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阴
2.经外奇穴名。是男女外生殖器与尿道口的统称,是排尿和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经及娩出胎儿的器官。《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主要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剖腹产术、子宫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宫外孕)、卵巢囊肿切除术、膀胱及输尿管取石术、鞘膜翻转术、输精管结扎术的针麻用穴。
-
阴汗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宜安肾丸、小安肾丸。”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凡大惊大恐大惧,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则如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必多有汗出者,是岂非气去而然乎?”
-
下阴
下阴为人体部位名,即前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二阴指外生殖器(前阴)和肛门(后阴)。见《素问·金匮真言论》。
-
后阴
后阴(anus)即“二阴”之“肛门”。肛门又名魄门、谷道。是大肠的下口,粪便排出的器官。《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的开合由心神支配,又与前阴同为肾之开窍,饮食糟粕的排出与脾的运化、肺的肃降、以至肝的疏泄作用均有密切关系,而魄门把浊物糟粕排出体外,亦有利于五脏的正常气化活动。
-
阳缩不伸
概述:阳缩不伸为症状名。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睾丸上缩,及妇人阴户急,痛引少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谓足厥阴之筋伤于寒则阴缩也,宜吴茱萸内消散。因少阴直中,或大吐大泻而阳气外脱,宜回阳固脱,用大固阳汤,四逆汤加人参、肉桂。因阳明热邪陷入厥阴所致,症见腹满便秘、烦热口渴、脉实有力。
-
阴缩
寒证居多。辨证论治:因寒入厥阴所致者,宜温散厥阴寒邪,用吴萸内消散、当归四逆汤等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谓足厥阴之筋伤于寒则阴缩也,宜吴茱萸内消散。因少阴直中,或大吐大泻而阳气外脱,宜回阳固脱,用大固阳汤,四逆汤加人参、肉桂。因阳明热邪陷入厥阴所致,症见腹满便秘、烦热口渴、脉实有力。
-
二阴
概述:二阴:1.经络名,指少阴。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手少阴心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代号KI。
-
阴胞
阴包穴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阴胞穴主治病证: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现代又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遗溺,尿闭,盆腔炎,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
阴包
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此穴在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曲泉穴直上4寸,当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凹陷中,犹如阴部之虚大有容之处,为足厥阴肝经潜行于双腿内侧,治腰尻引小腹痛、遗尿、失精、小便难诸病之涉及脬者。阴包穴主治妇科病:月经不调。
-
精室
概述:精室:1.经穴别名;溺窍内通于膀胱,精窍则内通于胞室,女子受胎,男子藏精之所,尤为肾之所司,故前阴有病溺窍者,有病精窍者,不可不详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精窍上通精室,是生殖系统。女子胞是女性内生殖器官,而精室则为男性内生殖器官。精道:排出精液的通道。子系:又名子之系、睾系、阴筋。
-
阴寒
概述:阴寒:1.病证名;辨证论治:治宜温肾散寒。用金匮肾气丸加鹿茸、十补丸、加减内固丸等方。因肝经湿热所致者,前阴、睾丸、尻臀皆冷,恶寒喜热,阴汗如水,前阴痿弱,小便有余滴。用固真汤、柴胡胜湿汤等方。又有厥疝证,厥气上冲心腹、囊冷囊缩,宜用吴茱萸汤。治宜燥湿导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羌活、防风等。
-
宗筋
宗筋指腹部正中及脐旁的大筋,其下方聚于生殖器,主要功能是约束骨节,使关节能正常活动。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谓阴髦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上络胸腹,下贯髋尻…”《素问·痿论》:“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宗筋聚于前阴,故《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以宗筋代指阴茎及睾丸:“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
-
阴囊汗
是指仅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或当归龙荟丸及二妙散俱效。《兰室秘藏》用清震汤、固真汤治阴汗,两丸如冰,前阴痿弱,小便黄,余沥臊臭,亦属湿热之症。《奇效良方》卷四十五:“前阴如冰冷,并阴汗,两脚痿软无力。”宜补肝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宜安肾丸、小安肾丸。”
-
猪膏发煎
别名:膏发煎(《伤寒总病论)卷五)。谷气实,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由大劳大热交接,交接后入水所致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积聚癥瘕。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阳明不能升发谷气上升,变为浊邪,反泄下利,子宫受抑,气不上通,故从阴户作声而吹出。猪脂补下焦、生血、润腠理;
-
毛际
毛际(monspubis)为体表部位。又称阴阜。是指妇女前阴隆起的长有阴毛的脂肪垫。(毛际是指男女生殖器前阴上方的阴毛边际。)《黄帝内经素间·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
-
阴纵
又称茎纵。病因病机:多由肝经湿热所致。症状:《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由前阴受热,则玉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或与股相磨难行,甚至两胁气逆上,手足倦弱。”用柴胡胜湿汤、小柴胡汤加黄连或黄柏、龙胆泻肝汤等方。甚者用三一承气汤。若肿挺减轻而坚块不消者,可用青皮配以散风药。
-
中医男科学
中医男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认识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发病规律,研究用中医药防治男子专有疾病以及研究男性性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汉代武威医简记载了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及前阴疾患。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举凡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精液病变、前阴病证以及其他男子杂病均有论述。
-
解脊窬
解脊窬主治病证: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肛门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
-
玉环俞
玉环俞主治病证: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肛门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
-
急脉
急脉穴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气偏坠,茎中痛,阴挺,股内侧痛,疝气,小腹痛,少腹痛,月经不调,阴茎痛,腿痛,睾丸痛,外阴肿痛,现代又用急脉穴治疗睾丸炎,鞘膜积液,子宫下垂,子宫脱垂,睾丸鞘膜积液,阴部肿痛等。仰卧取穴。一般直刺0.5~急脉乃厥阴之大络,为睾丸之系带,治癫疝可灸之,不可刺。
-
白环俞
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肛门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又名“玉房俞”。
-
环俞
环俞主治病证: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肛门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
-
玉房俞
玉房俞主治病证: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肛门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
-
外生殖器穴
外生殖器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即前阴穴。位于人中沟上端。主要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剖腹产术、子宫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宫外孕)、卵巢囊肿切除术、膀胱及输尿管取石术、鞘膜翻转术、输精管结扎术的针麻用穴。一般斜刺O.l~
-
阴处
概述:阴处:1.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暗处·阴处:阴处是指暗处。《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前阴部位·阴处:阴处是指前阴部位。
-
肾开窍于二阴
“肾开窍于二阴”主要是指肾和大小便的关系。二阴,即前阴(外生殖)和后阴(肛门)。因肾主水,调节水液代谢,这一功能的产生主要和命门之火的气化功能有关。只有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水液的分布、排泄才能各走其道。如肾水不足,可使大便干燥秘结,或小便量少;命门之火不足,又可引起泄泻或小便不禁等病症。
-
马口异位
定义:马口异位(hypospadias)是指以尿道口不在龟头正中处为主要表现的男性前阴疾病。马口异位相当于西医的尿道下裂。
-
济阴纲目
概述:《济阴纲目》为中医妇产科著作。本书是在《证治准绳·女科》一书基础上加以整理改编而成。1665年汪淇氏重订为十四卷,内容未变,仅加评注,为今之通行本。主要内容:书中分为调经、经闭、血崩、赤白带下、虚劳、积聚癥瘕、求子、浮肿、前阴诸病、胎前、临产、产后及乳病等13门,每门又分列多种病证,有论有方。
-
女科经论
《女科经论》妇产科著作。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如将热入血室证、血分证、水分证、咽中证、癥瘕痃癖证、乳证、前阴诸证及夜梦鬼交等证一概归入“杂证门”中。
-
妇科心法要诀
《妇科心法要诀》为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44~清·吴谦等编。卷44调经及经闭诸证;卷45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46胎前诸症;48生育及产后;卷49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正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比较简要。
-
妇人规
《妇人规》为书名。明·张介宾撰。内容共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子嗣、癥瘕及前阴10类,论述妇科诊治法则。另有《妇人规古方》1卷(即《景岳全书》第61卷),与本书互参。现存清刻《景岳全书》本。
-
大衄
概述:大衄为病证名:1.口、耳、鼻皆出血;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九窍出血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腑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
-
断下渗湿汤
处方:樗根皮(炒黑)1两,生茅术1钱,生黄柏1钱,地榆(炒黑)1钱5分,楂肉(炒黑)3钱,银花(炒黑)1钱5分,赤苓3钱,猪苓1钱5分。功能主治: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地榆得先春之气,木火之精,去瘀生新;苏木、黄柏、赤苓、猪苓开膀胱,使气分之湿热,由前阴而去,不致遗留于血分也;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
产后遗粪
概述:产后遗粪(puerperalincontinenceoffeces)为病证名。或大便由前阴排出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四。病因病机:多因平素脾肾虚寒,产后益虚,中气虚弱,肾失开合,摄纳无权,故产后不自觉遗粪。治疗: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遗,方用《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合四神丸。
-
立消汤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立消汤:处方:银花15~15克元参9克苡仁12克茯苓12克功能主治:治下肢溃疡。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洞天奥旨》卷十四:组成:蒲公英1两,金银花4两,当归2两,玄参1两。主治:痈疽发背,或生头项,或生手足臂腿腰脐之间、前阴粪门之际,以及肺痈、肠痈。
-
甜葶苈丸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二:方名:甜葶苈丸组成:甜葶苈2两(隔纸炒令紫色),川芒消3两,椒目2合(微炒去汗),水银1两(以少枣肉研令星尽),汉防已1两,海蛤1两(细研)。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后入葶苈、杏仁再研匀调,浸皂荚酒为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
蟹爪饮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九:方名:蟹爪饮别名:千金神造汤组成:蟹爪1升,甘草2尺,阿胶3两。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此即前下血方中蟹爪汤于中除去桂心,加用甘草、阿胶也。此用阿胶专补荣血,甘草专培胃气。2.《重庆堂医学随笔》:蟹爪尖专下死胎,汀草奠安中气,不使尸气上乘,阿胶滑利前阴。
-
中医痰病学
中医痰病学是研究广义痰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学说。今人朱曾柏《中医痰病学》一书,提出痰病痰证的体征特点是:(1)久病不衰,病症自发自愈,年龄多在中年以上;(3)皮肤油垢,前阴、腋窝、手足心分泌物增多,秽气较大,或面色光亮如油;(10)大便秘结不爽,粪便并不干燥,或大便粘裹痰涎;
-
九宫
概述:九宫:1.九窍;2.古代将八方及中央定为九宫。包括耳二、眼二、鼻孔二、口、前阴、后阴。出《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当太一从一宫转向另一宫的那天为节气交换之日,如当天和前后几天的气象变化,就可据此预测风雨是否调和、水旱等灾害是否发生,以及将流行什么疾病。八方之风,符合季节时令为实风,可资生万物;
-
下横
下横为横骨穴之别名。为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仰卧取穴。主治前阴、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遗精、阳痿、疝气偏坠、遗尿、癃闭、经闭、少腹痛、脱肛、腰痛等。一般直刺0.5~本穴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针麻,可减轻切皮时的疼痛反应。2.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
-
甬泉
甬泉即涌泉。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本经井穴,五行属木。泉:水泉。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等。
-
悬痈饮
《仙拈集》卷四:方名:悬痈饮组成:大粉草4两(水浸,火炙3次),甘草3两,当归3两。主治:悬痈。在肛门、前阴根后两相交界处,初起如松子大,渐如莲子粗,数十日后如桃李样。用法用量:每用3钱,好酒化膏空心下。未成即消,巳成即溃,溃即敛。制备方法:水3碗,煎1碗,去滓,再煎稠膏。
-
水通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伤寒小便不通:支沟、水通、阴谷。”水道为经穴名(ShǔidàoST28)。出甲乙》。属足阳明胃经。有清湿热、利膀胱的作用。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腹胀满、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痛经等。或温灸10~
-
水源
水源为经穴别名。《外台秘要》:“水源即水泉。”穴属本经郄穴,能治小便淋沥的水病,故名。位于跟区,太溪(KI3)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主治妇科、前阴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妬乳、小便淋沥、疝气偏坠、腹中痛、目昏花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膀胱痉挛等。
-
白还
白还即白环俞。白环俞为经穴名(BáihuánshūBL30)。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俞:俞穴。俯卧取穴。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
-
地卫
地卫为涌泉之别名。地冲为经穴别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本经井穴,五行属木。泉:水泉。仰卧取穴。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等。
-
阴骨
阴骨即阴谷。《琼瑶神书·卷四》:“阴骨在膝内,转骨弯大筋,上面小筋取,一寸要针行。”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
包茎
阴茎头完全被包皮包裹,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及阴茎头,称为包皮过长。这种包茎称为继发性包茎,需作包皮环切术。包茎病人包皮被翻转至阴茎头上方,若未及时复位,便可使狭小的包皮口在冠状沟形成一狭窄环,阻塞阴茎头、包皮的静脉及淋巴回流,而引起包皮水肿,包皮水肿后使狭窄环愈来愈紧,形成恶性循环。
-
谿谷
谿谷为经穴别名。本穴善治子宫脱垂、奔豚和疝气等,有返本归根、理复还纳之功,故名。仰卧取穴。有调血室,温下焦之作用。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阳痿、奔豚等。现代多用以治疗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下垂、腹股沟斜疝等。一般直刺0.5~或温灸10~
-
子隐
子隐(undescendedtestis)是指以阴囊一侧或双侧未触及睾丸为主要表现的男性前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