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固体表面层。组成地壳的主要是花岗岩、玄武岩、麻粒岩、闪岩,橄榄岩等,其平均密度为2.7克/厘米3。形成地壳的岩石绝大多数已有20多亿年的历史。人体内60多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地壳中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十分相似。一些地方病,如克汀病是先天性地方性缺碘的结果,氟斑牙是高氟地区儿童的常见病理现象。
-
地球构造
地球构造即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是地球的挥发性物质逸出而成,其成分主要是氮、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等,其厚度约为50千米。生物圈是在大气圈和水圈形成之后,在化学演化过程中产生出生命,逐步繁衍而成的,与大气圈、水圈、地壳表层渗透在一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体系。
-
元素的丰度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叫做元素的丰度。后来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所占的量对于在地壳中进行的化学作用来说显得更重要,这种元素原子的百分数叫原子克拉克值。地壳中原子数含量最多是0、Si、H、Al、Na、Ca、Fe、Mg等元素。上述规律也有少数例外,如稀有气体都是偶数元素,但它们的丰度值都很小。
-
钴
概述:钴(cobalt)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钴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成分。钴是化学元素之一,化学符号为Co,原子序数为27,淡灰色,属过渡金属,具磁性。天然水﹑泥土和动植物中都发现有钴的踪迹。性质:钴在常温下与水和空气都不起作用,性质同铁﹑镍相似。也能与一氧化碳形成羰基化合物。
-
Co
概述:钴(cobalt)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钴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成分。钴是化学元素之一,化学符号为Co,原子序数为27,淡灰色,属过渡金属,具磁性。天然水﹑泥土和动植物中都发现有钴的踪迹。性质:钴在常温下与水和空气都不起作用,性质同铁﹑镍相似。也能与一氧化碳形成羰基化合物。
-
地热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依赖于石油工业的经验,但为了适应地热资源的特殊性(例如资源的高温环境和高盐度)要求,这些经验和技术必须进行改进。
-
稀土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第IIIB族钪、钇和原子序数从57~当时发现这些元素的矿物稀少,又难以分离,它们的氧化物难熔难溶,很像组成土壤的氧化物,因此得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是2个s电子,次外层大都是8个电子,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很接近(除钪外),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常用的分离方法是萃取和离子交换。
-
生物圈
概述:生物圈亦称生态圈、生物层,是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
二叠纪
二叠纪分为早、晚两个世。本纪植物仍以蕨类和种子蕨类占优势,后期出现松柏类,最后针叶树取代了石松纲的鳞木(Lepidodendron)和封印木(Sigillaria)以及楔叶纲的芦木(Calamites)等。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蜓类、蜿足类、菊石等为主,但到二叠纪末期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类和大部分的腕足类趋于绝灭。
-
土壤
土壤是地壳表面未固结的物质的最表层,在一定期间连续受母质、水分、温度和空气等气候条件,高等植物和土壤生物以及地形等的综合影响。此外,从作为陆生植物生长基地的作用来看,土壤是地壳表面未固结物质中植物根现在伸长的层次,或植物根能够伸长的部分。
-
人类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
三叠纪
此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三叠系,代表符号为“T”。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使三叠纪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各洲连成一片的泛大陆(Pangaea)(图),促进了陆生动、植物的发展。蕨类植物特别是裸子植物(松柏和苏铁)继续繁茂。腕足类趋于减少,软体动物的菊石类、瓣鳃类和腹足类更加繁荣。
-
常规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几十年,煤炭可用几百年),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
稀土
稀土(rareearths)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个元素的总称。其实稀土不“稀”,它们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甚至于要比铅、锌、锡、钨、钼等金属多几十乃至几百倍。
-
地球
地球已有46亿年历史,它是与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一起,由一块星云演化而成的,最后也要同整个太阳系一起完成演化周期而转变为另外的物质形态.地球的各种物质条件和时空特性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因而成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产生出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天体。生命和人类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地球条件决定和制约的。
-
沉积岩
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过去曾称为水成岩。沉积岩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而煤是一种有机物沉积岩。从地史上说,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化石也都包在沉积岩内。
-
地学
地学是“地球科学”的简称。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矿床、古生物)、地球表面的水体(河海、湖泊、冰川、沼泽)、陆地(沙漠、平原、山脉、高原)和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化学和物理性质、形成和演化、经济意义,以及生物自然地理及生物经济地理等.它是人类活动的环境科学。
-
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通常指在地壳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它们难以从原料中经济地提取,制取和使用得很少,因此得名为稀有金属。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例如,钨、钛、稀土、钒、锆、钽、铌、锂、铍等已探明的储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级的,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工业之城。
-
贵金属
贵金属是有色金属中的一类,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钌、铑、钯、锇、铱)共8种。这些金属在地壳里的丰度低,分布稀散,彼此互溶共生,富集、分离和提纯都较困难,价格较贵,所以得名为贵金属。我国的铂族金属主要从铜、镍、硫化共生矿中回收获得。金、银常用来制造装饰品和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