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性原理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ǒu xù xìng yuán lǐ

2 英文参考

Ordering principle

有序性原理系统论的主要原理之一,认为系统的整体性的质的规定性在于系统有序性

3 有序性原理的基本观点

这条原理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有序性是各种系统所共有的根本性质,系统有序性系统的整体性的内在本质。系统的整体性的根源在于要素要素要素系统系统环境交互作用,但并非任何交互作用都可以形成系统的整体性,只有有序的即按一定的要求确定和规则的交互作用才可以形成和维持系统的整体性;否则,无序交互作用干扰和破坏系统的整体性。而系统的整体性的强弱,主要在于系统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有序化程度,有序度高则整体性强,有序度低则整体性弱,有序度为0则没有整体性即不成为系统

其次,系统有序度是变化的。任何现实系统都是有序无序的对立统一,既不是绝对的有序也不是绝对的无序,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在一定有序度上,随着条件的变化,系统有序度可以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变化,它对应着系统的整体性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变化,有序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整体性消失,系统瓦解。

再次,系统有序化系统进化的本质。有序化系统有序度低到有序度高的变化,它对应着系统组织程度提高、有机程度提高,表现为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反之,系统无序化则表现为系统退化。在现代系统科学中,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系统有序化的机制和规律,提出了描述系统有序性信息、熵、序参量等概念。

4 有序性原理的意义

有序性原理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揭示出系统整体性的本质在于系统有序系统的整体性能变化的根源在于有序度的改变,故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系统有序度控制和调节系统的整体性能。这在医学上有重大价值,人的疾病往往是生命活动中在不同水平上、不同范围内各要素(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之间相互关系有序度的下降。中医称“调”为健、“失调”为病,所以从运气正邪阴阳气机等“关系”来分析病因病机,实质在于考察和调节这些关系的有序度的改变。“调”为特定有序度保持,“失调”为特定有序度的下降。中药方剂等治疗手段,特别是针灸气功治病的重要原理是通过调节和恢复生命活动有序度而收效。西方医学也越来越多地用“紊乱”命名疾病。人的生命活动有序性的本质和规律,及其有序度改变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日益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