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已寒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yǐ hán wán

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大已寒丸

2.1 处方

荜茇 肉桂各2千克 干姜(炮)高良姜3千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疴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胜,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粒,食后用米饮汤送下。

2.5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3 《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大已寒丸

3.1 处方

荜茇4斤,肉桂4斤,干姜(炮)6斤,高良姜6斤。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3.5 摘录

《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

4 《元戎》

4.1 方名

大已寒丸

4.2 组成

肉桂5钱,茯苓5钱,良姜7钱,乌头(炮)7钱,附子(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茴香(炒)1两。

4.3 主治

阴证四逆辈,胸中发躁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涩赤。

4.4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酒或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或80-90丸,空腹、食前温酒送下。

4.5 附注

服此丸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5 儒门事亲》卷十二

5.1 方名

大已寒丸

5.2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1两,川乌头(炮,去皮脐,作豆大,再炒黄)1两,干姜(炮裂)1两,良姜(炒)1两,官桂(去粗皮)1两,吴茱萸1两。

5.3 功效

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

5.4 主治

恶冷湿痹,肘臂挛急寒嗽痰厥,心中澹澹大动,屈伸不便,积水浮肿囊缩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及疗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

5.5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前米饮送下。

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