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

化验及医学检查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è qīng bǐng ān suān ān jī zhuǎn yí méi tóng gōng méi

2 概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正常时,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故血清酶活性很低。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性坏死等疾病时,肝细胞酶大量释放入血中,使血清ALT活性显著增高,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肝病的重要指标。

3 别名

iso-ALT

4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医学检查

4.1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 > 酶类测定

4.2 化验取材

血液

4.3 验方

酶类测定

4.4 原理

在ALT速率法测定中酶偶联反应式为:

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酶活性呈正比,在340nm波长处,NADH呈现特征性吸收峰,而NAD则没有。因此,可在340nm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的活性单位。

(1)单试剂法:血清与(试剂成分完整的)底物溶液混合,ALT催化反应立即开始,在波长340nm,比色杯光径1.0cm,37℃经90s延滞期后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活力单位。

(2)双试剂法: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min,使样品中所含的α-酮酸(如丙酮酸)引起的副反应进行完毕。然后,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的催化反应,在波长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活力单位。

4.5 试剂

(1)单试剂法:

①试剂成分和在反应液中的参考浓度

pH    7.5

Tris缓冲液    100mmol/L

L-丙氨酸      500mmol/L

α-酮戊二酸   15mmol/L

NADH          0.18mmol/L

磷酸吡哆醛(P-5'-P)*   0.1mmol/L

乳酸脱氢酶(LDH)        1200U/L

②市售ALT底物的复溶及保存:按试剂盒介绍规定。但起始吸光度必须大于1.2A,试剂空白定值必须小于5U/L。达不到要求者,示为此试剂已不合格,不能使用。

(2)双试剂法:

试剂成分:在反应液中的参考浓度

试剂(Ⅰ):

Tris缓冲液    100mmol/L

L-丙氨酸      500mmol/L

NADH          0.18mmol/L

LDH           1200U/L

pH            7.3

试剂(Ⅱ):

α-酮戊二酸:15mmol/L

4.6 操作方法

(1)单试剂法:

具体操作程序根据各医院拥有的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及操作介绍而定。下面以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为例。

血清稀释度:以100μl血清,加1000μl ALT底物溶液为例,血清稀释倍数为11,血清反应液体积分数为0.0909。

②主要参数:

系数          1768

孵育时间      90s

连续监测时间  60s

比色杯光径    1.00cm

波长          340nm

吸样量        500μl

温度          37℃

(2)双试剂法:以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为例。

血清100μl,加试剂(Ⅰ)1000μl,混匀,37℃温育5min。然后,加入试剂(Ⅱ)100μl,混匀。启动ALT催化反应。在波长340nm,比色杯光径1.0cm,延滞期30s,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约60s。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活力单位。

附注:

(1)ALT测定中存在着两个副反应

血清中存在的α-酮酸(如丙酮酸)能消耗NADH:

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增高时,在有氨存在的条件下,亦能消耗NADH:

(上述副反应都能消耗NADH,使340nm处吸光度下降值(-△A/min)增加,使测定结果偏高。因此,在单试剂法中必须要有足量的LDH(如2000U/L,Scandinavia法;1200U/L,IFCC),才能保证α-酮酸(尤当遇到丙酮酸含量升高的标本)引起的副反应规定的延滞期内进行完毕。这样,LDH含量高,试剂成本提高。目前,推荐双试剂法,因孵育期长,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反应,提高测定

准确性,是ALT测定的首选方法。双试剂法可适当地降低试剂中LDH的用量。至于NH4干扰,除严重肝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高和血氨增高时外,一般说血清中NH4的含量甚微,此干扰反应不大。但LDH原试剂往往是用饱和硫酸铵配制的,厂方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脱氨处理。

(2)血清ALT活性>1000/L(37℃)的样品,或读数开始时吸光已很低的样品(因ALT活性很高,NADH在读数开始前的温育期内已经耗尽所致),须用0.9%生理盐水溶液作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IFCC推荐法中使用了ALT的辅酶P-5'-P,即使正常血清试剂中加或不加P-5'-P测得的ALT活性也有明显差别(表3)。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Vit B严重缺乏)不加P-5'-P将导致ALT测定结果严重偏低。加入后则可使ALT活性明显升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售ALT测定试剂盒多末加入P-5'-P。为使同一实验室的ALT测定结果稳定,加或不加P-5'-P的ALT测定试剂不宜混用。

(4)ALT测定试剂中使用Tris缓冲液为宜。据报道:①NADH在Tris缓冲液中稳定性较高;②P-5'-P在Tris缓冲液中,显示出更有效的激活作用

(5)试剂空白定值:以蒸馏水代替血清,测定ALT活力单位,规定定值应小于5U/L。试剂空白的读数是由于工具酶中的杂酶及NADH自发氧化所引起。在报告结果时应扣去每批试剂的空白定值

(6)正常新生儿ALT水平比成年人约高2倍,出生后约3个月降至成年人水平。新生儿,尤其未成熟儿,肝细胞膜透性较大,ALT从肝细胞渗入血浆,使血清ALT水平升高。

(7)酶连续监测法测定中,要求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带宽≤6nm,比色杯光径1.00cm,具有30℃或37℃恒温装置,能自动记录吸光度的动态变化。

(8)血清不宜反复冰冻保存,以免影响酶活性血清置4℃冰箱1周,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推荐冰冻保存ALT测定标本

4.7 正常值

酶测定温度37℃,底物溶液中不含P-5'-P成分。成人ALT为5~40U/L。近年文献报告的ALT参考值列于表1。

m-ALT<4.2U/L (免疫沉淀后酶法); m-ALT占ALT的7%~13%(电泳法

4.8 临床意义

4.8.1 病毒性肝炎隐性感染

血清ALT测定是在非选择性人群中筛选出无症状病毒性肝炎隐性感染患者的常用指标,具有一定的灵敏度特异性。尤其在献血者的选择方面,相当于参考值上限1.5倍的血清ALT升高可作为剔除可能感染肝炎(丙肝)的献血者的依据。

丙型肝炎感染的早期阶段,用干扰素治疗可以减轻肝组织学损伤控制病情发展。此外,丙肝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向病人发出劝告忌饮酒,因后者可加重HCV感染者病情。因此早期发现HCV感染者具有重要意义。用病原学检测方法从普通人群中发现HCV感染者固然可靠,但花费太大,而较实用的方法是采用适当的筛选试验,筛选高危人群,再进一步用特异性抗HCV抗体试验,如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CV EIA2.0)检测抗HCV抗体,阳性确认为HCV感染。Lapane等的评价研究表明,血清ALT作为HCV筛选指标阳性预测率为34%,明显高于以包括社会侵入性危险因子(IV毒品史、与IV毒品者的性接触史等)和非社会侵入性危险因子(输血史、30~49岁年龄段以及男性等)在内的HCV感染危险因子为基础的数学预测方程等方法所预测的阳性率(14%~22%),预测的特异性(92%),也高于后者(74%~84%),只是所需费用比后者高1.1~1.7倍。

4.8.2 性病毒性肝炎

性病毒性肝炎典型病例在黄疸出现前1~2周血清ALT、AST活性即开始迅速升高,至黄疸出现后达峰值,并保持1~2周,此后即迅速下降,至黄疸出现后6~7周基本恢复正常。急性期血清ALT、AST的升降基本保持平行,ALT的增高幅度一般大于AST。不同类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ALT演变规律不一。甲型肝炎血清ALT在达到高峰后下降较快,常在2~4周内降至正常。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血清ALT缓慢上升,缓慢下降,降至100~200U/L左右常迁延一段时间,约需2~3个月更长时间才恢复正常。丙型肝炎病人ALT升高持续时间更长。如ALT活性长期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可能向慢性发展。也有一些轻型无黄疸型肝炎病人只有一过性ALT升高,短期内即恢复正常。

急性肝炎时,血清ALT、AST升高幅度大致能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即ALT升高幅度一般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如病情较严重的黄疸型肝炎血清ALT升高幅度一般比无黄疸型肝炎大。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完全如此。暴发型肝炎时,由于肝细胞广泛而严重的坏死,肝细胞浆内ALT已释放殆尽,加之ALT半衰期较短,导致血中酶活性逐渐降低,而血清胆红素(TBil)继续进行性升高,二者不再保持平行关系,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

4.8.3 在慢活肝诊断中的意义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患者血清ALT也都持续或无规律反复增高,增高幅度(多数比正常高3~5倍)一般大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H)(多数比正常高1~2倍)。

血清ALT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的良好指标。赖炎卿等应用肝组织炎症活动性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HAD,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切片进行复核,评分并与血清AL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HAI(10.5~15分)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LT异常升高(>40U/L)的比例19/28(67.9%)明显高于低HAI(0~10分)者(13/62,21.0%),慢性肝炎患者组织形态学定量研究也证明,血清ALT与肝小叶内炎症坏死程度及肝总坏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肝实质面积成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ALT异常升高可作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活肝,CAH)的诊断指标之一。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与肝HAI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别于乙肝。Haber等的临床评价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ALT、AST值与慢性丙型肝炎HAI之间并无相关性,只是ALT、AST升高10倍(≥350U/L)时,与肝片状坏死相关。尽管肝活动性最小的慢迁肝血清ALT、AST(±s分别为110±71、57±34U/L),明显低于轻度或中活动性的慢活肝(ALT、AST ±s分别为256±211、123±88U/L),尽管慢活肝无片状坏死血清ALT、AST(分别为133±84、73±47U/L)显著低于有片状坏死者(ALT、AST、分别为207±149、120±83U/L),但是,肝活动性不同的各组之间ALT、AST测定值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叠。Haber据此认为,转氨酶并不能预测慢性丙肝肝组织学状况,尽管ALT≥10倍升高提示有肝片状坏死存在。

另一方面,丙肝患者血清ALT正常也不能排除肝可能存在活动性病变。Gholson等报道的303例丙肝患者,有50例(占16.5%)在做肝穿刺前至少6个月血清ALT、AST一直维持正常,但肝活检证实,其中15人为活动性肝炎。

4.8.4 判断肝炎病毒复制和有无传染性中的意义

HBV核心抗原(HBcAg)是存在于HBV颗粒核心部分的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存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与HBsAg携带者的血清中,与DNA聚合酶密切相关,是HBV在体内复制的重要指标,也是提示血液传染性的重要指标。临床观察到,血清ALT异常(≥46U/L)时,HBcAg阳性率(45%,n=92)显著高于ALT正常时HBcAg阳性率(33.3%,n=58)(P<0.01)。而且ALT异常时HBeAg阳性率43.1%(n=88)远高于ALT正常时阳性率26.8%(n=76)(P<0.01),说明血清ALT升高与HBV在体内复制有一定关系。

ALT水平与血清HCV-RNA检出率之间也有一定关系。高志良等报道,在ALT>200U/L(正常值<25U/L)的91例中,HCV RNA阳性39例(42.9%)。ALT<200U/L的23例异常者中,有8例阳性(34.8%);ALT水平正常的12例中仅1例(8%)HCV RNA阳性。结果显示,HCVRNA的检出率在ALT异常情况下较正常时明显高(P<0.005),表明ALT水平高低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有一定关系。

4.8.5 干扰素治疗丙肝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唯一有效的药物。其疗效评定多以血清HCV RNA和ALT水平为标准。完全反应者表现为血清HCV RNA消除,ALT正常;不完全反应者,则ALT正常,HCVRNA则保持阳性。Shiffman等报道,慢性HCV病人用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后半数病人(45/90)血清ALT由治疗前的132.3±19.3U/L降至34.5±3.2U/L,下降非常显著(P<0.01),与Knodell组织学HAI积分由治疗前的9.6±0.5降至治疗后的5.0±0.5(P<0.01)以及log HCV-RNA含量(copies/ml)由治疗前的5.07±0.19降至4.76±0.28(P<0.01)一致。瞿为溶等报道的干扰素α-2a的疗效与此接近。16例CH-C经干扰素α-2a治疗半年后,其中10例血清ALT呈完全反应,其HAI积分由治疗前的6.9±2.6降至治疗半年后的4.6±1.8(P<0.05)。由此可见,血清ALT可作为干扰素对CH-C疗效的评价指标。

4.8.6 m-ALT的临床意义

理论上,血清m-ALT值的高低可反映肝细胞细胞水平的损害程度。急性黄疸型肝炎(90±91U/L,n=40)和慢性活动性肝炎(63±51U/L,n=30),血清m-ALT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05U/L,n=31)(P<0.001),而慢性迁延性肝炎(9±3U/L,n=6)和肝硬化组(4±3U/L,n=8)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别。提示血清m-ALT的检测对于判断急性肝炎肝实质损害程度以及慢活肝和慢迁肝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8.7 在其他疾病时的变化

莱姆病早期可出现肝功能损害。Horowitz等报道,115例有作为早期莱姆病特征的游走性红斑(erythema migrane,EM)的莱姆病人中有31例(27%)血清ALT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ALT升高率(7/100,7%)相比,差别显著(P<0.001),血清GGT

4.9 相关疾病

GT     败血症     丙型肝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伤     肝硬化     黄疸     甲型肝炎     莱姆病     伤寒     药物性肝病     乙肝     脂肪肝

4.10 参考资料

《新编临床检验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