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组织理论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n dài zǔ zhī lǐ lùn

2 英文参考

Modern Organization Theory

3 注解

现代组织理论(Modern Organization Theory)是继传统组织理论、官僚制度组织理论之后提出的各种新的组织理论的统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C.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理论、巴纳德与H.A.西蒙的平衡系统理论和T.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

早期的组织理论着重研究正式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等问题,没有注意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因而也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19、938年,巴纳德出版了《主管人员的功能》一书,首次明确地提出:在正式组织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对组织的绩效会产生或正或反的影响。正式组织是依据一定的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来的具有固定结构群体。它的建立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1)群体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2)群体内要有一个信息沟通系统;(3)成员之间要有合作的意愿。而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没固定的结构,也没有明确的预期目标,一般是因为情感、情趣或利益上的一致而聚合产生的。由于正式组织强调规章制度和组织目标,因而容易忽视个体的情感要求,难以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而非正式组织正可以弥补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欠缺。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具有三项积极的功能:(1)沟通不便由正式渠道交流的信息;(2)可以保持组织内部的团结;(3)凭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可以削弱正式组织对个体的过度控制,维持个人尊严、人格完整以及独立选择的权力。巴纳德的理论引起了人们对非正式组织的重视,F.罗茨利斯伯格用实验证实了非正式组织对生产效率、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后,霍桑实验更进一步支持了巴纳德的观点,并引发了一场“人际关系运动”。

在巴纳德看来,组织应该是一个“平衡系统”。个人之所以愿意参加某一组织、并为其作出贡献,是因为该组织能给他以最大的满足。组织必须保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这样才能维持组织的存在。古蒙接受了巴纳德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出:要求个人对组织有所贡献,组织就必须先提供适当的报酬。西蒙称之为“诱因”即诱发贡献的因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它必须是能够满足个休需要的。对于组织来说,它提供的“诱因”必须大于“贡献”或与之持平,这样才能吸引参与者继续为组织服务,使组织得以存在与发展。如果“诱因”小于“贡献”,组织成员就会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消退,为组织所作的“贡献”减少。从而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严重的可能导致组织逐渐萎缩,甚至消亡。

帕森斯把组织看成一个“天然的社会系统”他认为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必须先解决下列问题:(1)适应环境。即对环境提出的要求应作出积极的反应。(2)达成目标。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手段与途径去实现它。(3)统一协调。即要使组织内各个系统及其活动协调一致。(4)形态维持。即争取社会的承认与支持。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次级系统,以分别处理相应的事务。一般而言,在组织内部应该建立:(1)决策系统,主要解决适应环境的问题。即根据环境提出的要求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并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2)管理阶层,主要解决统一协调的问题,使组织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3)技术系统,主要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去实现组织目标。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