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蚀疮
蚀疮病名。阴蚀之又名。赵贞观《绛雪丹书》:“凡妇人阴户中生虫生疮,名曰蚀疮。”详阴蚀条。
-
龈交
概述:龈交为经穴名(YínjiāoGV28)。上下齿缝虽不连接,由于人中、承浆两会穴,手足阳明两经左之右,右之左(手阳明于人中交叉,上至鼻旁。龈交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等:如额颊中痛、面赤颊肿、面部疮癣、面神经麻痹、目赤肿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渊、鼻窒、口歪口噤、牙疳,及癫狂、项强等。
-
乳头
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载乳中为十三鬼穴之一。别名:乳头(《圣济总录》),乳首(《普济方》),当乳。仰卧位,当乳头正中取穴。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故本穴能治目病也。《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
-
当乳
概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乳中…属足阳明胃经。别名:乳头(《圣济总录》),乳首(《普济方》),当乳。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病也。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禁刺灸。《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
-
乳首
概述:乳首为乳中的别名,见《普济方》。《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载乳中为十三鬼穴之一。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病也。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禁刺灸。《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
-
乳中
《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载乳中为十三鬼穴之一。别名:乳头(《圣济总录》),乳首(《普济方》),当乳。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病也。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禁刺灸。《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
-
地胆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外治恶疮、鼻瘜肉。有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玫毒;症瘕痞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
炒斑蝥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
米炒斑蝥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
信石
拼音名:X nSh 别名:人言、砒石来源:天然的砷华矿石,但也有用毒砂(硫砷铁矿)或雄黄加工制成的。重者可致剥脱性皮炎、疲乏、头晕、共济失调、腹痛、腹泻、肝大、黄疸、消瘦、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等。功能主治:蚀疮去腐,平喘化痰,截疟。
-
石胆
概述:石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胆矾之别名。性味:酸、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收湿解毒,蚀疮去腐。2.治口疮,牙疳,痔疮,风眼赤烂。煎水洗或点眼,须稀释至千分之一;肿毒不溃或胬肉疼痛,研末外敷。药理作用:溶液内服可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
-
阴中
阴中为人体器官名。指外生殖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为阴股。”《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
人言
概述:人言为中药名,为砒石之别名。性味:辛、酸,大热,有大毒。功能:杀虫,蚀疮去腐,平喘化痰,截疟。主治:①外用治痔疮,瘘管,瘰疬,牙疳,癣疮,溃疡恶肉不脱。②治寒喘,疟疾,休息痢。外用亦可自黏膜面吸收,如应用不当,可致急性中毒,引起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惊厥,麻痹,以至死亡。
-
巴豆霜
含量测定:脂肪油: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100ml,加热回流提取(6~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巴豆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Iml含60rLg的溶液,即得。性味与归经:辛,热;功熊与主治: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
桐叶
出处:《本经》拼音名:T nɡY 别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药理作用: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皂甙元,可作乳化剂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用法用量: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医林正宗》)②治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五钱。水煎,红糖一两冲服。
-
枯痔散
概述:枯痔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其中《中医外科学讲义》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砒6g、月石6g、硫磺6g、雄黄6g、白矾60g,具有腐蚀平胬,拔毒枯痔之功效。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疡科捷径》卷中方之枯痔散:处方:鳖头1个(漂净,酥炙,研为细末,每4钱加白砒1两),白矾2两,轻粉4钱,净蟾酥2钱。
-
狼牙汤
《金匮要略》卷下:狼牙汤:处方:狼牙9克功能主治:治妇人阴中生疮,脉滑数。③《高注金匮要略》:狼牙味苦性寒,以寒能胜热,苦能燥湿,而尤能杀虫,故主此以洗之耳。摘录:《金匮》卷下《圣惠》卷六十四:方名:狼牙汤组成:狼牙5两,赤芍药5两,白芷5两,黄柏5两,丹参5两,川大黄3两(生用)。主治:热毒恶疮。
-
洗毒汤
《回春》卷八:方名:洗毒汤组成:地肤子(即扫帚子)半升。主治:一切恶疮疥癞。数次渐愈。《普济方》卷三○一引《外科精要》:方名:洗毒汤组成:苦参、防风、甘草、露蜂房各等分。主治:蚀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煮浓汁,洗疮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