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敬波:阴阳不是简单的医学符号——析《内经》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既是相对的关系,也是联系的关系,《内经》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物质或功能单位(即所谓“双重对偶性”)。阴和阳的基本关系是互生互用,消长共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
-
王小平:“阴平阳秘”内涵与外延启微
...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1理论渊源阴阳是对自然界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不仅涵有对立统一的蕴意,还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昭示人...
-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
-
简述阴阳之道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实践证明阴阳之道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此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选方用药。【关键词】阴阳之道;宇宙间;自然界;阴平阳秘;生理功能阴阳者...
-
阴阳——《黄帝内经》之大法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阴和阳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
-
不可曲解阴阳的对立统一
...近读6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马予良、石玉山先生所作《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以下简称为马文)一文,对其观点不能苟同。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其“对立统一”之基本内容早已为广大中医界同仁所共识...
-
阴阳在中医学中如何应用
根据阴阳学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规律,则人之体表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背在上外为阳,腹在下内为阴。 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无论是人体的整体还是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
阴阳类(一)
阴阳转化事物的阴阳两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
-
黎敬波:阴阳不是简单的医学符号——析《内经》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既是相对的关系,也是联系的关系,《内经》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物质或功能单位(即所谓“双重对偶性”)。阴和阳的基本关系是互生互用,消长共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
-
湘云论阴阳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湘云论阴阳颇有见地。 湘云说道:天地间都由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却又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
-
阴阳交十一条
...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
-
中医的治病原理探究
人体的气血阴阳对于阴阳,我们曾经熟悉《内经》里面的阴阳是水火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水能灭火,火能烧水,是水火为用层面的阴和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在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定义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
-
阴阳
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含有朴素的辨证观点。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由此引申为气候的冷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用以代表事物对立和相互...
-
治病养生贵在“平”——记夏翔教授治病养生观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博览群书,采撷古今之医萃,推崇阴阳学说,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并不断地创新,提出治病必求于平,唯“平”乃安;养生贵在“平”,阴阳平衡,疾病乃去,延年益寿。 1治病必求于平 阴阳学...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脏腑形身。清浊气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者。莫不合乎阴阳之道。致于诊脉察色。治疗针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道者。阴阳之理也。太极静而生阴。动而生阳。天生于动。...
-
人体阴阳学说的生物学背景探讨
【摘要】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纲领,贯穿于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通过比较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和阴阳的特性,进而从中医学生理、病理、药理的角度分析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得出假说:自主神经是人体阴阳学说最重要...
-
阴阳篇第一
卷之二内经要旨(上)阴阳应象大论篇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纪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指阴阳言。)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
-
张军:偏解核心理论带来“学术痛苦”
论任应秋阴阳五行观对现代中医发展的影响张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有人认为,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由于党和政府中医政策的支持以及中医药界的努力,中医药事业有了大发展。有人预言,在新世纪中医药学术必将发扬光大...
-
论《易经》卦象原理对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影响
【摘要】阴阳概念的产生追本溯源是导源于《易经》,是易经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将“阴阳”这个代指性符号上升演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范畴,而成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渊源;《易经》卦象变化的万物交感原理认为宇宙间万...
-
阴阳离合论第六篇
卷之一此承上编阴阳应象,而复论阴阳之离合也。应象者,阴阳之征乎外也;离合者,阴阳之本乎内也。阴阳之理,本于太极,由阴而阳,故曰阴阳。离则有三,合则为一,从三而十百千万皆离也;三阳归于一阳,三阴归于一阴...
-
中医学的阴阳概念
中医学阴阳虽然有哲学内容,但它并非仅仅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也不能等同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指的是已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而“对立,则是尚未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对立是本质的差异,在对...
-
重新认识中医阴阳五行
...本草纲目》,中医学无不遵循着古代思辨体系——阴阳、五行理论。《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生气通天论和“阴阳应象大论将中医学立于阴阳五行的闭合式理论体系,决定了阴阳、五行框架的稳定性。这种稳定...
-
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二卷阴阳类(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故曰,引辞也。既言阴矣,而阴中又有阴;既言阳矣,而阳中又有阳。此阴阳之道,所以无穷,有如下文云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
-
二、阴阳五行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阴阳者数句与《五营运大论》同,详运气类四。又手足阴阳系日月篇亦同,见经络类...
-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九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
-
浅谈调节阴阳平衡治疗亚健康
【关键词】亚健康;未病;阴阳失调;调节;阴阳平衡 亚健康是一种功能不足,介于非病非健康状态,也是许多疾病的前期症兆。中医称为“未病,为阴阳失调所致,中医治“未病是指既要未病先防,同时要已病防变,调节...
-
论中医心理学的阴阳睡梦观
...一”的生命观和“心主神明”的一元论思想指导下,运用阴阳学说阐释睡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心理学阴阳睡梦理论。l睡眠与阴阳睡眠具有恢复精力、解除疲劳的作用,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现代心理学认为,睡眠不仪是...
-
阴阳类论第七十九篇
卷之九阴阳类者,阴阳类聚而交合也。三阳二阳一阳,三阴二阴一阴,其中交属相并,缪通五脏,阳与阴和,阴与阳和,首论五脏阴阳之至贵,末论四时阴阳之短期,中论三阳三阴之交合,皆为阴阳类也。孟春始至,黄帝燕坐,...
-
七、诊有十度诊有阴阳
...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诊法虽有十度,而总不外乎阴阳也。十度,谓脉脏肉筋俞,是为五度,左右相同,各有其二,二五为十也。脉度者,如经脉、脉度等篇是也。脏度,如本藏、肠胃、平人绝谷等篇是也。肉度,如卫气...
-
从阴阳寤寐谈针刺治疗失眠
...生率。失眠正逐渐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阴阳趼脉与寤寐 中医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协调统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