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邪
别名八关(《景岳全书》),从桡侧向尺侧方向依次称大都、上都、中都、下都(《奇效良方》)。八邪穴主治病证:八邪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关节麻木疼痛,咽痛,齿痛,疟疾,头痛,项强,手臂红肿,鹅掌风,类风湿关节炎,头风等。湿为长夏的主气,故长夏多湿病。
-
下都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微握拳取穴。中渚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肌肉)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骨骼)中渚穴的取法:俯掌,液门穴直上1寸,即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
-
上都
概述:上都为经外奇穴名,为八邪之一。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关节麻木疼痛,咽痛,齿痛,疟疾,头痛,项强,手臂红肿,鹅掌风,类风湿关节炎,头风等。分布有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指背支。八邪穴主治手指关节麻木疼痛、手背肿痛、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疟疾、烦热、毒蛇咬伤等。
-
大都
主治腹胀,胃痛,胃炎,胃痉挛,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呃逆,呕吐,脘腹胀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霍乱泻痢,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心痛,心烦,四肢浮肿,肌肤不仁,身重骨痛,手足厥冷,气滞腰痛,足大趾本节红肿疼痛,手足逆冷,足部肿痛,足趾痛,小儿惊风,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抽搐等。
-
八关
《奇效良方》:从桡侧向尺侧方向依次称大都、上都、中都、下都。八关穴主治病证:八邪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关节麻木疼痛,咽痛,齿痛,疟疾,头痛,项强,手臂红肿,鹅掌风,类风湿关节炎,头风等。八邪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背肿痛。
-
曹居白
曹居白宋代医生。善针法,取穴、治疗异于时医,相传龙图阁待制李行简甥女得疾如中风状,针“八邪穴”获效。
-
曾若虚
曾若虚宋代医家。道士。陇州(治今陕西陇县)人。生活于11世纪。通医,长于针灸。一寡妇患病昏厥,人以为已死。若虚诊视之,针其“八邪穴”而苏。治皆类此。门人姚可久继其术,官至尚药奉御。
-
八关大刺
八关大刺为刺法名,指针刺八邪穴出血的方法。适用于热病、目赤肿痛、咽喉痛及手指红肿、麻木等病的治疗。出《黄帝内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亦大刺八关。”
-
真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方名:真丸组成:女青2两半,兰草1两半,白菟藿1两,丹砂(别研)1两,犀角(镑)半两,马先蒿半两,皂荚(酥炙,去皮子)半两,(艹闾)茹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膜存,油炒紫色,研)。用法用量:每服7丸,夜半冷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药除别研外,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即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属祖国医学“痿证”“痹证”范畴。⑤脑脊液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和相应的免疫功能异常。针灸治疗:以华佗夹脊穴为主,酌配肩髃、肩贞、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环跳、秩边、髀关、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解溪等穴。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