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翳
目翳为病症名。多由角膜损伤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所致。临床以黑睛混浊或溃烂、目痛、畏光流泪、视物障碍等为主要表现。针灸治疗:①体针:取攒竹、晴明、瞳子髎、阳白等穴为主。风热者加风池、外关、足临泣;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大骨空、小骨空;②耳针:耳尖穴点刺放血,每日1次,连续3~
-
睛明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注意:针刺睛明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泪囊炎:单刺睛明,治疗21例,有良好疗效。
-
目内眦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时注意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避免造成内出血。《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
-
精明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时注意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避免造成内出血。《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
-
前谷
所属部位:指前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前谷穴主治癫狂,痫证;
-
京骨
穴名解:京骨是第五跖骨粗隆的古称,此穴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故名京骨。皮肤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京骨穴主治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强、腰尻疼痛、髀枢痛、半身不遂、膝胫酸痛、寒湿脚气、两足生疮、心痛、腹满、泄注、便血、癫狂、痫症、疟疾等。项强,腰腿疼痛;
-
刺骨
束骨穴主治头目,腰背,下肢等疾患:如身热,头痛,目赤,耳聋,眩晕,项强,腰痛,髀枢痛,脚如结,腨如裂,癫狂,惊痫,泄痢,疟疾,痈疽,疔疮,目眩,腰背痛,下肢后侧痛,腰腿疼痛,癫痫,痫,现代又多用束骨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落枕,腓肠肌痉挛,头晕,精神病,眼结膜炎,泪管狭窄,高血压,肛门手术后疼痛等。
-
承光
快速取穴:先取百会(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承光穴。帽状腱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厚而坚韧,通过皮下筋膜内的纤维束与皮下筋膜、皮肤紧密相连。承光穴主治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鼻塞多涕、癫痫。承光配解溪、丰隆,治眩晕。
-
面鼽
所属部位:面四白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眼 匝肌和提上唇肌,深进眶下孔、眶下管,可能刺及孔、管内的眶下神经、动脉和静脉。四白穴是治疗目疾与三叉神经痛的主穴,主治目赤痛痒,眼睑 动,目翳,近视;直刺或斜刺0.3~0.3寸,局部酸胀;
-
骨空
3.两骨间的空隙部位;《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所属部位:面四白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眼 匝肌和提上唇肌,深进眶下孔、眶下管,可能刺及孔、管内的眶下神经、动脉和静脉。直刺或斜刺0.3~0.3寸,局部酸胀;
-
大骨空
出《备急灸法》。主治目痛,目翳,翳膜内障,白内障,风眩烂眼等各种眼病,急性胃肠炎,呕吐,泄泻,衄血,鼻出血等。经外奇穴——大骨空的位置经外奇穴——大骨空的位置大骨空穴取穴方法:患者手掌向心,于拇指背侧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取穴。大骨空穴的配伍:大骨空配风池、肝俞、瞳子髂,治目痛、目翳。
-
鱼尾
2.经穴别名。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瞳子髎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目瞳子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目瞳子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蛇蜕炭
蛇蜕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治小儿惊痫,喉风口疮,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名医别录》: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恶疮,呕咳,明目。
-
小舌
经穴别名·小舌:小舌为少泽穴别名。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杂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杂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杂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钟。
-
骨节草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犬问荆的全草。夏季采收。还含乌头酸与山柰酚-8-鼠李糖葡萄糖-7-葡萄糖甙、甲砜、胸腺嘧啶等。功能主治:疏风,明目,活血,舒筋。治迎风流泪,翳膜遮睛,跌打损伤,肠风,血痔。治目疾,迎风流泪,翳点遮睛,肠风痔漏,血痢,崩中。附方:①治目疔目翳:鲜骨节草一两,冰糖五钱,猪赤肉二两。
-
凤凰衣
《中医大辞典》·凤凰衣:凤凰衣为中药名,出自《医学入门·本草》。2.治口疮,口疳,乳蛾,喉痈,焙黄,研末吹患处;雌者尾羽甚短。药理作用:本品为高度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是由致密的与表面平行的纤维组织组成,贴敷于清创良好的烧伤表面,因其薄而柔软,占位性强,抗原性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
-
磨翳水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磨翳水组成:生炉甘石1两,硼砂8钱,胆矾2钱,薄荷叶3钱,蝉蜕3钱(带全足,去翅土)。用法用量:用时将瓶中水药调匀,点眼上,日5-6次。加减:若目翳甚厚,已成肉螺者,加真藏脑砂2分,另研调和药水中。
-
光明散
《青囊秘传》:光明散:处方:川连9克黄柏9克黄芩9克炉甘石(水飞)9克梅片0.9克辰砂0.9克荸荠粉6克制法:先以三黄浸煮汁,入后药研至无声,澄清晒干,再研细。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普济方》卷八十三引《卫生家宝》:光明散:处方:夜明砂(炒)、蚌粉(炒)、苍术(米泔浸、炒)、海螵蛸各等分,黄丹。主治:赤眼。
-
鳢鱼胆
《*辞典》:鳢鱼胆: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ǐY Dǎn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性味:苦甘,寒,①《日华子本草》:甘。治喉痹,目翳,白秃疮。①《医林纂要》:缓肝,平相火,专治喉痹。附方: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
-
绿豆皮
概述:绿豆皮为中药名,又称绿豆壳(《本经逢原》),绿豆衣(《山西中药志》)。性味:①《开宝本草》:寒。功能主治:①《本草纲目》:解热毒,退目翳。绿豆皮为眼科常用退翳障药,具有清热解毒,退翳明目的功效。常与谷精草、石决明等配伍,如清解散。(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辞典》
-
罗勒子
《*辞典》:罗勒子: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Lu L Zǐ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其粘多糖水解后产生D-半乳糖醛酸6.1%、D-甘露糖醛酸3.3%、D-葡萄糖25.0%、D-半乳糖24.4%、D-甘露糖10.0%、L-阿拉伯糖12.4%、D-木糖7.5%、L-鼠李糖7.0%。②《次片新参》:目赤,拳毛倒睫。
-
磨翳散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方名:磨翳散组成:生炉甘石3钱,硼砂2钱,黄连1钱,人指甲5分(锅焙脆,无翳者不用)。制备方法:上药先将黄连捣碎,泡碗内,冷时两三日,热时1日,将泡黄连水过罗,约得清水半茶钟,再将余三味捣细,和黄连水入药钵中研之,如研前药之法,以极细为度。
-
紫贝
《*辞典》:紫贝:出处:《唐本草》拼音名:ZǐB i别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7月间捕取,除去肉,洗净晒干。壳长约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5厘米。性状:全体略呈卵圆形,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
-
酒蛇蜕
概述:酒蛇蜕为蛇蜕的炮制品。蛇蜕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治小儿惊痫,喉风口疮,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瘈疭,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
-
覆盆子根
《*辞典》:覆盆子根:出处:《纲目》拼音名:F P nZi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根。功能主治:治呕逆,目翳。附方:①治胃气不和,呕逆不下食:覆盆子根、枣(青州者,去核)、人参、白茅根、灯芯、半夏(汤洗七遍,焙)、前胡(去芦头)、白术各等分。百日内治之,久即难疗。
-
目临泣
概述:目临泣为经穴别名。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之中点取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功能主治: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目翳,鼻塞,鼻渊,惊痫等。主治头目、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内障雀目、目翳、流泪、小儿惊痫等。刺灸法:沿皮刺0.3~
-
望月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望月砂:拼音名:W nɡYu Shā别名:野兔粪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tolaiPallas;(《补缺肘后方》)各家论述:1.《本草求真》:兔屎能明目,以除目中浮翳,且痨瘵、五疳、痔漏、蛊食、痘疮等症,服之皆治,亦由热绪毒积而成,得此寒以解热,辛以散结,故能服之有功,若阴气上乘,目障不清,未可用焉。
-
杨梅树皮
《*辞典》:杨梅树皮:出处:《纲目》拼音名:Y nɡM iSh P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春初,剥取树皮。又含鞣质。功能主治:治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①《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水煎,分作三次,每次加白糖三钱调服,一日一剂。
-
阴地蕨
《中医大辞典》·阴地蕨:阴地蕨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2厘米,3回羽状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有长柄,呈长三角形,其上各羽片渐次无柄,呈披针形,裂片长卵形至卵形,宽0.3~治头晕头痛,咳血,惊痫,火眼、目翳,疮疡肿毒。外包疮毒。(如无白萝卜,可单用冰糖煎水服)②治虚咳:一朵云二至五钱。水煎,早晚分服。
-
石碱
《*辞典》·石碱:出处:《本草衍义补遗》拼音名:ShíJiǎn别名:花碱(《圣济总录》),碱(《本草衍义补遗》),灰碱(《纲目》),水碱(《本经逢原》),枧砂、干饼药(《疬科全书》)。性味:咸苦,温。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附方:①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查三两,阿魏五钱,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
-
榕树胶汁
《*辞典》:榕树胶汁: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R nɡSh JiāoZhī来源: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功能主治: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目翳,消瘰疬。附方:①治唇疔: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福建中草药》)②治牛皮癣:榕树乳汁涂患处。
-
贝子
出处:《本经》拼音名:B iZǐ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壳口两唇缘齿各约12个左右。背部有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环纹,有的背部灰蓝色,周围有橘黄色环纹。治伤寒热狂,水气浮肿,淋痛溺血,小便不通,鼻渊脓血,目翳,痢疾。
-
水丁香
《中医大辞典》·水丁香:水丁香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丁香蓼之别名。别名:水丁香、水冬瓜、丁子蓼、田蓼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2.治目翳,煎水洗;化学成分:全草含没食子酸、诃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chebulate)。单叶互生;治水肿,血淋,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
白丁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丁香:拼音名:B iDīnɡXiānɡ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montanus(L.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消积,明目。主治积聚,疝气。外用治目翳,痈疽疮疖,扁桃体炎。治扁桃体炎:白丁香1钱,以沙糖合匀,分三等分,以棉花裹之含咽。
-
石燕
《中医大辞典》·石燕:石燕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治热淋涩痛,石淋,尿血,赤白带下。禽石燕食乳,食之补助,与钟乳同功,故方书助阳药多用之。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1g,滴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偏治年久肠风痔漏,煮汁饮之。6.《医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风去瘀。
-
川莓
拼音名:ChuānM i别名:大乌泡、乌泡来源:蔷薇科川莓RubussetchuenensisBur.et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性味:酸、咸,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呕,活血。主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口有腥气,瘰疬,痘后目翳,狂犬咬伤等症。1两,水煎服或泡酒服、炖肉服。叶晒干研面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黑大豆皮
《*辞典》:黑大豆皮:出处:《纲目》拼音名:HēiD D uP 别名:黑豆衣(《江苏植药志》)。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功能主治:养血疏风。⑤《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穞豆原出《本草拾遗》,其原植物历代均有考证,但意见不一,尚无结论。
-
鲫鱼头
《*辞典》:鲫鱼头: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 Y T u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头。性味:《药对》:温。功能主治: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①《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③《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⑤《本草再新》:发痘疹。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
菊花苗
《*辞典》:菊花苗:出处:《得配本草》拼音名:J HuāMi o别名:玉英(《金匮玉函方》)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幼嫩茎叶。同花浸酒(加南枣、杞子更妙)治头风眩晕欲倒。作羹、煮粥亦可。附方:①治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结:白菊苗,捣末。(《遵生八笺》菊苗粥)③治女人阴肿: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
李树胶
《*辞典》:李树胶:出处:《纲目》拼音名:LǐSh Jiāo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树脂。在李树生长繁茂的季节,收采树干上分泌的胶质,晒干,除去杂质。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治目翳,定痛消肿。附方:透发麻疹:李树胶五钱。(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摘录:《*辞典》
-
梅花刺果
《*辞典》:梅花刺果: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M iHuāC Guǒ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夏、秋季采。性味:性温,味苦酸。功能主治:去翳。附方:治目翳多泪:梅花刺果一两;(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摘录:《*辞典》
-
象胆
治目生翳障,疳积,疮肿。外用:点眼或涂疮。附方:治内障目翳:象胆半两,鲤鱼胆七枚,熊胆一分,牛胆半两,石决明(捣研)一两,麝香(研)一钱。(《圣济总录》四胆丸)各家论述:①《纲目》:象胆明目,能去尘膜也,与熊胆同功。今世治疳证、痨瘵传尸多用之,总取其苦寒能杀疳虫、痨虫,兼除脏腑一切热结也。
-
小无心菜
《中医大辞典》·小无心菜:小无心菜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湖南药物志》记载的铃铃草之别名。性味归经:辛、苦,凉。功能主治:止咳,明目,清热解毒。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蚤缀的全草。聚伞花序,疏生枝端;苞片和小苞片叶质,卵形,密生柔毛;8毫米,有时达1厘米,密生柔毛或腺毛:萼片5,披针形,长3~
-
绣线菊根
《*辞典》:绣线菊根: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Xi Xi nJ Gēn别名:火烧尖、土黄连(《贵州民间药物》)。叶互生,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3~②光叶绣线菊,又名:细叶米筛花。功能主治:止咳,明目,镇痛。治咳嗽,眼赤,目翳,头痛。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头痛。②治风眼目翳:土黄连二钱,冰片五分,人乳三钱。
-
羊髓
功能主治:益阴补髓,润肺泽肤,清热解毒。治虚劳羸弱,肺痿,骨蒸,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痈疽,疮疡,目赤,目翳。附方:①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熟羊脂五两,熟羊髓五两,白沙蜜五两(炼净),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合。(《饮膳正要》羊蜜膏)②治消渴口干,濡咽:羊髓二合,白蜜二合,甘草一两(炙,切)。
-
异叶青兰
《中医大辞典》·异叶青兰:异叶青兰为中药名,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青海常用中草药》记载的白花夏枯草之别名。《*辞典》·异叶青兰:拼音名:YìYèQīnɡLán英文名:HERBADRACOCEPHALIHETEROPHYLLI别名:吉孜青保(藏名)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heterophyllum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
玉屑
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 Xi 别名:白玉屑(《中国医学大辞典》)。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①《别录》: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④《本经逢原》:研细水飞,去目翳。附方:①治小儿惊啼:白玉二钱半,寒水石半两。(《圣惠方》)②治痃癖,往来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儿:白玉、赤玉等分。
-
自扣草
化学成分:本品含原白头翁素。《中华本草》·自扣草: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ZìKòuCǎo英文名:HerbofCantonButtercup别名:鹿蹄草、鹿啼草、自蔻草、小回回蒜、假芹菜、千里光、自灸草、野芹菜、点草、田芹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禺毛茛的全草。性味:味微苦;有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肝明目;
-
圣效散
《圣济总录》卷十八:组成:马棘叶3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夏月取马棘青叶,与干末同捣,捏作饼子,晒干再为细末。《魏氏家藏方》卷九:组成:炉甘石1两(火煅),黄连半两,海螵蛸4两(水浸7日,每日换水),青盐(别研)1两,白矾(枯)1两,虢丹(水飞)1两,轻粉1两。主治:目赤,目翳。主治:诸般风热,风痒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