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性失眠

神经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lǐ shēng lǐ xìng shī mián

2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3 疾病概述

心理生理性失眠是由于患者过分全神贯注于睡眠问题而引起的一种原发性失眠类型,亦称失眠症患者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地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因此产生忧虑或恐惧,并在心理上形成恶性循环,而使本症持续存在。可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冲突而诱发,也可因旅行时差或短期住院等因素引起。患者病前性格多有敏感、警觉性高、对健康要求过高、易激惹、急躁等特征。一般人群终生患病率约为10%-20%,该症少年儿童罕见,病发多始于青年(20-30岁),中年期后逐渐明显并发病增多,女性常见。

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常用且已证实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佐匹克隆抗抑郁药物。

(二)非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

2.生物反馈,可加强自我放松训练,对于减轻焦虑情绪有效。

3.体育锻炼。

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宜。但运动量不易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

4.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及时睡眠习惯

5 症状体征

1、青年期起病,中年期逐渐增多,儿童罕见,女性常见。约占失眠患者的15%患者愈不能入睡时愈试图使自己睡着,愈接近睡眠时愈显得兴奋焦虑,形成恶性循环。试图入睡的意念成为失眠的驱动因素,看电视或看书时却可能轻松入睡(无意识入睡)

2、导致失眠的外在因素包括持续存在难以产生睡意的环境和缺乏睡眠相关行为的联想。由于失眠睡眠环境睡眠时间睡眠时行刺激的反复联系,产生与睡眠协调的过度唤醒。卧室成为条件性唤醒的重要因素,只要在自己卧室内就可整夜睡不着,若变换睡环境或时间,如在客厅沙发上或旅馆便能够较好地入睡,患者对此常感到十分困惑,这恰与睡眠正常的人在陌生环境中不能很好入睡的现象相反,称为首夜颠倒效应

3、晨起后头脑不清晰,感觉程度不等的不适、焦虑、急躁、疲劳和情感压抑,常表现消极和精力不足,注意力、警觉和对食物关注下降。病程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有些患者发生催眠药过量、依赖、成瘾或酗酒等,或滥用兴奋剂试图控制白天的疲劳。

4、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和NREM睡眠1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多,NREM睡眠3、4期缩短,肌肉紧张和首夜颠倒效应等。

6 疾病病因

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应激均可诱发失眠,常发生于突发生事件精神创伤、患病或工作挫折时。患者由于过分地关注自身睡眠问题而不能入睡,产生躯体紧张和习得性阻睡联想,后者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这两种因素互为强化干扰睡眠。随时间延长患者关注程度逐渐强烈,睡一个好觉成为期盼和奢望。抑郁、疼痛、过度思虑和入睡环境干扰等可成为习得性联想的促发因素,这些因素消除后失眠可能依然存在或逐渐变为低质量睡眠

7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患者有习得性阻睡联想,对卧室或睡眠相关行为条件性唤醒,可具有无意识入睡、躯体紧张和首夜颠倒效应等特征,可与其他类型失眠并存。

8 特别提示

1、首先要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房间布局合理、清洁,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睡眠习惯。白天避免休息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3、睡前忌服兴奋性饮料(如酒、浓茶、咖啡等),尽量少抽烟,避免易引起兴奋活动,避免过多的会客,晚餐不宜过饱。

4、睡前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5、如有严重失眠,可给予适量抗焦虑或镇静催眠药,以加深睡眠

9 相关出处

神经病学第五版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心理生理性失眠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心理生理性失眠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