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针
硬柄皮肤针和软柄皮肤针的持针姿势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3种:(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七星针
七星针形如小锤,头上装有7枚小针,用以叩击浅刺皮肤。现在之滚刺筒,亦属此类。皮肤针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皮肤针(图出《中国针灸学词典》)皮肤针法是古代的“半刺”、“扬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记载:“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内,如拔毛状,以取皮气。”
-
斑秃
此外有部分文献将血热生风亦单独列为一型,但鉴于临床报道不多,故在此不再单独分型,临床可随症进行加减化裁兼治。何首乌甘温无毒,人肝、肾二经,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祛风功用,向为治疗肝肾阴亏,发须早白之良药,故《本草纲目》称其:“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
鬼剃头
此外有部分文献将血热生风亦单独列为一型,但鉴于临床报道不多,故在此不再单独分型,临床可随症进行加减化裁兼治。何首乌甘温无毒,人肝、肾二经,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祛风功用,向为治疗肝肾阴亏,发须早白之良药,故《本草纲目》称其:“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
丛针
用于浅刺皮肤。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7枚,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亦称箸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梅花针、七星针、丛针等名称。现在之滚刺筒,亦属此类。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皮肤针(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毛刺
毛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以“刺浮痹于皮肤”,这是一种浅刺皮肤的方法,用来治疗皮肤麻木不仁等病症。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皮肤针(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皮刺疗法
皮刺疗法即皮肤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别有“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名称。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对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痛经、近视、神经性皮炎等效果更佳。
-
套管式皮肤针
套管式皮肤针为皮肤针的一种。针型呈圆柱状,上端有弹簧装置,按压时有细针数枚从底面的小孔中伸出,轻叩浅刺皮肤以治病。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滚刺筒
滚刺筒为皮肤针的一种。临床使用时术者手握针柄,将滚筒在需要刺激的部位上来回滚动。适用于须作大面积浅刺者,如末梢神经炎等。滚刺筒分筒柄和滚筒两部分,筒壁密布短针。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刺血疗法
刺络疗法·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小眉刀、皮肤针等器具刺破病人身体上的一些浅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直接点刺法。《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
-
针灸美容技术
名称:针灸美容技术概述:针灸美容技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运用针刺、艾灸或其他方法刺激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损容性疾病和损容性生理缺陷以美化人体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体位;(3)弯针①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
皮肤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梅花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梅花针
梅花针(percussopunctatorpyonex)为针具名。为集针五枚,形如梅花的皮肤针。因针头由五枚细针组成,形如梅花,故名。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
-
络刺
络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是指浅刺小络出血,与经刺相对,与“十二刺”中“赞刺”“五刺”中的“豹文刺”相仿。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本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例如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中暑、高热、惊厥、昏迷、丹毒、痔疾、急性软组织挫伤等。
-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为治法。指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穴位或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证的方法。临床操作时,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扣刺,滚刺,或小眉刀挑刺放出少量血液。
-
皮肤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是将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皮部)的治疗方法,属丛针浅刺法。皮肤针刺法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发展而来。人体皮部是十二经络在体表的分布,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以通过络脉作用于脏腑经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要求:针尖不可太锐,呈松针形。
-
乳少
肝郁气滞:产后乳少,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减退,苔薄,脉弦。气机郁滞者加期门、内关、太冲。皮肤针:轻叩乳房四周及中等叩刺肝俞、胃俞、膻中、少泽、中脘、足三里、天宗、夹脊(胸5~刺灸法:治则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处方乳根膻中少泽方义乳根疏通阳明及乳房部局部经气;三穴相配,可奏通乳、催乳之功。
-
魏氏针灸临证手册
《魏氏针灸临证手册》为书名。魏凤坡、魏波编著。中篇为“经络腧穴”,是针灸学基础理论,先介绍基本概念,而后选常用穴近170个,分经排列,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功用及刺法操作。下篇“刺灸法”,重点介绍毫针、艾灸和拔罐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介绍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耳针及头针等内容。
-
箸针
箸针指用竹筷扎针以作刺血或火针用。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重者,“用粗线针扎在箸头上,在患处点刺出血。”又卷三:鱼口便毒,“用粗线针二条,将竹箸一头劈开,将针离分半许,夹在箸头内,以线扎紧…近人有以竹筷头横扎缝衣针七枚,用以扣击皮肤,作皮肤针用,亦属此类。
-
剌络
指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在浅表络脉上点刺或散刺以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有“用砭启脉”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本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例如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中暑、高热、惊厥、昏迷、丹毒、痔疾、急性软组织挫伤等。
-
头部独特针灸点穴按摩技法
《头部独特针灸点穴按摩技法》为书名。臧俊岐等编撰。上篇基础篇,概述了针灸点穴按摩的特点、原理和作用,头部经脉的概况,头部常用穴位的位置、主治及操作,扼要地阐述了毫针、三棱针、皮肤针、埋针、火针、耳针、头针、面针、眼针、鼻针、口针、灸法、点穴法、按摩法的操作,穴位定位、主治及注意事项等;
-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亦称刺血拔罐法。是在刺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选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或滚刺简等,作为刺络工具,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及病情需要、出血要求,用刺络法刺破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在刺血部位拔罐,以加强刺络的效果,使邪气随血泻出。
-
刺络拔罐
又称刺血拔罐。操作方法:施术穴位或患处作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三棱针、注射针或粗毫针点刺皮肤渗血,或挑刺皮下血络或纤维数根,然后拔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适应证:刺络罐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
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即刺络拔罐。是指在刺络(刺血)之后再行拔罐的治疗方法。其法于皮肤消毒后,先用皮肤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然后再于局部拔罐,以吸出少量血液,拔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主治肌肉劳损、扭伤、腰腿风湿痛、神经性皮炎、丹毒、神经衰弱等病症。对贫血、有出血倾向的病症、大血管所在部位,均不宜使用。
-
针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证。针罐法的分类:常用针罐法有以下几种:留针罐法:在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留罐5~10分钟后启罐、出针。挑刺部用创可贴贴1~刺络罐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
七星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之一·七星针疗法:七星针疗法为皮肤针疗法之一。皮肤针是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半剌
半剌为古刺法名。《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纳)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是五刺之一。为浅刺皮肤、快速出针的刺法,与九刺中的毛刺相仿。近代应用的皮肤针即由此发展而来。以“刺浮痹于皮肤”,这是一种浅刺皮肤的方法,用来治疗皮肤麻木不仁等病症。
-
电梅花针
电梅花针为皮肤针具之一。是在梅花针上通以电流治疗疾病的梅花针具。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晶体管电针机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在梅花针组和铜棒或铜夹上;电针机输出峰值电压100~200伏,输出疏密波,频率16~300赫兹,电流小于5毫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由于电梅花针具有电与机械的综合刺激作用,故临床疗效优于梅花针。
-
小儿针
小儿针即皮肤针。因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患者,故名。
-
刺激区
刺激区指刺激的部位是一个区,而不是一个点。如皮肤针等刺法即将人体划分为若干刺激区。
-
拔罐术
名称:拔罐术适应证:拔罐术适用于局部拔罐多用于风寒阻络证。若辨证取经配穴,可用于黧黑斑、粉刺及其他各种损容性疾病。2.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5~4.针罐先施行针刺法,留针时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留罐10~5.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点刺出血后,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上,留罐10~
-
针灸奇穴疗法大全
《针灸奇穴疗法大全》为书名。胡兴立主编。中卷按照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编入内、妇、儿、外、皮肤、传染、骨伤、口腔、五官等各科常见病症400余种,并按照奇穴、经穴、艾灸、穴位注射、火罐、皮肤针、皮内针、耳针、小针刀、电针、贴敷、中西药等为序进行治疗。下卷编入奇经八脉的循行,奇穴的取法、简易奇穴治疗选穴参考等。
-
半刺
五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是指浅刺及皮,并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本法与九刺中的毛刺相似。半刺的临床应用:半刺的主要作用为宣泄浅表部邪气,适用于风寒束表、发热咳嗽喘息等与肺脏有关疾病及某些皮肤病,近代用皮肤针刺小儿时多用此法。
-
小儿针疗法
小儿针疗法为针刺疗法之一。皮肤针疗法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对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痛经、近视、神经性皮炎等效果更佳。
-
皮肤针疗法
概述:皮肤针疗法(cutaneousneedletherapy)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适应症:神经衰弱,脱发,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胃肠疾患,皮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以及年老、体弱、小儿精神紧张、惧怕针刺者,均可用本法治疗。一般情况用中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