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清肺汤
2.1 处方
2.2 制法
上锉为散。
2.3 功能主治
治肺经实热内壅,发热汗出若露,咳嗽气喘,咽中塞如呕状,或唾脓血。
2.4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先以苇叶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药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时服。
2.5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3 《医宗金鉴》卷四十一:清肺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气喘,加杏仁;胸膈气不快,加枳壳、桔梗;咳久则宜敛,加五味子。
3.4 摘录
《医宗金鉴》卷四十一
4 《伤寒广要》卷十一引《方氏家藏方》
4.1 方名
4.2 组成
陈紫苏6两,陈皮6两,甘草3两,香附子6两,桑白皮3两,杏仁3两,桔梗3两,半夏4两。
4.3 主治
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6 《眼科阐微》卷三
6.1 方名
6.2 组成
桑白皮(蜜水泡)3两,地骨皮(去,骨,生甘草水泡)3两,麦冬5两,栀仁2两(炒),川黄连(用红花2钱酒煎,汤泡,炒)8钱,车前子(微炒)8钱,熟大黄2两。
6.3 主治
热在心肺,眼多红丝者。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早饭后或临卧滚白水送下。红退为度。
6.5 制备方法
13 《回春》卷四
13.1 方名
13.2 组成
茯苓(去皮)、陈皮、当归、生地黄、芍药、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黄芩、山栀、紫菀、阿胶(蛤粉炒)、桑白皮各等分,甘草减半,乌梅1个。
13.3 主治
肺有积热,先吐痰而后见血者。
13.4 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4 《回春》卷二
14.1 方名
14.2 组成
片黄芩1钱,山栀子8分,枳实8分,桑白皮8分,陈皮8分,白茯苓(去皮)8分,杏仁(去皮尖)8分,苏子8分,麦门冬(去心)8分,贝母(去心)8分,沉香(磨水)5分,辰砂(研末,2味临服调入)5分。
14.3 主治
火喘,乍进乍退,得食则减,止食则喘者。
14.4 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8 《医学纲目》卷二十六
18.1 方名
18.2 组成
黄耆4钱,苍术1钱,防风1钱,归身1钱,茯苓1钱,五味子30粒,陈皮1钱2分,青皮5分,泽泻2钱,黄柏6分。
18.3 功效
除湿热。
18.4 主治
火嗽。
18.5 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
19 《永类钤方》卷十一
19.1 方名
19.2 组成
大黄、当归、木通(去节)、赤芍、桑白皮(炙)、茵陈、地骨皮、干葛、麻黄(去根)、粉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知母(炒)各等分。
19.3 主治
19.4 用法用量
20 《普济方》卷三二八引《简易方》
20.1 方名
20.2 组成
当归1分,防风1分,大川芎(锉)1分,生地黄(洗,切)1分,赤芍药(锉)1分,黄耆(去根)1分,荆芥穗1分,甘草(炙)半两。
20.3 主治
妇人肺热生风,面癗。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煎至7分,食后通服,每日3次。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1 《三因》卷八
21.1 方名
21.2 组成
薏苡仁3分,防己3分,杏仁3分,冬瓜子仁3分,鸡子白皮1分。
21.3 主治
肺实热,肺壅,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咳嗽,咽中塞如呕状,短气客热,或唾脓血。
21.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先以苇叶(切)半握,水2盏,煎盏半,入药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21.5 制备方法
上锉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