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分
仰卧取穴。水分穴主治病证:水分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水肿,腹水,肠炎,肾炎,呕吐,不嗜食,绕脐腹痛,肠鸣,泄泻,脱肛,小便不利,小儿陷囟,霍乱转筋,腰脊强痛,蛊胀,小便不通,腹泻,反胃,吐食,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胃虚胀,腰脊强急,胃炎,肠粘连,泌尿系炎症等。
-
中守
中守穴主治病证:水分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水肿,腹水,肠炎,肾炎,呕吐,不嗜食,绕脐腹痛,肠鸣,泄泻,脱肛,小便不利,小儿陷囟,霍乱转筋,腰脊强痛,蛊胀,小便不通,腹泻,反胃,吐食,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胃虚胀,腰脊强急,胃炎,肠粘连,泌尿系炎症等。
-
分水
分水穴主治病证:水分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水肿,腹水,肠炎,肾炎,呕吐,不嗜食,绕脐腹痛,肠鸣,泄泻,脱肛,小便不利,小儿陷囟,霍乱转筋,腰脊强痛,蛊胀,小便不通,腹泻,反胃,吐食,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胃虚胀,腰脊强急,胃炎,肠粘连,泌尿系炎症等。
-
建里
建里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建里穴穴位解剖:建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建里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及腹胀身肿、腹痛肠鸣、腹膜炎、腹直肌痉挛等。
-
巨关
概述:巨关为经穴别名,即巨阙穴。巨关穴穴位解剖:巨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备急千金要方》: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
-
巨缺
概述:巨缺为经穴别名,即巨阙。巨缺穴穴位解剖:巨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备急千金要方》: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
-
心募
概述:心募:1.募穴之一;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闷短气、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癫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等巨阙穴主治胸痛、心痛,心悸、呕吐、癫狂痫。伤膈肌,则呃格不休。
-
巨阙
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闷短气、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癫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等巨阙穴主治胸痛、心痛,心悸、呕吐、癫狂痫。
-
上管
概述:上管为经穴别名,即上脘。此穴在脐上5寸,居中、下脘之上,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相对于下脘及中脘而言,故名上脘。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上管穴的配伍:上脘穴配巨阙、内关治急性胃痛,呕吐,呃逆。
-
少关
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三脉聚而交会也。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
横户
概述:横户为经穴别名,即阴交。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外台秘要》: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
小关
《针灸甲乙经》作少关。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
上脘
此穴在脐上5寸,居中、下脘之上,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相对于下脘及中脘而言,故名上脘。上脘穴穴位解剖:上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上脘穴配内关、手三里、足三里治急性胃炎。
-
阴交
阴交穴穴位解剖:阴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阴疝引睾,阴交主之。《针灸大成》:主气痛如刀绞,腹膜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脐下热,鬼击,鼻出血,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绝子,阴痒,奔豚上腹,小儿陷囟。
-
风水
水分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水肿,腹水,肠炎,肾炎,呕吐,不嗜食,绕脐腹痛,肠鸣,泄泻,脱肛,小便不利,小儿陷囟,霍乱转筋,腰脊强痛,蛊胀,小便不通,腹泻,反胃,吐食,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胃虚胀,腰脊强急,胃炎,肠粘连,泌尿系炎症等。水,指水液,水气。
-
端田
任脉气所发。端田穴穴位解剖:石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石门穴主要用于小腹、肝肾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
-
三焦募
概述:三焦募:1.经外奇穴名;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石门穴主要用于小腹、肝肾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石门穴的配伍:石门穴配商丘治少腹坚痛、下引阴中。
-
利机
分布着尾神经。会阳穴主治泄泻,痢疾,痔疾;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石门穴穴位解剖:石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
上纪
中脘穴的别名·上纪:上纪为经穴别名,即中脘。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此穴在脐上5寸,居中、下脘之上,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相对于下脘及中脘而言,故名上脘。上脘穴系任脉、胃经和小肠经之会穴,有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之功,主治满闷、吐逆诸症,盖以本穴接近贲门也。
-
胃管
胃管穴穴位解剖:中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此穴在脐上5寸,居中、下脘之上,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相对于下脘及中脘而言,故名上脘。上脘穴系任脉、胃经和小肠经之会穴,有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之功,主治满闷、吐逆诸症,盖以本穴接近贲门也。
-
胃脘
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中脘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此穴在脐上5寸,居中、下脘之上,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相对于下脘及中脘而言,故名上脘。上脘穴穴位解剖:上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其边缘不在本穴处者,禁斜刺。
-
命门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下气海
概述:下气海:1.气海之别名;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说明本穴多主治与气虚有关的病证。气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等。
-
季胦
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说明本穴多主治与气虚有关的病证。以及中焦、下焦之虚寒证。气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等。
-
精露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石门穴主要用于小腹、肝肾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
-
丹田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石门穴主要用于小腹、肝肾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
-
血海
对垂体—性腺的影响:有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血海对垂体—性腺功能有影响,尤其是对卵巢功能有一定影响。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气海
概述:气海:1.身体部位;关元穴穴位解剖: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下肓
仰卧位,先取关元,当脐中与关元连线中点处,腹白线上取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说明本穴多主治与气虚有关的病证。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
脖胦
概述:脖胦为经穴别名:1.气海;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
肓之原
概述:肓之原:1.脖胦(气海);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
水道
主治小腹胀满,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卵巢炎,盆腔炎,不孕,小便不利,小腹胀痛,遗尿,便秘,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肾炎,膀胱炎,睾丸炎,尿潴留,水肿,尿道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腹水,脊髓炎,脱肛等。脐以下的腹直肌由腹壁下动脉营养。
-
下脘
下脘穴穴位解剖:下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下脘穴为任脉与足太阴之会,穴处又乃胃脘与肠腑相连之部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肠主传导糟粕、泌别清浊,故凡肠胃之证,均是下脘治疗的范围。下脘配足三里、肾俞、膈俞、中脘、脾俞,治反胃。
-
下管
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下脘穴为任脉与足太阴之会,穴处又乃胃脘与肠腑相连之部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肠主传导糟粕、泌别清浊,故凡肠胃之证,均是下脘治疗的范围。反胃,先取下脘,后取足三里(泻),胃俞,膈俞(百壮),中脘,脾俞。针刺下脘等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关原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关原穴的配伍:关元穴配中极治小便频数。
-
次门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次门穴的配伍:关元穴配中极治小便频数。
-
关元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
-
三结交
概述:三结交为经穴别名,指关元穴。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
-
大海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
-
产门
概述:产门:1.经穴别名;2.阴道外口。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
-
大中极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大中极穴的配伍:关元穴配中极治小便频数。
-
玉泉
概述:玉泉:1.经穴别名;本穴内应胞宫、精室。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气原
概述:气原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本穴内应胞宫、精室。气原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气鱼
概述:气鱼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本穴内应胞宫、精室。气鱼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膀胱募
膀胱募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中极
中极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溺水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
-
肓腧
肓,指肓膜。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肓腧穴主治病证: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
肓输
肓,指肓膜。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肓输穴主治病证: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
肓俞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下动脉分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