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村卫生室 医疗机构管理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ūn wèi shēng shì fú wù néng lì biāo zhǔn ( 2 0 2 2 bǎn )

2 基本信息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于2022年7月16日《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等3项服务能力标准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22〕117号)印发。

3 发布通知

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等3项服务能力标准的通知

国卫基层函〔2022〕1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

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适应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我们对《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版)》进行了修订,优化调整了部分指标,对加强儿科建设,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服务、儿童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及加强安全生产等提出新的要求,形成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同时,我们还研究制定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现将3项服务能力标准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供参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

2022年7月16日

4 标准正文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指导各地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制定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

4.1 一、适用范围

(一)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为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本标准共设 7 个一级指标,30 个二级指标,用于村卫生室参照自我评价和改进。

4.2 二、能力结果表达方式

(一)结果采用 A、B、C 三档表达方式。A 档:代表“优秀”

B 档:代表“良好”

C 档:代表“合格”

4.3 三、能力结果

基本标准:要求达到 28 个 C 级指标,13 个B 级指标,7个A 级指标达标;

推荐标准:要求达到 30 个 C 级指标,15 个B 级指标,10个 A 级指标达标。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指标体系

检查项目前置条件检查结果
机构名称执业注册第一名称为村卫生室,名称格式为:乡镇(街道)名+行政村名+卫生室(所、站)。

符合

不符合

医疗安全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过经鉴定定性为三级及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符合

不符合

诚信执业

提供的统计数据和申报材料真实;无被(行政)执法部门裁定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符合

不符合

负面舆情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经查实的不良舆情,群众评价和口碑总体正向。

符合

不符合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基础设施与管理

l

1.1业务用房

2

1.2室内布局与功能科室设置

3

1.3设备配置

4

1.4公共设施

5

1.5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

人员配备与培训

6

2.1人员配备

7

2.2人员培训

基本医疗服务

8

3.1门诊服务

9

3.2出诊服务

10

3.3中医医疗服务

11

3.4检查检验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

12

4.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3

4.2健康教育

14

4.3预防接种

15

4.4儿童健康管理

16

4.5孕产妇健康管理

17

4.6老年人健康管理

18

4.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19

4.11中医药健康管理

20

4.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21

4.1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2

5.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业务管理

23

6.1执业与诊疗规范管理

24

6.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5

6.3医疗文书书写管理

26

6.4医院感染管理

27

6.5医疗废物管理

28

6.6药品管理

29

6.7查对制度与静脉给药管理

居民满意度

30

7.1居民满意度

4.4 二级能力指标评价要点

4.4.1 1.基础设施与管理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1.1 1.1 业务用房

【C】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 40 平方米。

【B】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 80 平方米。

【A】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 100 平方米。

4.4.1.2 1.2 室内布局与功能科室设置

【C】

1.设置全科诊室(或内科、中医科、中西医科室)、治疗室、药房(计生药具室)、公共卫生室。

2.布局科学、合理,诊室标识清楚,设施设置人性化。3.患者就诊方便,流程规范,符合疫情防控预检分诊要求,通风良好。

【B】符合 C,并

1.设置检查室、健康教育区。

2.有中药房或提供第三方配送中药服务。

【A】

符合 B,并

1.设置检验室(配备即时检验设备)、心电图室(可与检查室共用)、康复室等,设置“中医阁”等中医服务区。

4.4.1.3 1.3 设备配置

【C】

1.配备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和出诊所需的相关设备,包括诊疗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急救箱、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等医疗设备和资料柜、计算机(电脑)、打印设备、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及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B】

符合 C,并

1.配备观片灯、治疗推车、清创缝合包等设备;配备针灸器具、火罐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供氧设备。

【A】

符合 B,并

1.配备血分析仪、尿分析仪、自动生化仪、心电图机等检验检查设备;配备训练床、训练用阶梯、平行杠、姿势镜等 1 种以上康复设备;配备电子针疗仪、牵引床、红外线治疗仪、低频脉冲电治疗仪、中频脉冲电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 1 种以上理疗设备。

2.配备电冰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3.配备健康一体机。

4.4.1.4 1.4 公共设施

【C】

1.有需要的地区配备必要的采暖、制冷设备。

2.无障碍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有防止跌倒、烫伤等安全措施。

3.诊室、治疗室等区域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护措施。4.在需要警示的地方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B】

符合 C,并

1.候诊椅数量配备适宜,舒适度较好。

2.提供轮椅、担架等便民设施。

3.设有独立厕所或 50 米范围内有公共厕所。

【A】

符合 B,并

1.卫生厕所布局合理,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

2.具备独立隔离场所。

3.诊室内引导居民有序就医,落实一人一诊室制度。

4.4.1.5 1.5 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

【C】

1.配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B】符合 C,并

1.具备医院信息系统(HIS 系统)、医保结算系统等,畅通的网络条件。

2.信息系统支持运行管理、监管及签约服务等业务。

【A】符合 B,并

1.信息系统支持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

2.信息系统部署在县(区)级及以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3.专网和外网机分设或具备专网和外网转换功能

4.机构内医疗服务、检查检验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

5.能够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上级检验检测报告查询等服务。

6.支持健康一体机联网使用的网络环境

4.4.2 2.人员配备与培训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2.1 2.1 人员配备

(包括上级下派轮转在村卫生室连续服务6 个月以上人员)

【C】

1.至少配备 1 名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

【B】

1.人数配置至少 1 名为执业(助理)医师,包括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2.至少 1 名医生经西学中培训具备中医技能

3.提供输液服务的卫生室,至少有 1 名医务人员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急救能力

【A】

1.配备执业医师不少于 1 人。

4.4.2.2 2.2 人员培训

【C】

1.严格执行乡村医生定期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工作例会和各类培训,乡村医生两年一次考核合格。

【B】符合 C,并

1.通过自学、上级医师岗位指导、集中培训、网上远程教育等多种适宜方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考核合格。

【A】符合 B,并

1.每 3-5 年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卫生院脱产进修1 次,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个月。

4.4.3 3.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3.1 3.1 门诊服务(具体病种见附件)

【C】

1.能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慢性病管理,至少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 20 种常见病、多发病。

2.开展静脉输液的需设置输液室(观察室),并建立静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3.药品配备符合规定,基本满足村卫生室运行需求。

4.是医保定点机构或能够在乡村一体化模式下通过乡镇卫生院提供医保结算服务。

【B】

符合 C,并

1.至少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 30 种(含 C)常见病、多发病。

2.急救箱、氧气瓶(袋)状况良好,医护人员能熟悉操作。3.提供上级医疗机构或医共体预约挂号、检查、预约住院服务。

【A】

符合 B,并

1.至少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 40 种(含 B)常见病、多发病。

2.能完成外科止血、清创、缝合、包扎、骨折固定、转运等处理。

3.能实现收费、医保结算等一站式服务。

4.配备远程医疗设施设备,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5.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状况良好,医护人员能熟悉操作。

6.按照《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要求,开展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

4.4.3.2 3.2 出诊服务

【C】

1.根据居民需求,协助乡镇卫生院或医共体提供出诊服务,并符合出诊服务规范。

2.承担上级医疗机构或医共体下转恢复期病人出院回访。

【B】

1.符合 C,在上级医院或医共体的指导下,协助卫生院为建立家庭病床的签约居民提供巡诊、巡视等服务。

【A】

符合 B,并

1.每月均有出诊记录并定期对出诊服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

4.4.3.3 3.3 中医医疗服务

【C】

提供中医药服务。

【B】符合 C,并

1.能够规范开展 6 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2.对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

【A】

符合 B,并

1.能够积极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2.开展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3.提供合格的中药饮片或中药配送服务。

4.对转入社区及家庭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包括中医),保障康复训练的连续性。

4.4.3.4 3.4 检查检验服务

【C】

1.开展身高体重腰围等物理体检血压血糖检测

【B】

符合 C,并

1.依托乡镇卫生院、医共体或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验服务。

【A】

符合 C,并

1.开展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项目中的 2 种以上即时检验服务。

4.4.4 4.公共卫生服务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4.1 4.1 居民健康管理

【C】

1.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2.动态规范健康档案管理,及时对居民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进行更新,根据体检记录进行有效完善。

3.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 60%以上

4.作为成员,参与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并发挥作用

【B】

符合 C,并

1.辖区常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9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真实、有效。

【A】

符合 B,并

1.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

2.按照《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和《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要求,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和应用”。

4.4.4.2 4.2 健康教育

【C】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向就诊者讲述病情,提供个性化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2.提供并发放不少于 12 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3.设置宣传栏(屏)≥1 个,至少每两月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屏)内容一次。

4.配合乡镇、村委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B】

符合 C,并

1.全年协助卫生院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 6 次,内容覆盖慢病、中医传染病等内容。

2.在正常应诊时间内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

【A】

符合 B,并

1.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卫生院开展辖区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调查。

4.4.4.3 4.3 预防接种

【C】

1.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教育

【B】

符合 C,并

1.协助预防接种门诊对儿童建档,确定接种对象。

【A】

符合 B,并

1.协助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后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2.协助落实查漏补种、催种、强化免疫等有关工作。

4.4.4.4 4.4 儿童健康管理

【C】

1.配合做好新生儿访视,协助做好儿童系统管理。

【B】

符合 C,并

1.协助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入托儿童体检等工作

【A】

符合 B,并

1.协助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工作,协助开展儿童贫血肥胖视力筛查等情况登记与统计工作。

4.4.4.5 4.5 孕产妇健康管理

【C】

1.动员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

【B】

符合 C,并

1.配合做好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的政策宣传、药物发放、使用指导工作,协助做好孕产妇的产后访视、母乳喂养指导等工作。

【A】

符合 B,并

1.协助做好孕龄妇女健康体检、妇女两癌筛查等指令性工作。

4.4.4.6 4.6 老年人健康管理

【C】

1.掌握辖区内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信息

2.开展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配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

3.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国家指标要求。

【B】

符合 C,并

1.对体检发现的患病老年人及时治疗或转诊,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及时转诊并随访转诊结果。

【A】

符合 B,并

1.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恢复期老年病人出院回访。

4.4.4.7 4.7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C】

1.开展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等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筛查、识别患者

2.对辖区内常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等慢性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规范服务管理率和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要求。

3.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经确诊、居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定期随访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

4.通过体检、随访、建档等途径检出的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确诊后纳入健康管理

5.门诊接诊时,对 35 岁以上患者首诊者测量血压

6.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时转诊、报告并随访,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动员其密切接触者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7.组织在管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评估

【B】

符合 C,并

1.开展高血压、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管理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2.协助督导肺结核患者服药、复查,并记入健康档案。

3.对辖区内常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开展管理服务,定期随访并将随访结果及时向患者或家属反馈

【A】

符合 B,并

1.协助组织员在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较全面的体检,引导患者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包括血肌酐)、血糖、血脂、血钾、心电图等。

2.协助开展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慢性病患者并发症筛查。

4.4.4.8 4.8 中医药健康管理

【C】

1.建立老年人和 0-36 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名册。

【B】

符合 C,并

1.提供摩腹捏脊、按揉穴位儿童中医保健技术服务。

2.能为常住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并记入健康档案。

3.能为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并记入健康档案。

【A】

符合 B,并

1.能为家长传授摩腹捏脊、按揉穴位儿童中医保健技术。

4.4.4.9 4.9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C】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登记、报告。

【B】

符合 C,并

1.配合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密切接触者管理、宣传教育等。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A】

符合 B,并

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达到 100%。

4.4.4.10 4.10 优生优育健康管理

【C】

1.提供基本的宣教资料,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宣传工作。

【B】

符合 C,并

1.提供避孕药具发放服务。

【A】

符合 B,并

1.接受过培训,能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工作。

4.4.5 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5.1 5.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C】

1.参与家庭医生网格化居民健康管理

2.至少能提供含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签约服务内容。3.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当地考核要求。

【B】

1.卫生室具有执业资质的人员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参与提供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脱贫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5 类及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项目内容服务。

3.能将适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融入签约服务全过程,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4.签约服务覆盖不低于本县签约率平均水平。

5.上级医疗机构给村卫生室预留一定转诊号源。

【A】

1.有乡镇执业医师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

2.能为签约居民提供部分专家号源、设备检查等医疗资源优先预约、就诊、检查、住院等服务。

3.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评价制度,考核结果运用于签约服务经费发放。

4.能为辖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含中医项目)签约服务。

5.按照《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要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

6.签约服务覆盖在本县签约率中处于前 20%位次以内。

4.4.6 6.业务管理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6.1 6.1 执业与诊疗规范管理

【C】

1.执行医疗技术准入相关制度。

2.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和行业标准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

3.提供静脉给药服务需经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

4.在醒目位置公布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开展的诊疗项目与许可的诊疗项目一致,接受社会与公众监督。

5.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村卫生室人员接诊“十须知”。

【B】

符合 C,并

1.规范执行转诊程序

2.上级部门定期检查反馈

【A】

符合 B,并

1.根据实际,不断完善诊疗规范。

4.4.6.2 6.2 医疗质量与风险防范

【C】

1.村卫生室负责人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有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执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覆盖医疗服务全过程。

4.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5.村卫生室每年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B】

符合 C,并

1.学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更新内容,及时调整落实相关工作。

2.有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

3.上级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反馈

【A】

符合 B,并

1.对村卫生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有成效。

4.4.6.3 6.3 医疗文书书写管理

【C】

1.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文书书写基本规范和管理制度,应按《处方管理办法》开具处方处方书写符合规范。

2.按要求建立门诊登记制度,规范填写门诊日志。

【B】

符合 C,并

1.处方合格率≥70%。

【A】

符合 B,并

1.处方合格率≥80%。

4.4.6.4 6.4 医疗机构内感染管理

【C】

1.相关人员按要求接受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知晓感染管理职责,执行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3.医务人员能落实手卫生规范。

【B】

符合 C,并

1.有对感染管理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自查。

2.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100%,做好手卫生工作。

【A】

符合 B,并

1.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性不断提高。

2.3 年内无感染事件发生

4.4.6.5 6.5 医疗废物管理

【C】

1.有医疗废物处理管理规章制度。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并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医疗废物的处理符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要求,有管理登记。

3.无环保安全事故

【B】

符合 C,并

1.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开展监管,定期接受医疗废物处置培训,并有记录。

2.有根据监管情况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得到落实。

【A】

符合 B,并

医疗废物全部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集中进行处置。

4.4.6.6 6.6 药品管理

【C】

1.药品采购或上级医院配送及储存符合药品管理规范。2.临床药物治疗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药品介绍相关规定

3.向患者提供安全用药咨询

4.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B】

符合 C,并

1.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药品管理工作,有相应工作制度实行药品领用、贮存、供应管理,定期盘点药品,无过期药品。无中药霉烂、虫蛀、变质。

2.与所属上级医疗机构用药相衔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3.抗菌药物处方比例≤30%。

【A】

符合 B,并

1.药品供应、药品质量和数量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对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测与评价,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有临床用药监控制度,有干预和改进措施。

3.对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有成效。

4.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4.4.6.7 6.7 查对制度与静脉给药管理

【C】

1.严格执行针对病人给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2.开展静脉给药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应当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

【B】

符合 C,并

1.村卫生室人员熟练掌握常见注射、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A】

符合 B,并

1.针对肌肉注射、静脉给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4.4.7 7.居民满意度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4.4.7.1 7.1 居民满意度

【C】

1.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机构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项目等的满意度。

【B】

符合 C,并

1.有提高居民满意度的具体措施。

2.居民满意度≥80%。

【A】

符合 B,并

1.居民满意度≥90%。

5 附表

5.1 一、村卫生室设备、器械配置分类明细表

序号

设备名称

等级要求

1

诊疗床

C

2

听诊器

C

3

血压计

C

4

压舌板

C

5

止血

C

6

血糖

C

7

体温

C

8

身高体重

C

9

出诊箱

C

10

急救箱

C

11

紫外线

C

12

各种规格一次性注射器

C

13

医疗垃圾袋

C

14

医疗废物

C

15

无菌

C

16

药品柜

C

17

资料柜

C

18

计算机(电脑)

C

19

打印机

C

20

电话(含移动电话)

C

21

电视机等健康教育视频播放设备

C

22

应急照明设施

C

23

红外线体温测量

B

24

清创缝合包

B

25

观片灯

B

26

治疗推车

B

27

氧气瓶/氧气

B

28

担架

B

29

针灸器具

B

30

火罐

B

31

健康一体机

A

32

电冰箱

A

33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A

34

血分析仪(即时检验

A

35

尿分析仪(即时检验

A

36

心电图

A

37

训练床

A

38

训练用阶梯

A

39

平行杠

A

40

姿势

A

41

轮椅

A

42

电子针疗仪

A

43

牵引床

A

44

红外线治疗仪

A

45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

A

46

中频脉冲电治疗仪

A

47

微波治疗

A

48

超声波治疗仪

A

5.2 二、村卫生室识别和初步诊治病种明细表

序号

病种分类

年度服务人次

1

肠道感染(A08.500)

2

肠炎(A09.901)

3

结肠炎(A09.902)

4

感染性腹泻(A09.004)

5

婴儿腹泻(A09.903)

6

带状疱疹(B02.900)

7

手足口病(B08.401)

8

疱疹性咽颊炎(B08.501)

9

贫血(D64.900)

10

甲状腺结节(E04.101)

11

单纯性甲状腺囊肿(E04.102)

12

糖尿病( E14.900)

13

低血糖(E16.100)

1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20.900)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21.300)

16

高脂血症(E78.500)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G45.900)

18

偏头痛( G94.900)

19

结膜炎(H10.900)

20

中耳炎( H66.900)

21

眩晕综合征( H81.901)

22

高血压病( I10. x00)

23

急性心肌梗死(I21.900)

2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I25.103)

25

脑卒中( I64. x00)

2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27.900)

27

心律失常(I49.900)

28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I80.303)

29

痔(I84.900)

30

急性鼻咽炎(JOO. x00)

31

急性鼻窦炎( J01.900)

32

急性咽炎( J02.900)

33

急性扁桃体炎(J03.900)

34

急性气管炎( J04.100)

35

急性咽喉炎( J06.000)

3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6.900)

37

肺炎( J18.900)

38

支气管炎( J40. x00)

39

肺气肿( J43.900)

40

慢性阻塞性肺病(J44.900)

41

肺部感染( J98.414)

42

龋(牙)( K02.900)

43

急性牙周炎( K05.200)

44

牙周脓肿( K05.201)

45

慢性牙周炎( K05.300)

46

口腔黏膜溃疡( K12.109)

47

口腔炎( K12.112)

48

消化性溃疡( K27.901)

49

胃炎( K29.700)

50

消化不良(K30. x00)

51

阑尾炎(K37. x00)

52

腹股沟疝( K40.900)

53

急性胃肠炎(K52.905)

54

慢性胃肠炎(K52.909)

55

便秘(K59.000)

56

功能性肠疾患(K59.900)

57

肛裂( K60.200)

58

肛周脓肿( K61.001)

59

肝炎( K75.901)

60

胆囊炎( K81.900)

61

急性胰腺炎(K85.900)

62

消化道出血(K92.210)

63

皮炎( L30.900)

64

毛囊疾患(L73.900)

65

痱子(L74.001)

66

关节炎( M13.900)

67

腰椎间盘突出(M51.202)

68

腰肌劳损(M54.505)

69

肩周炎(M75.001)

70

泌尿系统结石( N20.900)

71

泌尿系统感染(N39.000)

72

前列腺增生( N40. x00)

73

女性盆腔炎(N73.902)

74

急性阴道炎(N76.000)

75

鼻出血( R04.000)

76

头部外伤( S09.900)

77

腹痛( Rl0.400)

78

头皮浅表损伤(SOO.000)

79

骨折( T14.200)

开展目录外的其他病种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