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经
过经指伤寒已经过了太阳病阶段。另一种为过经后太阳病候虽罢,但出现少阳、阳明等它经病候,则为“过经不解”。为太阳过经而传入少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宜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则愈。”
-
再传
概述:再传即再经。指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证。《伤寒论》中把外感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划分为六经病证,以之分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指出各经的主要脉证、治法及其传变规律,进行辨证论治。
-
再经
概述:再经指伤寒六经病证中,一经病证未愈,又传入他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传经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人另一经的证候。另一种为过经后太阳病候虽罢,但出现少阳、阳明等它经病候,则为“过经不解。”
-
伤寒咽喉痛
伤寒咽喉痛为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七。指伤寒过经不愈,邪毒上熏所致的咽喉痛。“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气上熏,故咽喉不利,或病而生疮。”若其人恶寒,发热汗不出,脉浮紧者,可选用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加减。
-
调胃承气汤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调胃承气汤:处方:大黄(五钱)甘草(三钱)芒硝(一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不恶寒但热,十余日过经谵语,当和胃气。胃热发斑,口齿咽喉肿痛,中消,疮疡等见上述症状者。主治:阳明经胃实,潮热谵语,燥渴,大便不通,手足濈濈自汗,或面赤谵语,脉洪数,或揭去衣被,恶热,饮水不止者。
-
内实证
内实证为证候名,里实证的别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所出现的证候。症见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
-
通经接气
概述:通经接气为刺法用语。参见接气通经:接气通经是指古代根据各经脉的不同长度,按呼吸次数规定运用针刺手法所需要的时间。《金针赋》:“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三阴经长3尺5寸,须运针六呼吸;以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其法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
-
接气通经
接气通经是指古代根据各经脉的不同长度,按呼吸次数规定运用针刺手法所需要的时间。其法依照《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所记载的经脉长度,结合《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呼吸定息,气行六寸”的说法,定出各经的呼吸次数。《金针赋》:“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
-
柴胡鳖甲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柴胡鳖甲汤:处方:柴胡(去苗)鳖甲(去裙澜,醋炙令热)各30克地骨皮45克知母(焙)30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主虚劳夜多盗汗,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咳嗽不止。功能主治:虚劳潮热,心神烦躁,咳嗽盗汗,肢节酸痛,夜卧不安。主治:伤寒过经,潮热不解,或时作寒如疟状。
-
升麻六合汤
概述:升麻六合汤为方剂名,出自《医垒元戎》方。四物汤4两加升麻7钱,连翘7钱。功能主治:主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癍如锦纹者。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斑如锦纹。妊娠时感,经热郁而不解,咽疼耳聋,咳逆热渴,见疹见斑,及热欲传而表仍在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升翘六合汤(《医级》卷九)。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服务国家级绩效评价方案(2022)
对评价前一年发生过经鉴定定性为二级及以上负主要责任医疗事故或发生网络不良舆情的机构,取消当年参加绩效评价的资格。211.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计算方法】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己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数据来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或其他数据来源。
-
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椎管内结核的病人不宜选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以免引起结核播散。手术步骤1.体位俯卧位。如硬脊膜外有结核性肉芽或纤维瘢痕组织包绕,应先显露其上、下界,从正常硬脊膜外用硬膜剥离器细心将结核性肉芽与硬脊膜分开,然后用镊子提起剪除[图1⑸]。3.术中如损伤硬脊膜,术后应静脉点滴对氨柳酸钠等药物,防止病变播散。
-
坏伤寒
见《诸病源候论·伤寒诸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坏伤寒者,以医者不辨阴阳,错谬下汗,置病不解,坏证乱经。又伤寒过经,热留脏腑,病候数变,久而不差,阴阳无复纪律,皆名坏病。”
-
过经不解
过经不解指过了传经的日期,病仍未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宜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则愈。”
-
心下急
心下急为症状名。指心窝部有迫急不舒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
里实证
里实证为证候名,亦称内实证。《景岳全书·传忠录》:“里实者,或为胀为痛,或为痞为坚,或为闭为结,或为喘为满,或懊 不宁,或躁烦不眠,或气血积聚,结滞腹中不散,或寒邪、热毒深留脏腑之间。”治宜祛痰、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杀虫等法。《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参耆丹桂红蓝汤
处方:人参2钱,黄耆2钱,桂枝2钱,芍药1钱,甘草1钱,丹皮2钱,红花1钱。功能主治:痘色红,过经不退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万应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方名:万应散组成:甘遂1两(连珠者),威灵仙1两(去土),五灵脂1两。主治:伤寒过经,心胸痞满,烦躁狂言,积热毒气;及妇人血风血气,经候不调,寒热有积。阳毒积热,入腻粉半钱,白下香半钱,生姜汁、蜜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散。主治:婴孩诸疾,厥闭气绝。用药禁忌:不可多服。
-
神应参丹
《医方类聚》卷一四九引《简易方》:方名:神应参丹组成:炼朱砂末8两,灵砂末2两,代赭石末2两。主治:心肾亏盈,神气欲脱,咳嗽痰喘,咯血气急,寒热往来,形容瘦弱,风痰潮厥,肠滑泄利及一切虚证。其所择烂人参,日中晒干,雨则火焙,别为细末,枣汤调下,大治一切渴疾及伤寒过经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