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理
道理①轨道。《素问·六节脏象论》:“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②医学道理。《素问·示从容论》:“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
-
认知地图效应
认知地图效应,即老马识途.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是指如果不断地强化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人的脑子里形成一张认知地图——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
-
大惑论
《大惑论》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高俯视则惑的道理,以及善忘、善饥而不嗜食、不得卧、不得视、多卧、少卧等病证。而对于惑的讨论尤为详尽,故名。
-
阴生于阳
阴生于阳是指根据阴阳学说中阴阳依存互根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人体来说,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复制叉式复制
复制叉式复制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的环状染色体DNA复制时,首先在DNA的复制起点上解螺旋。此时,先由DNA引物酶合成与后随链亲链的碱基互补的、长约10个核苷酸的RNA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沿着后随链模板合成DNA,一直延伸到前一个DNA片段5’端上RNA引物为止。最后由DNA连接酶把冈崎片段连接成一条连续的DNA单链。
-
王充
王充(27~约97)为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所撰《论衡》多借医学道理以喻社会问题。对养生保健有所研究,撰《养性》16篇,已佚。其内容尚可从《医说》等书之引用而知其一斑。
-
五运行大论篇
《五运行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五运,即五行之气,因其变化运行,故名。本文介绍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循行规律,以及五运的由来和六气的作用。文中又指出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即谓“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的道理。
-
太阴阳明论篇
《太阴阳明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从生理、病理方面,对太阴、阳明两经的表里关系进行了讨论,故名。文中反复论述脾胃相互为用的关系,说明它是孤脏而灌溉四旁的道理。脾胃虽属表里关系,但因脾胃在阴阳、虚实、逆从、内外等各种条件上的不同,故发病时虽属同一诱因而其病变则不一样。
-
长刺节论篇
《长刺节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指出头痛、寒热等十二种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进取针穴及针刺反应。说明了针刺治病要根据疾病的肌肉骨节部位、性质,适当掌握进针的深度、次数和治程长短的道理,故名。
-
对化
对化为运气术语,见《类经图翼》。如巳亥所以化生厥阴,系因厥阴属风木,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但亥与已相对,故又对化于已。因此,十二地支中巳与亥同为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出《类经图翼》。与“对化”共同说明十二地支化生六气的道理。如厥阴属风木,木生于亥,故厥阴正化于亥而对化于巳,巳亥年同为厥阴风木司天。
-
至真要大论篇
《至真要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至真要,即至为真切重要之义。本篇着重说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并在病机、辨证、治疗立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内容把司天在泉六气分治的变化所产生的疾病,以及六气胜复的道理及其影响所致的病变,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汤液醪醴论篇
《汤液醪醴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汤液,五谷之液;古人用汤液醪醴治病,今之煎剂、酒剂,即由此发展而来。本篇首先讨论了汤液醪醴的制法及治疗作用,故名。下文提示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抗病机能的密切关系,指出养生防病重于治病的道理。篇末论述了水肿病的病机及“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的治疗原则。
-
阴阳离合论
《阴阳离合论》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讨论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分而言之,则十、百、千、万可至无穷尽之数。但总的来说,无非是一个变化的道理。人身的经络,也是这样,分而言之谓之离,有阴经与阳经之分;并而言之谓之合,表与里同归一气,相互协调。因讨论阴阳离合变化之理,故名。
-
阳生于阴
阳生于阴是指根据阴阳学说中阴阳依存互根的道理,阳是以阴作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在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量的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即此意。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阳生阴长
阳生阴长为阴阳学说的内容之一。根据阴阳双方依存互根的道理,只有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生发。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以阳生阴长。”
-
正化
正化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太过,司天之气为热化,在泉与中运之气为风化,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正化日。”2.出《类经图翼》。正化与“对化”共同说明十二地支化生六气的道理。
-
理
理①道理,法则。《素问·宝命全形论》:“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②皮肤:皮肤纹理。《素问·长刺节论》:“病风……先刺诸分理络脉。”《灵枢·五变》:“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
-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人们对你隐瞒的东西充满好奇和窥探的欲望,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别的渠道试图获得这些信息。
-
3对1规律
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最好的办法是由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那么为了引发对方的求同行为,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引发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3~人数增至8名或15名,求同率也几乎保持不变。但是,这种劝说方法受环境的制约较大,在一对一的谈判中或对方人多时就很难发挥作用。
-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
-
反向心理调节法
有一种方法,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常常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心理学上把这种运用心理调节的过程称之为反向心理调节法,它常常能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这后一个花匠运用的就是反向心理调节法,从不幸中挖掘出了有幸,有一句话,叫“境由心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反社会化
反社会化指个体接受偏离社会主文化的反文化过程。二是有理型。反社会化的影响:反社会化总是使人们接受那些与社会主文化相反的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等,结果必然导致偏离行为,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因此一个社会总是控制和打击反社会化现象的发生,弘扬社会的主流文化以维护社会稳定。
-
功能距离
功能距离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常用语。指时空上的接近与否,即时空上的距离大小是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加深了解的一个客观外在条件。所谓"人熟一是宝"就是这个道理。(2)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尤其是陌生人相处的初期,这两个要素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后一个要素作用更大些。
-
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那个人也很感兴趣,问他是在哪本辞典上查到的,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全文。对比联想法:当看到、听到或回忆起某一事物时,往往会想起和它相对的事物。相对比之处很多,由前一句可以很自然地想起后一句。
-
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如小品“配角”中朱时茂说陈佩斯:“就你那模样,一看就是个反面角色…”然后说自己:”看我穿上这身衣服,起码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呀…”“疑人偷斧”也是这个道理,它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得出的定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定势效应,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
-
投射效应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意志品质不够完善,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弱,面对后进生的反复,教师要特别谨慎,绝不能气馁和放弃教育,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使后进生渡过反复关,更快地进步起来。
-
霍布森选择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供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判断,才算得上判断。
-
刻板印象
认为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这是在年龄上的刻板印象;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就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
感知障碍
感知是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并反映至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感觉是一个人认识活动的基础,有一定的界限、范围,并受心理、生理的影响。(2)幻觉:指对客观环境中,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虚幻知觉,病人总是信以为真,难以与之解释、说服,并产生相应的情感、思维和行动。
-
优势兴奋法则
当一个人进行某种劳动时,会引起大脑皮层相关工作区神经元的兴奋,这个工作区在整个大脑皮层的活动中占有优势,形成了优势兴奋灶。爱迪生、爱因斯坦的粗心,都是这个道理。那种边听英语边做数学题的做法在本质上违背了大脑皮层优势兴奋法则,只能是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
-
伦理
伦理是处理人际关系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伦理”一词,在西方源于古希腊文ε’τησs,含有风俗、习惯,气质和性格等意义;“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理”有治玉、分别、条理、道理、治理等含义。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
动输
概述:动输:1.《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篇阐述了十二经脉中,唯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三经独动不休的道理,以及在邪气阻塞四肢的情况下,十二经气如何保持输转循环的问题。位于动脉部位的腧穴·动输:动输指位于动脉部位的腧穴。《黄帝内经灵枢·动输》:“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
-
五脏别论篇
《五脏别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中心是讨论奇恒之府与五脏六腑的功用。它所讨论的与《六节藏象论》和《五脏生成篇》有别,故名别论。文中还阐明诊脉取寸口的道理,并指出医生诊病时,必须详细询问及耐心检查,然后加以鉴别和分析,才能达到确切诊断治疗的目的。
-
方盛衰论篇
《方盛衰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方,比较的意思;本篇主要讨论阴阳盛衰逆从的道理,并从年龄、季节等方面来说明人身阴阳逆从的变化。方中还认为产生各种梦境是由于五脏虚实的变化而致阴虚阳亢的现象。同时又论述了五诊十度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示从容论篇
《示从容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说明诊病时,必须依据法度,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遇到疑难的病情,更需周密观察,详细分辨,从不易辨别的证名当中,辨别出异同来,才不致因粗率的诊断而贻误病机。文中列举了脾、肝、肾等病为例证,说明对复杂疑难病证,必须从容地鉴别诊断的道理,故名。
-
四失
四失指医生治病四种过失。如下:1.临症诊治不懂阴阳逆从的道理而盲目施治。3.不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嗜好、居住环境和职业,不注意形体的肥瘦、寒温,不区别性情的勇怯,不懂得用比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4.诊断疾病只凭脉诊,不进行四诊合参,主观片面。(《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
-
岁露
《岁露》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时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所以人体在遇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三虚时容易发病的道理,特别是遇到四时八节气候反常时往往会造成疾病的流行。
-
阳明脉解篇
《阳明脉解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吴崑注:“解,释也。是解释阳明经为病之义。”本篇分析阴阳经脉的实热症状和病理变化,说明阳明病恶木、恶火、恶人的道理,故名。
-
阴阳别论篇
《阴阳别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吴崑注:“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本篇内容,是运用阴阳的道理,讨论脉象和主病,并按经脉脏腑的分属,论述病情、诊断和预后。指出四经脉象和十二经的变化,与四时十二月的自然变迁必须适应,是一篇脉学的专论,它的体系仍是宗于阴阳学说的。
-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应象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吴崑注:“天地之阴阳,一人身之血气;应象者,应乎天地,而配乎阴阳五行也。”本篇阐发事物的阴阳属性及其运动,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论述阴阳五行的道理及其运用于有关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提示阴阳理论的重要性。
-
至道
至道①高深奥妙的医学要理。《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专指养生保精之深奥道理。王冰注:“全其至道,故曰至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中有《天下至道谈》一书。《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腧穴压痛点
腧穴压痛点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
-
房中术
房中术古代养生术语与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所谓“采阴补阳”、“还精补脑”,由此力倡男性在房事活动中应采取“多交少泄”的基本方针,还形成了一套所谓“采战之术”,并将行气、存思的方法引入其中。尤其有关两性性生活和谐、受孕、房事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论述,有符合科学道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