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趾
概述:趾:1.足趾;足趾·趾:趾指足趾。《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热病…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得气也。”在耳尖下方的对耳 上脚后上部。耳穴·趾位于对耳 上脚的后上方,近耳舟部。主治病症:耳穴·趾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等。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𧿹趾横理三毛
^^趾横理三毛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参见大趾聚毛:大趾聚会为经外奇穴名。或释作大敦穴。位于踇趾背侧,当趾骨关节部之丛毛中。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头痛、眩晕、疝气、睾丸炎等。一般直刺0.1~
-
𧿹趾表横纹
𧿹趾表横纹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𧿹趾背侧,趾节横纹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淋病、睾丸炎、肠疝痛、腰痛。一般针0.2~0.3寸;可灸。
-
𧿹趾里横纹
𧿹趾里横纹为经外奇穴名。出《肘后方》。《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位于𧿹趾掌侧,趾节横纹之中点处。主治疝气。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𧿹趾滑膜囊炎
𧿹趾滑膜囊炎(synovitisofgreattoe)是指以𧿹指局部微红或稍肿,穿紧鞋时有受压感,活动时稍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趼子
趼(jiǎn简)子病名。指手掌、足蹠处之皮肤局限性增厚者。脚垫按其生长部位和形状之不同,又可分为月牙垫、 垫、后垫等多种。疔则有垫疔和单纯性干疔之分,其名称亦颇多,如顶趾疔、盖趾疔、垫疔、蛇头疔等。其病因、症状可参见胼胝条。治法以外治为主,可用修脚术中的起法、分法修治,同时亦可配合药物外治。
-
驱毒保脱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八:方名:驱毒保脱汤组成:当归1两,煅羊胫骨3钱,桂心1钱,生甘草1钱,黑炮姜5分,麻黄5分,明乳香5分,净没药5分。功效:活血和阳,以散其阴毒。主治:脱疽,由沉寒痼冷,阴毒搏于趾节而成。用法用量:外用活蟾蜍皮敷足趾;
-
阴独
概述:阴独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标准定位: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位于足背,第四、五跖趾关节之前方,当趾蹼之赤白肉际处。主治病症:主治月经不调、足背肿痛。刺灸法:刺法:斜刺0.3~一般直刺0.3~灸法:艾炷灸3壮;
-
足腺
(iv)后足腺(posteriormucousgland):开口于肺螺亚纲的后足背面(背后腺dorsalposter-iorgland)或后鳃亚纲的腹面(腹后腺ventralpo-steriorgland)。这些腺体的分泌物与水或空气接触即行凝固,从而具有维持形状的作用,特别是海蜗牛之足腺分泌物能形成含有空气的泡,在足的内面附有许多这种气泡,以使身体浮出水面。
-
足阳明穴
足阳明穴经外穴名。据《千金翼方》灸煨退风半身不遂法载,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缝。即在足背,当一、二趾趾缝端直上3寸处。一说在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小指
概述:小指为人体部位名:1.手的第五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足的第五趾·小指:小指为足的第五趾,即末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
秧鸡
《*辞典》:秧鸡: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YānɡJī别名:水鸡,秋鸡(《动物学大辞典》)。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两翼表面大半灰褐,下体褐色,两腋具白斑;食蚯蚓,昆虫、植物嫩芽等。生境分布: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迁福建、广东一带越冬。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
足少阳穴
足少阳穴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不安,身躯习习也,刺足少阳治阳,在足上第二指本节后一寸是。”所指似为足少阳胆经之临泣穴。也有说在足背第二趾正中线第二跖趾关节之后方1寸处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甲下外生骨疣
概述:甲下外生骨疣(subungualexostosis)呈单发性纤维性和骨性结节,从甲下趾骨远端突出,最常见于大拇趾,偶亦见于其他足趾端,特别是小趾。疾病名称:甲下外生骨疣英文名称:subungualexostosis别名:指甲下外生骨疣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结缔组织肿瘤ICD号:L60.8流行病学:甲下外生骨疣主要发生于12~
-
脚湿气·湿热下注证
定义:脚湿气·湿热下注证(tineaped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diffusing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于足部,以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脚湿气证候。是指发生于足跖趾丫,以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足跖水疱,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主要表现的癣病。属真菌皮肤病。
-
足中冲
足中冲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足第三趾趾腹前端。左右计2穴。主治癫痫、心力衰竭、头痛。一般针0.2~0.3寸。
-
脚湿气·血虚风燥证
定义:脚湿气·血虚风燥证(tineapediswithpatternofwind-drynessduetoblood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脱屑,舌质淡红,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脚湿气证候。又称“田螺疱”。是指发生于足跖趾丫,以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足跖水疱,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主要表现的癣病。属真菌皮肤病。
-
食伤名灸
食伤名灸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足底趾侧缘,第二跖趾关节处。左右计2穴。主治嗳腐痞满、腹痛、呕吐、伤食等。一般灸10~15壮。
-
刺猬亚科
刺猬亚科是食虫目猬科的1亚科。吻尖而长,耳眼均发育正常;前后足均具5趾,少数种类前足4趾;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带。栖山地森林、草原、农田、灌丛等,昼伏夜出,取食各种小动物,兼食植物,有时危害瓜果。
-
鸡眼和胼胝
概述:鸡眼和胼胝是皮肤由于长期受挤压或受摩擦而发生的角质性增生。胼胝常为职业性标志,多无症状,不影响功能,严重者可出现皲裂。临床表现:一、鸡眼1.损害为豌豆大小、微黄的圆锥状角质增厚。二、胼胝1.损害为淡黄色、扁平或稍隆起的角质增生性斑片或斑块,边缘不清楚,表面光滑,皮纹清晰;2.药物剥脱角质物;
-
鸨肉
《*辞典》:鸨肉: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BǎoR u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后颈基处棕栗色,上体其余部分,大都为淡棕色,布满粗阔的黑色横斑,粗斑之间,更杂以虫蠹状黑斑。翼阔大,小、中覆羽灰而具白端,大覆羽和大部分的三级飞羽纯白,次级和初级飞羽黑褐而基部白色;性味:《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
胫神经损害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描述:胫神经由L4-S3组成,支配小腿三头肌、腘肌、跖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和足底所有短肌。症状体征:临床表现足和足趾不能跖屈,足尖行走困难,足内翻力弱。感觉障碍主要在组底部。
-
白肉
白肉指掌(或跖)与指(或趾)腹(阴)面的肉。与其背(阳)面的肉相对而言,色泽较白,因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子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
-
足厥阴穴
足厥阴穴经外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治卒(疒^颓)…又灸足厥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三壮,在足大指本节间。”《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定位在足拇趾背侧中线,跖趾关节部,灸治消渴,(疒^颓)疝等。
-
赤羽氏现象
赤羽氏现象是经络现象研究方法之一。赤羽幸兵卫于1950年在自身患重度高桃体炎卧床期间,偶然发现其左脚趾尖虽然被水烫伤并产生一个一个大泡,、但却没有疼痛的感觉,以为这可能是联系扁桃体与足趾之间的胃经的某种变化所致。预先告诉患者,在一旦感到热时,便立即报告。
-
勒法
勒法推拿手法名。用屈曲的食、中两指紧夹患者手指(趾)根部,迅速滑出指(趾)端。常用于指、趾麻木、屈伸不利之症。
-
遗尿灸
遗尿灸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足踇趾背侧腓侧缘及第二趾背侧胫侧缘,与踇趾中节之中央相平之二点是穴。左右计4穴。主治遗尿。一般灸5壮。
-
青蛇头
青蛇头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多发于手、足指、趾部,因邪毒留结或因外伤染毒所致。证见:患趾部红肿剧痛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治宜清热解毒之剂,用白芷散、黄连解毒汤加减内服,外敷蜈蚣散。或参痈、疽相关条。
-
指甲
指甲解剖结构名。手指足趾的爪甲。《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与其它动物的蹄和钩爪相同,都是表皮角质层的变形物,有保护指(趾)端等作用。指甲的后缘嵌入皮内的部分叫甲根,甲根基部的生发层是指甲的生长点,可使指(趾)甲继续生长。围绕甲根及甲侧缘的皮肤叫甲廓。
-
本节
概述:本节:1.骨骼部位名;指掌关节或趾跖关节的圆形突起部。如二间、大都在本节前;三间、太白在本节后。《医案金鉴》:“指之后节日本节。”《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之后节日本节。”
-
托里完趾汤
《外科医镜》:组成:人参2钱,黄耆5钱(生),远志3钱(去心),金银花1两,茯苓3钱,牛膝3钱,钗石斛3钱。主治:足趾疔毒已溃。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三焦区
三焦区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根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前二十分之九点作一横线;主治耳鸣,咳嗽,胁痛,小便癃闭。为足针麻醉穴。如作针麻,可在有针感后接电麻机,诱导10分钟左右,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湿、出汗、流涕,胫骨前肌肌腱由紧张变松弛即可进行手术。
-
突厥雀
《*辞典》:突厥雀: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TūJu Qu 别名:鹅鸠、寇雉(《尔雅》),沙鸡(《尔雅义疏》)。头顶后部及后颈棕灰;初级飞羽大都为蓝灰色,第一枚形特尖长,末端呈丝状。外侧尾羽羽端缀白。覆腿羽和尾下覆羽白色;主食植物种子。生境分布:繁殖于新疆、甘肃、内蒙古一带;性味:《纲目》:甘,热,无毒。
-
目区
目区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跟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后7/20作一横线;主治目赤肿痛。为足针麻醉穴。一般直刺0.3~如作针麻,可在有针感后接电麻机,诱导10分钟左右,待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湿出汗、流涕,胫骨前肌肌腱由紧张变松弛即可进行手术。
-
肺区
经外奇穴名·肺区:肺区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跟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前7/20作一横线;主治咳嗽、胁痛。一般直刺0.3~如作针麻,可在有针感后,接电麻机,诱导10分钟左右,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湿、出汗(或流涕),胫骨前肌肌腱由紧张变松弛即可进行手术。
-
膀胱区
膀胱区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跟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连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前9/20点作一横线;主治小便癃闭、鼻衄、鼻塞、耳鸣。为足针麻醉穴。如作针麻,待有针感后,诱导10分钟左右,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湿、出汗(或流涕),胫骨前肌肌腱由紧张变松弛即可进行手术。
-
脾区
脾区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根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前9/20作一横线;再从踇、次趾根之间点作与正中线相平行之纵线,纵横两线之交点是穴。主治急性胃痛、疝痛、睾丸炎、遗精、小儿惊风、中风不语。为足针麻醉穴。一般直刺0.3~
-
小肠区
小肠区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根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后二十分之九点做一横线;主治腹痛、泄泻、阑尾炎、小便癃闭等。如作针麻,可在有针感后接电麻机,诱导20分钟左右,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湿、出汗、流涕,胫骨前肌肌腱由紧张变松弛即可进行手术。
-
开郁法
开郁法为自我按摩方法。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医学入门·导引》:“其法以两手旋舞向前向后,两足作白鹭行走状,不拘数。良久,以两手极力托天,两足极力踏地,得以两手向后向下,两足十趾挽起,仰面偃腹使气下行。良久,蹲倒,以两手极力攀起脚后跟,足十趾点起,极力低头至膝下。
-
网状色素皮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网状色素皮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皮肤病。色素斑在躯干部最明显,可伸展到颈、肩、大腿等部位。有报告本病病例合并掌跖角化和断趾症样的断趾。症状体征:婴儿时开始发生斑状色素沉着,呈不规则细网状。病理生理:无色素失禁,只是在色素沉着的表皮中黑素颗粒增多。
-
五指
手指·五指:五指指手的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足趾·五指:五指指足趾。《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为书名。董氏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共有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有一定脉络可寻。穴位多沿骨缘分布,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倡导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脉治脉的方法,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血。
-
癌根1
癌根1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足跖部,第一跖趾关节向内过赤白肉际1横指,屈踇肌腱的外侧。主治食道癌、胃癌、肝癌、淋巴转移癌、慢性粒性白血病等。一般直刺0.3~或用割治法。
-
癌根2
癌根2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足跖部,第一跖趾关节向后、向内过赤白肉际各1横指处。左右计2穴。主治食道癌、直肠癌、宫颈癌、淋巴转移癌。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或用割治法。
-
小趾
小趾即第五足趾。
-
风湿挟毒证
风湿挟毒证为证候名。指因风湿毒邪侵渍肌肤,以下肢浮肿、溃疡,阴部湿疹、瘙痒、流黄水,或足趾间奇痒,妇女黄白带下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外肾吊痛
外肾吊痛病证名。阴囊部重坠之引痛者。出《世医得效方》卷三。即因阴囊部或睾丸等疾病引发之坠胀、疼痛之证候。多发于狐疝等疝气病者。治宜灸疗,取足大趾、次趾下中节横纹中灸五壮。参见狐疝条等。
-
小儿脚拳
小儿脚拳病证名。指小儿趾挛缩不能伸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小儿脚拳,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内有冷积,为风邪所乘,儿生之后,肾气不足,气血不营,故令脚指拳缩不展。”治宜益肾和血,祛风舒筋,用当归散。
-
足厥阴经筋病候
足厥阴经筋病候病证名。《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其病足大指(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痹也。”
-
捵法
捵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捵是拉长、扯平的意思。①用一手或两手握住患肢的手指或足趾作上下颤动,使患肢有如波浪起伏地抖动。②即拨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