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成立

历史事件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4年12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以国家中医药临床、科研、文献以及相关数据汇集管理和利用为重点,打造成为集“数据汇交、存储管理、挖掘利用、支撑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研究机构。据悉,该中心是首个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由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研究员兼任主任,组织建立了一支由中医中药、疗效评价、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软件工程等专业兼具的跨学科复合型队伍。以此为核心,打造了集合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真实世界临床科研范式”的科研共同体。下一步将建设国家中医药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内外大数据和中医药相关科研院所、医院、科技创新企业,全力推进建设数据支撑的个体化中医药诊疗服务,提升国家中医药健康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武东,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部分院所领导和职能处室代表共同参与了挂牌仪式,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书记王炼主持会议。

经过三年筹备,数据中心在数据资源汇集及其标准规范、数据管理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IT硬件基础等各方面,都已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团队在25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局直属三甲医疗机构等单位,完成了中医医疗科研共享系统建设,构建了临床数据采集与海量数据分析利用的技术平台。

据数据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介绍,数据中心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一是数据汇交,汇集中医药科研、临床、古籍与现代科技文献等海量数据,集成现代生物学医学基础数据;二是数据管理和存储,对数据进行管理,建立数据采集、表达、存储和访问的标准规范,以及共享机制;三是数据利用和支撑培训,在所汇集数据上,研究撰写与国家决策有关的整体报告,提供数据利用的统计和数据挖掘方法学支撑,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训和指导。

中医现代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全国35家单位30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的中医科技文献数据化建设队伍,创建了中医中药针灸、古籍文献类数据库100余个,为国内外用户提供科学数据的服务。”刘保延表示,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团队,形成了“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为中医古籍大规模数字化、数据化建设以及面向临床的知识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2013—2015年机房和科研综合楼修购专项支持下,已经建成和验收专业性、现代化的机房和办公设施,数据存储容量达到PB级,综合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刘保延介绍,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库建设,实现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是“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下一步将建设国家中医药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内外大数据和中医药相关科研院所、医院、科技创新企业,全力推进建设数据支撑的个体化中医药诊疗服务,提升国家中医药健康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