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虫
概述:三虫指小儿三种常见的肠寄生虫病,即长虫、赤虫、蛲虫。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健脾用异功散加减。内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剂;肛门湿疹,可用青黛散调黄连油膏外敷。
-
辟谷
辟谷古代养生术语。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后。”一派道教炼养家认为,人体中有所谓“三虫”(又称三尸、三彭)作祟为害,而三虫靠谷气为生,如果断其谷气,三虫即不能生存,可保人之安康长生。辟谷还常作为气功内炼之术的辅助手段应用,或以气功为基础,故常连称“却谷食气”。
-
三虫病
三虫病为病名,指长虫病、赤虫病、蛲虫病三种虫病的合称。《诸病源候论·三虫候》:“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治宜白蔹丸等方(见《太平圣惠方》)。九虫病为各种人体寄生虫病的统称。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治宜健脾、驱虫。
-
铅粉
鉴别:(1)取本品约0.5g,加稀硝酸约5ml,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幼科准绳》定粉散)②治小儿脾泄不止:红枣二十个,去核,将官粉入内,以阴阳瓦焙干,去枣研粉。(《圣济总录》胡粉散)⑤治干癣痒不止:胡粉、黄连(去须)、蛇床子、白蔹各半两。藏器主久痢成疳,和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皆为其消积杀虫止痢也。
-
阴痒病
方论:《妇人良方大全》(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治妇人阴痒,大黄散:大黄(微炒)黄芩黄(炙,各一两)赤芍药玄参丹参山茱萸蛇床子(各半两)上为细末。《广济方》疗妇人阴痒不止:蚺蛇胆雄黄硫黄朱砂硝石芜荑(各半两)藜芦(二钱半),上为细末研停,以腊月猪脂和如膏,用故布作缠子,如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内阴中。
-
阴痒
方论:《妇人良方大全》(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治妇人阴痒,大黄散:大黄(微炒)黄芩黄(炙,各一两)赤芍药玄参丹参山茱萸蛇床子(各半两)上为细末。《广济方》疗妇人阴痒不止:蚺蛇胆雄黄硫黄朱砂硝石芜荑(各半两)藜芦(二钱半),上为细末研停,以腊月猪脂和如膏,用故布作缠子,如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内阴中。
-
去三虫方
《千金》卷二十七:别名:三尸虫丸组成:生地黄汁3斗,清漆2升,真丹3两,瓜子末3升,大黄末3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首取漆之生者,搜逐脏腑之积荫,直捣三虫之窟穴,且与生地黄汁同煎,解其粘着之性,可无留积之虞;兼得铅丹、大黄、冬瓜子末,共襄厥功,一入虫口,则虫皆化为水,从魄门而下矣。
-
阴门痒
概述:阴门痒即阴痒。病因病机: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湿热下注者常伴见带下量多,色黄味臭。阴虚血燥者多为老年妇女。《广济方》疗妇人阴痒不止:蚺蛇胆雄黄硫黄朱砂硝石芜荑(各半两)藜芦(二钱半),上为细末研停,以腊月猪脂和如膏,用故布作缠子,如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内阴中。
-
鹤虱散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鹤虱散:处方:鹤虱7.5克川大黄7.5克(锉碎,微炒)川朴消1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稍多饮臛汁佳。主小儿诸虫心痛,发歇无时。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普济方》卷二三九:鹤虱散:处方:雷丸1两,鹤虱1两,黑狗脊(烧去毛)1两,使君子1两,苦楝根1两,槟榔1两,轻粉1钱。功能主治:三虫。
-
梓白皮
《*辞典》:梓白皮:出处:《本经》拼音名:ZǐB iP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归经:《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四川中药志》)各家论述:《本经逢原》:梓皮,能利太阳、阳明经湿热,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之,其治温病复伤寒饮,变为胃啘者,煮汁饮之,取其引寒饮湿邪下泄也。
-
理石
《*辞典》:理石:出处:《本经》拼音名:LǐSh 别名:立制石(《本经》),肌石(《别录》)。原形态:纤维石膏:为白色纤维状,或针状,而具有绢丝光泽之块,微透明,参见石膏条。性味:辛甘,寐。①《本经》: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注意:《本草经集注》:滑石为主使,恶麻黄。
-
蘼芜
《*辞典》:蘼芜:出处:《本经》拼音名:M W 别名:蕲莲、蘪芜(《尔雅》),薇芜(《本经》),江蒿(《上林赋》),芎藭苗(《别录》),川芎苗(《履巉岩本草》)。各家论述:《本草汇言》:蘼芜,主头风风眩之药也,此药气味芳香清洁,故去风散湿,本草所称主咳逆,定惊气,作饮止泄泻,皆辛香发越郁遏不正之气欤。
-
楸木皮
《*辞典》:楸木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QiūM P 别名:楸白皮(《千金方》)。子房上位,花柱1,柱头2裂。蒴果细长,长25~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簇生一列长白柔毛。生境分布:生于肥沃的山地。功能主治:治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②《海药本草》: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
-
芜荑酱
《*辞典》:芜荑酱:出处:《别录》拼音名:W Y Ji nɡ来源: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芜荑条。制法:《纲目》:造法与榆仁酱同。每一升,曲四斤,盐一斤,水五斤)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杀虫,除疮癣。(指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注意:《食疗本草》:多食落发。
-
蘼芜丸
《千金》卷十八:方名:蘼芜丸组成:蘼芜8分,贯众8分,雷丸8分,山茱萸8分,天门冬8分,狼牙8分,雚芦4分,甘菊4分。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经》言蘼芜辟邪恶,除虫毒,取其辛散也;甘菊能治恶风湿痹,虫乃风湿所化,虽无杀虫之功,能散湿热,即虫失所养,必随诸杀虫药而下出矣。
-
雚芦散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雚芦散:处方:雚芦1两,干漆(炒烟出)1分,萹蓄(炒)1分。功能主治:蛔虫心痛,懊憹。若心腹胀满不能食饮,即以羊子肝、蒜齑作羹食之,能取干疳虫。注意:百日内勿食酱。主治:三虫。攻心如刺痛,吐清汁。用法用量:每服2钱,隔宿勿食,于清旦用羊肉臛汁调服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长虫病
长虫病为病名。即蛔虫病。《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蛔虫具有一种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宜用乌梅丸。健脾用异功散加减。
-
雷丸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雷丸散:处方:雷丸使君子(炮,去壳)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摘录:《准绳·类方》卷五《鸡峰》卷十一:方名:雷丸散组成:雷丸4两,鹤虱4两,萆薢4两,芜荑4两,干姜3两,干漆3两,石脂3两,龙胆6两,槟榔6两,当归5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石榴根汤调下。九种心痛,虫痛为先。
-
乱发灰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乱发灰散:处方:乱发灰1两,黄连(去须)1两,故絮灰1两,干姜(炮)半两。功能主治:口吻生疮,及口旁恶疮。功能主治:三虫。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醋调,空腹服之。主治:鼻衄久不止,令人目眩心烦。用法用量:每服2钱,先食浆水粥,后以温浆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冬瓜瓤
《中医大辞典》·冬瓜瓤:冬瓜瓤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性味:甘,平。化学成分:本品含腺嘌呤,葫芦巴碱,组氨酸,维生素B、C及E。杀三虫,止眩冒。附方:①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冬瓜瓤一两,曝干捣碎,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②治水肿烦渴,小便少者:冬瓜白瓤水煎汁,淡饮之。
-
吴茱萸根
《*辞典》:吴茱萸根:出处:《本经》拼音名:W ZhūY Gēn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治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删繁方》茱萸根下虫酒)⑤治肝劳生长虫,在肝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鸡子五枚(去黄),干漆四两,蜡、吴茱萸根皮各二两,粳米粉半斤。
-
天门冬膏
血虚肺燥,皮肤折裂,及肺痿咳脓血。制备方法:上为末,布绞取汁,澄清滤过,用瓷器、砂锅或银器,慢火熬成膏。《圣惠》卷四十六:组成:天门冬2两(去心),麦门冬2两(去心),款冬花1两,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白前1两,生地黄汁5合,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如膏),白蜜5合,酥2两。
-
西岳真人灵飞散
《千金》卷二十七:别名:灵飞散组成:云母粉1斤,茯苓8两,钟乳粉7两,柏子仁7两,人参7两,续断7两,桂心7两,菊花15两,干地黄12两。用药禁忌:忌食胡蒜、羊血。钟乳补真阳,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柏子仁除风湿,安五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千金翼》有白术四两。
-
三尸
三尸养生学术语。又称三虫、三彭、三尸神。谓人体中的三条“虫”,实际为人体内病邪之气的代指。又分上、中、下三尸,各有专名。而上尸好宝物,中尸好五味,下尸好色欲,均与人为祟。故学道养生者当服药辟谷,以灭三尸。《悟真篇》:“杀尽三尸道可期。”
-
蛊
病名·蛊:虫毒结聚,络脉瘀塞引起胀满、积块的疾患:蛊为病名。《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指少腹热痛,溺白浊的病证。《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日蛊。”
-
赤虫
赤虫三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即姜片虫。见姜片虫病条。
-
桃叶饮
方出《外台》卷二十六引《肘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八:方名:桃叶饮组成:桃叶。主治:三虫。霍乱腹痛吐利。用法用量:捣,绞取汁,饮1升。
-
硫黄杯
制法:用瓷碗1只,以胡桃擦过,入石硫黄生溶成汁,加入明矾少许,以杖掠去绵,滤过,再入碗溶化,倾入杯内,荡成杯,取出埋土中1夜,木贼打光用之,欲红入朱砂;功能主治:清上实下,升降阴阳,通九窍,杀三虫,除梦遗,悦容颜,解头风,开胸膈,化痰涎,明耳目,润肌肤,添精髓,蠲疝坠。主妇人血海枯寒,赤白带下。
-
竹节丸
《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组成:烧竹节3分,雷丸3分,锡屑2分,橘皮1分半。主治:三虫。用法用量:每服8丸,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花光散
处方:玳瑁屑2两半,蓝实(炒)1两半,安息香(别研)1两,丹砂(别研)1两,琥珀1两,牛黄(别研)半两,人参半两,麝香(别研)半两,贯众半两。功能主治:服药过剂,反伤正气,致入邪干心,或三虫变蛊,或乘虚中恶,或变为五淋,或致子为惊痫,或筋挛脉结,或产妇血运,或胸停客热。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
葈耳散
《千金》卷八:方名:葈耳散组成:葈耳草(5月5日午时干地刈取,洗,晒干)。胃胀满,心闷发热;及三虫,肠痔。作散若吐逆,可蜜和为丸,每服10丸(准前计1方寸匕数)。附注:若身体有风处,皆作粟肌出,或如麻豆粒,此为风毒出也,可以铍针刺溃去之,皆黄汁出尽乃止。五月五日多取阴干之,着大瓮中,稍取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