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技术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 xué yǐng xiàng zhěn duàn xué

2 英文参考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3 注解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uhrasonography)和核素Y-闪烁显像(Y-scintigraphy)。尤其是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开创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发射体层显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这就极大地拓宽了原有的放射诊断学领域,形成了包括常规x线诊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CT和MRI诊断在内的医学影像诊断学(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

近30年来,CT、MRI、超声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学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新兴的医学影像学分支,可在细胞分子水平,对在体生物活动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实时成像,其研究和开发将使得医学影像诊断扩展至微观领域。目前,数字化成像已由CT、MRI等扩展至x线成像,从而改变了传统x线的成像模式。数字化成像有利于图像信息保存和传输。应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icture a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不但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就诊,而且使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得以发展,实现了快速远程会诊。

数字化成像还为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提供了可能,目前这一诊断技术已在临床上获得了初步应用。

纵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医院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科室。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使医疗事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国内各医疗单位都设有影像诊断科室,并且具备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他们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经常发表和出版一些高水平的论文和著作,并在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讲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国的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已与国际水平呈同步发展。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