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在六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而发展起来。由于它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发融合。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电激和激光)。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化学和物理方法可造成膜脂分子排列的改变,去掉作用因素之后,质膜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便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
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电脉冲。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PEG的促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细胞膜中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
细胞融合其结果引起细胞多核化。在自然界中,如生殖细胞的受精和粘菌的质配,或在肌原细胞向多核肌肉细胞分化的时期等情况下所能见到细胞融合。已知病态组织中的多核细胞也是由细胞融合引起的,如感染麻疹的淋巴腺的多核细胞和结核病灶的结核性结节巨细胞等。已知细胞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细胞融合的频率很低,但都能自然发生。还知在动物病毒中,有些病毒具有高频率的诱发寄主细胞融合的能力,如DNA型的天花病毒和疱疹病毒,以及RNA型的粘病毒等。其中以属于后者的HVJ(日本仙台病毒)最为有名,利用灭活的HVJ的细胞融合活性,使不同种细胞相互融合(异核体),有可能人工创造出其后代杂种细胞。另外还能用化学物质,人为地引起细胞融合,例如,卵磷脂和聚乙二醇6000等就是有名的细胞融合诱导物。
细胞融合不仅可用于基础研究,而且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植物育种方面已经成功的有萝卜 甘蓝、粉蓝烟草 郎氏烟草、番茄 马铃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