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陵
大陵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大陵穴的取法:大陵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仰掌取穴。通过腕横韧带前成是掌长肌腱,其深面正对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大陵配曲泽、内关,治心胸痛。
-
心主
大陵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大陵穴的取法:大陵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仰掌取穴。通过腕横韧带前成是掌长肌腱,其深面正对腕管内的正中神经。中冲穴·心主:心主即中冲穴。
-
鬼心
概述:鬼心为经穴别名。所属部位:腕鬼心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韧带与腕骨共同构成腕管,管的后壁为腕关节前面的筋膜。通过腕横韧带前成是掌长肌腱,其深面正对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另有针刺大陵穴,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有使之规则化的倾向。
-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支脉:②沿胸内出胁部,③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④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⑤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⑥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
-
郄门
曲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郄门穴的取法: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郄门有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郄门穴针刺以治疗急性血证和心胸痛为主。
-
四白
四白位于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曲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郄门穴的取法: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郄门有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
间使
概述:间使为经穴名(JiānshǐPC5)。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在掌长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入指浅屈肌,穿正中神经,或经该神经的两侧,深进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间使穴主治心悸,心痛;
-
太陵
概述:太陵为经穴别名。位于掌后腕横纹上,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功能主治:有清心宁神,和胃宽胸、清营凉血作用。如心痛、心悸、心烦、心肌炎、失眠、精神病、癫狂、胃炎、骨痛、呕吐、呕血、胸中热痛、身热头痛、目黄、目赤痛、喉痹、咽干及腕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配上脘、足三里治呕吐胃痛;
-
内劲一指禅
(2)功式:双手中指相对向胸前慢慢揽拢,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臂平行,相距约10cm,掌心朝下,手指成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曲池”穴,左手“外劳宫”对准右臂“少海”穴。6.力劈华山(1)起式: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两手腕交叉于胸前约10cm处,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上缺口对“天突穴,指尖朝上。
-
手针
手针指针刺手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手针穴位综合手部的经穴、奇穴和按摩用穴,计手背侧11穴,手掌侧7穴。
-
癫病·阴虚火旺证
定义:癫病·阴虚火旺证(depressivepsychosiswithsyndromeofexuberantfireduetoyindeficiency)是指阴精亏损,虚火亢旺,以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躁,不寐,形瘦面红,口干,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癫病证候。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
-
手心
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等。配少泽、三间、太冲治口腔炎;劳宫(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经外奇穴名·手心:手心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或艾条灸5~诊察掌中可知腹中的寒痛或热痛。
-
十二原
五脏阴经原(俞)穴,左右各五,共10个,加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称为十二原。《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及《难经》均载十二经各有一原,称为十二原。十二经原穴表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十二原穴的作用: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于四肢部的腧穴。
-
输穴
2.五腧穴之一。腧穴(acupuncturepoint)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又是某些病痛的反应点。十二经各有一个输穴,即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柬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
-
小天心
概述:小天心:1.推拿穴位名;2.经外奇穴名。推拿穴位名·小天心:小天心为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交处,距大陵穴五分。“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用之。”主治心痛,惊风抽搐,目视不正,高热神昏,小便不通,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一般直刺0.3~
-
狂病·火盛伤阴证
定义:狂病·火盛伤阴证(manicpsychosiswithsyndromeofblazingfireinjuringyin)是指火热炽盛,耗伤阴精,以狂躁日久,病势较缓,时而烦躁不安,时而多言善惊,恐惧不安,形瘦面红,心烦不寐,口干唇红,舌红,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狂病证候。方义:神门、大陵为心经、心包经原穴,可醒神开窍、宁心定志。
-
惊悸
惊悸的辨证分型:惊悸自觉心慌、心跳,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多梦易醒等症。随证配穴心胆气虚—胆俞,心脾两伤—脾俞,心肾不交—肾俞、太溪,心阳不振—膻中、气海,心脉痹阻—血海、内关。选穴: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膻中、玉堂、紫宫、关元、气海、三阴交、太冲、内关、神门、大陵。X线片显示:心影不大。
-
狂病·气血瘀滞证
定义:狂病·气血瘀滞证(manicpsychosis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闭阻心神,以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等为常见症的狂病证候。取水沟、神门、大陵、合谷、太冲、血海、膈俞。
-
内阳池
概述:内阳池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治疗诀》。位置:位于掌后横纹大陵穴上1寸处。功能主治:主治口腔炎、咽喉痛、鹅掌风、小儿惊风筹。刺灸法:—般直刺0.5~或艾条灸5~
-
同精导气
同精导气为针刺术语。《聚英·东垣针法》:“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神门、大陵,同精导气,以复其本位。”用徐入徐出之法,引导营卫之气往来贯注,复其常态,谓之同精导气。《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
固睛明目丸
处方:大黄耆2两,大熟地1两,大丽参5钱,白术6钱,远志5钱,蒺藜8钱(炒),柏子仁1两,知母肉4钱,覆盆子1两,菟丝子1两,枣仁5钱,磁石5钱,车前子5钱,甘草3钱。先略刺上星、人中、阳白、神庭,另服固睛明目丸十余剂,而视物不甚歪斜,但头晕如故,又服柏子坠痰丸,刺头维、后顶、大陵数次,头晕止,视物正常。
-
肘曲泉
肘曲泉为经穴别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穴,五行属土。如寒热、风眩头痛、耳聋、目黄、项痛颊肿、齿龈疼痛、瘰疬、上肢不举、尺神经痛、肘关节炎、舞蹈病、癫痫、瘈疭、精神分裂症等。配合谷、大陵、神门、行间、心俞治精神病。一般直刺0.3~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正常人小海穴,可使阑尾蠕动增强。
-
倒马针法
倒马针法指在邻近部位取2~3穴,用两针或三针并列方式,以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如:先在内关施针,然后于同侧大陵或间使再刺一针,就形成了“倒马针”。见《董氏奇穴针灸学》。
-
数经互用配穴法
数经互用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数经穴位间的配合应用。多用于四肢痿痹等。如腕关节痛,取手少阳经阳池,手阳明经阳溪,手厥阴经大陵等穴,肩关节痛,取手阳明经肩髃,手少阳经肩髎、手太阳经肩贞等穴均是。
-
小儿发痧
小儿发痧为病证名,见《寿世保元》卷八。刮紫官、膻中、中脘、中庭及刺间使、大陵穴。方用金花散、薄荷汤、藿香汤等。《痧胀玉衡·寒痧辨》:“若一有食积血阻于中,而服大寒之饮,则食不消、积不行、血不散,而痧毒反冰伏凝阻于中,未有得宁者矣…治法,用钱刮两臂臑穴、两曲池穴,用针刺中魁、大骨空、小骨空穴。”
-
掌束骨下
掌束骨下针灸穴位名。一说指阳池穴,一说指大陵穴。《素问·骨空论》:“掌束骨下灸之。”
-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指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单侧共9穴。
-
清心
清心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富。是治疗热性病邪入心包的方法。针灸常选用人中、大椎、合谷、曲泽、十宣或十二井穴、大陵、劳宫等穴,针用泻法,并可点刺出血。清心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宫。热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高热、烦躁不安、舌质绛、脉细数等,可用清宫汤使心包热邪向外透达而解。
-
心主手厥阴之脉
心主手厥阴之脉为早期经脉名。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
-
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
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为早期经脉名。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
-
手掌后白肉际穴
概述:手掌后白肉际穴为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位置: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白肉际处,与经穴大陵同位(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刺灸法:直刺0.2~或艾条灸5~
-
闷痧
痧证病发晕闷倒地者。《痧胀玉衡·闷痧》:“痧毒中心,发晕闷倒地,一似中暑、中风,人不知觉,即时而毙。治法,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如发晕不醒,扶之不能起,审脉辨证,先用药数剂灌醒,然后扶起放痧,渐为调治。刮痧取紫宫、膻中、中脘、中庭,并刺间使、大陵穴。方用金花散、薄荷汤、藿香汤等。
-
挑割疗法
在背部或穴位上挑破血眼,然后向内深入,用针挑出一些纤细的皮下纤维样物,称之为挑治疗法。2.手掌部位(二)体表位置:自神门穴至无名指与小指间隙方向1.5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斜向食指根部长约1.5厘米。3.取重强刺激手法。4.保持被挑治和割治部位清洁,挑治和割治后3-5天内不要洗澡。针刺后挤出黄色液体,不可出血。
-
涤痰
涤痰为祛痰法之一。即荡涤顽痰。如实热老痰,发为癫狂,症见痰稠便秘、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针灸常选用丰隆、内庭、行间、大陵、上脘等穴。针用泻法。涤痰法较为峻烈,虚人慎用,孕妇尤忌。
-
十三穴
十三穴即十三鬼穴,指治疗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出《千金要方》。即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子的阴下缝穴或女子的玉门头穴(鬼藏)、曲池(鬼腿)、舌下中缝穴(鬼封)。
-
原
阳经于五输穴外另有原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如太渊(肺),神门(心),大陵(心包),太白(脾),太冲(肝),太溪(肾),合谷(大肠),腕骨(小肠),阳池(三焦),冲阳(胃),丘墟(胆),京骨(膀胱)。《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
十三鬼穴
历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子的阴下缝穴或女子的玉门头穴(鬼藏)、曲池(鬼腿)、舌下中缝穴(鬼封)等十三穴。
-
原络配穴法
指原穴与络穴相配伍使用的配穴方法。又称主客配穴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