的特点。家庭和社会看待食物、体重、体形的文化也明显与进食障碍的发病有关,突出表现在当下追求瘦的时尚特点和减肥风潮,职业特点如体操运动、模特等也是明确的易感因素。个体童年被忽视/虐待和分离的经历,以及过度肥胖等都被发现与青春期进食障碍发病相关

促发因素如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体形开始变化、开始关注身体、被人欺负、亲人亡故、失恋、学业压力变大等,而减肥行为本身是进食障碍发病的确定促发因素。

维持因素包括神经性厌食的饥饿、低体重和节食行为本身,神经性贪食的节食-暴食-清除行为循环,对体重/体形的过度关注和评价,由疾病带来的继发性获益如家人的迁就和纵容、情绪问题、人际冲突、现实困境(如失业、失学、经济困难)等。

进食障碍的发病理论模型很多,包括从生物学角度到心理学角度,没有单一的公认模型。通常认为,进食障碍是在易感因素的影响下,个体发展到某个特定的阶段,由当时的促发因素作用而产生进食障碍心理行为,已有的问题和疾病心理行为后果都持续发挥作用而使疾病维持。

5 临床特征

5.1 心理行为症状

(1)反复发作的暴食,伴有进食时的失控感[1]

(2)无补偿性行为暴食障碍患者体重、体形无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无肥胖恐惧,因此暴食后无补偿性行为来消除暴食带来的体重增加[1]

5.2 生理症状

消化系统并发症,表现从恶心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到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胃扩张肥胖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2 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肥胖可伴有 Pickwickian 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肥胖的女性产科风险增加。[1]

6 临床评估

6.1 躯体评估

评估消化系统并发症,超重或肥胖的程度,以及肥胖相关并发症的严重程度[1]

6.2 一般精神病评估

需要评估是否伴发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单相抑郁、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酒精滥用或依赖、边缘性人格障碍[1]

6.3 进食障碍精神病评估

参见神经性厌食条。

7 诊断要点

[1]

1.反复发作的暴食:发作时有失控感,进食量明显大于常人,进食速度快。

2.暴食后无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行为

3.对暴食感到痛苦。

4.在 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 1 次暴食

8 鉴别诊断

8.1 神经性贪食

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一样有反复的暴食,但暴食后没有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因此患者常有体重超重或肥胖[1]

8.2 双相障碍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常见食欲和体重的增加。如果患者符合情感障碍和暴食障碍两种障碍的全部诊断标准,则应给予两种障碍的诊断。[1]

9 治疗

9.1 治疗原则

暴食障碍治疗目标不仅在于减少或停止暴食行为,对肥胖者也需要考虑减重,需要多学科的协作。综合治疗应首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应慎重评估适用性和监测不良反应[1]

9.2 治疗方法

9.2.1 心理治疗

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参见本章第三节《神经性贪食》。也有研究显示人际心理治疗、辩证行为治疗行为减重治疗对暴食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

9.2.2 药物治疗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最常使用的治疗药物,其中的氟西汀是唯一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神经性贪食药物,推荐剂量 60 mg/d,氟西汀维持治疗可预防复发。舍曲林(100 mg/d)可以应用于未成年神经性贪食患者。此外,托吡酯(最高剂量 250~400 mg/d)也可明显减少暴食和清除症状[1]

这两类药物均需注意避免患者利用药物暴食冲动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节食的可能,应在使用前加以说明,解释节食在疾病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鼓励患者同时寻求心理治疗,处理对体重和体形的过度关注和评价带来的心身影响。神经性贪食患者常有物质滥用的倾向,故在这类患者中应慎用苯二氮䓬类及其他容易形成依赖的药物,尤其是同时存在酒精滥用的神经性贪食患者。对于共病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患者药物选择应慎重,尽量避免使用 SSRI 及其他抗抑郁药托吡酯更为适用,同时其他心境稳定剂的选择也应尽量考虑减少体重增加的副作用[1]

9.2.3 躯体治疗

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对症治疗,以及针对肥胖的内科及外科治疗[1]

10 疾病管理

遵循进食障碍疾病管理的基本原则。倘若外科考虑给肥胖者手术治疗,术前需要精神评估,并对暴食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根据疗效及肥胖对身体损害程度再共同商定进一步治疗方案[1]

11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Z].2020-11-23.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暴食障碍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暴食障碍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暴食障碍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