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医学
现代中医学是中国医学从20世纪开始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针麻原理、血瘀实质、阴阳实质、脏腑实质、经络实质,辨证客观化以及中药方剂的现代研究的发展,日益增多地出现着非经典性的新概念、新观点、新学说,正孕育着现代中医理论。现代中医学的理论及其体系,将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
-
中医解剖学
中医解剖学的概念:中医解剖学这一概念在中国医学史上缺乏明确的论述。而王秉衡《重庆堂随笔》更肯定西医学的解剖内容,谓之“精思研究,不作一影响揣度语,则西士所独也”。1973年国外学者Goldbeig曾提出人体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系统cAMP/cGMP两种环核苷酸之间存在着类似阴阳的关系,就是中西医结合应用的实例。
-
王文鼎
四川江津县人。王文鼎对《千金方》、《外台》、《串雅外编》、《景岳全书》、《衷中参西录》等书所载有效方剂常应用裕如,常谓用药如用兵,医家当谙熟药性,切合病机,照顾全面。通过辨证,他诊为石疽,乃阳虚阴毒内陷,气滞血瘀所致。常服阳和汤、犀黄丸,外用鲜商陆根约一两,捣绒加少许食盐,涂敷翻花疽面,一日一换。
-
外因
2.病因分类名。跌仆、虫兽伤、烧伤、冻伤等称为外伤病因。现代中医学中很少用“不内外因”来归类,而将内因、外因之外的病因概括为“其他病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但较早提到三因的是东汉的张仲景,立论有所不同。
-
三因
三因是三类不同致病因素的合称。现代中医学中很少用“不内外因”来归类,而将内因、外因之外的病因概括为“其他病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
外感热病
泛指外感热病。《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分别选用(或合用)解表、疏卫、清气、凉营、凉血、和解、育阴生津、通下、开窍、息风、回阳固脱、通下等法。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
-
不内外因
不内外因为病因分类名,三因之一。指内因、外因以外的另一类致病因素。如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外伤、虫兽所伤,以及溺水等多种致病因素。现代中医学中已很少用此分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
中医系统论
是以经典中医学的系统论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系统科学进行研究和发展而形成的,既是系统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分支学科,又是现代中医学新兴的理论学科。中医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系统规律,它的进一步发展将建立起医学系统论和医学系统工程,并在临床上发挥理论和方法的作用。
-
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中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理论现代化,即吸收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掘、整理、阐明经典理论的科学精华,研究和解决经典学说提出而没有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开拓和探讨经典理论所未包括的医学问题,把经典理论提高到现代水平,建立新的中医理论,逐步形成现代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