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诞生

历史事件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975年7月1日,代号7571的中国第一支乙肝病疫苗诞生。

1963年,美国科学家在一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次发现乙肝病感染的识别指标——澳大利亚抗原澳抗)。后来1972年,澳抗被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972年,时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的汉斯·米勒借随同夫人中村京子回日本探亲的机会,考察了刚研制出的乙肝病检测诊断技术,并带回几个乙肝病检测试剂盒。1973年初,派陶其敏前往日本学习最新的血凝法检测技术。

回国之后,因为从日本带回的检测板用完了,陶其敏的小组用了四个月时间造出了一套自己的乙肝检测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很快全国推广。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中国澳抗阳性人数比例竟高达10%!

1975年,陶其敏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美国科研人员从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病毒灭活然后打在大猩猩身上,发现大猩猩产生了乙肝抗体,却并未感染乙肝。陶其敏开始尝试使用离心技术分离肝病毒表面抗原,并取得了初步成功。1975年7月1 日,代号7571的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在陶其敏手中诞生了!

因难以获得实验用的大猩猩,陶其敏依然决定在自己身上直接注射。注射疫苗后,她每天都测量体温,一个星期就要查一次血,监控着自己血液中的变化。一个星期,没有发现抗原;一个月,仍然没有抗原;三个月过去了,抗体却出现了!这意味着她已经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没有染上乙肝。疫苗研制成功了!

根据卫生部的安排,陶其敏把自己制作血源疫苗的技术和整个工艺无偿提供给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从此乙肝疫苗开始在国内逐渐推广。

转眼间35年过去了,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已由当年的10%下降到7%,5岁下儿童感染率更是从5%下降到了0.3%!

陶其敏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乙肝疫苗之母。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