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Tiegu San
3.2 标准编号
WS3-B-0123-89
3.3 处方
生川乌 30g 生草乌 30g 生半夏 30g 赤小豆 30g 芙蓉叶 30g 五倍子 30g 白及 30g
3.4 制法
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味辛而麻舌。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醋或蜂蜜调敷患处。
3.9 注意
外用药,本品有毒,切勿入口。已破者勿用。,
3.10 规格
每袋装 12g
3.11 贮藏
密封。
4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诸疮发背,疮疖肿毒,杖疮赤肿。
4.4 用法用量
以好醋调,敷贴患处;如杖疮赤肿,用鸡蛋清调贴;冷水亦可。加皂角少许尤妙。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 《医林纂要》卷十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一切痈疽肿毒。
5.4 用法用量
蜜或醋调,围之,中间留头,干则易之。初起可消,已成可溃,已溃可敛。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6 用药禁忌
5.7 各家论述
6 《疡医大全》卷八
6.1 方名
6.2 组成
草乌、知母、天花粉、半夏、天南星、五倍子(炒)、芙蓉叶各等分。
6.3 主治
诸般肿毒。
6.4 用法用量
蜜醋顿热,调敷四围,中留1孔透气。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引《石氏治疹经验良方》
7.1 方名
7.2 组成
白及1两,白蔹1两,黄柏2两,山豆根5钱,连翘5钱,黄芩5钱,乳香5钱,没药5钱,川乌6钱,地骨皮7钱,射干3钱。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茶酒调敷。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汤火伤,麻油调敷;刀伤经络,出血不止,冷水调敷;刀伤手腕,敷于手肘之上,后用明矾、松香细未按刀口上;鼻血不止,以冷水调敷项上;无名肿毒、阳毒,醋调;阴毒,水、酒调敷。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6 用药禁忌
刀伤手腕,不可敷于刀伤破穿之处。
10 《疡科捷径》卷上
10.1 方名
10.2 组成
花粉1两,川柏8钱,大黄6钱,半夏3钱,杜酥3分,官桂3钱,木鳖3钱,南星3钱,文蛤3钱5分。
10.3 主治
10.4 用法用量
葱蜜调敷。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 《易简方便医书》卷四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一切恶疮初起,暴胀不知重轻何名。
11.4 用法用量
用醋1碗,熬至半碗,调药末,以笔蘸药,从未肿处圈起,至患处之当中,空1小孔,俟干再圈,连圈数次。肿即消。亦或肉腐已成,亦只出脓一点,就此即不致溃烂难收。
13 《外科传薪集》引倪氏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3年陈小粉4两(炒黑至烟出)。
13.3 主治
一切红白肿毒。
13.4 用法用量
用好醋调如薄浆样敷之。无脓即散,有脓即溃。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 《同寿录》卷四
14.1 方名
14.2 组成
大黄3两,白芷2两,川乌1两,草乌1两,南星1两,半夏1两,黄柏1两,白及1两,白蔹1两,五倍子1两5钱,小粉4两(酸臭者,醋炒)
14.3 主治
诸肿毒。
14.4 用法用量
米醋调匀,周围箍转,留出头。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 《奇方类编》卷下
16.1 方名
16.2 组成
芙蓉叶(阴干)5钱,姜黄5钱,白及5钱,五倍子(炒,去虫)5钱,白蔹5钱,生大黄1两,蟹壳5个,陈小粉1两(炒)。
16.3 主治
一切肿毒初起。
16.4 用法用量
米醋热调稀糊围之,只留中间1孔。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寿世保元》卷九
18.1 方名
18.2 组成
南星1两,草乌1两,白及1两,白蔹1两,白薇1两,黄柏1两,天花粉1两,吴茱萸1两,白芷1两,芙蓉叶2两。
18.3 主治
一切肿痛。
18.4 用法用量
用鸡清调敷。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广胶4两,大黄5钱,乳香1钱,没药1钱,白蔹5钱,半夏5钱,南星5钱,黄丹4钱。
19.3 主治
小儿痘痈。
19.4 用法用量
用时以醋煎滚化开,以新笔涂之,中留1孔。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好醋半碗煎化胶,调前药末为丸,如弹子大,须留药末拌收。
19.6 临床应用
痘痈一儿患痘毒流注,两肩痘疮如麸,薄而少神,粘着不脱,气血不足故也。以十宣托理散服之,又玉龙膏涂腿、两曲池,又铁箍散围肩毒,留孔成脓,以针刺穿,以吸筒吸出脓血,调理而愈。
21 《本草纲目》卷十三
21.1 方名
21.2 组成
金丝草灰2两(醋拌,晒干),贝母5两(去心),白芷2两(1方加龙骨少许)。
21.3 主治
痈疽疔肿。
21.4 用法用量
以凉水调,贴疮上;香油亦可。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2 《医学入门》卷八
22.1 方名
22.2 组成
乳香、没药、大黄、黄柏、黄连、南星、半夏、防风、羌活、皂刺、木鳖子、瓜蒌根、阿胶、甘草节、草乌各等分。
22.3 主治
痈疽肿痛,赤晕散漫,及诸般疮疖。
22.4 用法用量
醋调成膏,砂锅内火熬黑色,敷之,寒者热用,热者寒用。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3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23.1 方名
23.2 组成
多年陈小粉(炒黑)4两,五倍子末1两,龟版1两(火煅存性)。
23.3 主治
弄舌喉风。
23.4 用法用量
醋、蜜调敷颈项,常用余醋润之,以助药力。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4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24.1 方名
24.2 组成
鲜鸭蛋10个(用黄,煎油),虾蟆头3个(炭火烧存性),银珠3钱。
24.3 功效
束疮根。
24.4 主治
24.5 用法用量
同蛋油搅匀,入瓷瓶内封口,勿令泄气。用鹅毛将油扫疮边周围,留顶以出毒气。
26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新效方》
26.1 方名
26.2 组成
大黄1两,南星1两,雄黄3钱,草乌3钱,川乌半两,白及半两,防风半两,赤蔹半两,霜梅肉1两,苍耳根1两。
26.3 主治
诸恶疮红肿突起,势欲走注滋蔓。
26.4 用法用量
敷疮四畔,过赤晕尽处,留肿高处泄毒,干则醋润之,每日易1-2次。
26.5 制备方法
27 《医统》卷八十一
27.1 方名
27.2 组成
霜后芙蓉叶、苍耳草、山慈菇、白芷梢、川大黄、川黄柏(醋炙)、白及面各等分。
27.3 主治
痈疽肿毒。
27.4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调,敷四围,中留1孔;如干,以水润之。
28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28.1 方名
28.2 组成
生川乌1两,生草乌1两,生半夏1两,白及1两,赤小豆1两,芙蓉叶1两,五倍子1两。
28.3 功效
消肿解毒,化坚硬。
28.4 主治
无名肿毒初起,坚硬无头,久不消溃。
28.5 用法用量
用醋调敷四围。
2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