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息肉
是指寄居于人体组织上的赘生物,一般表面光滑、触之柔软而不痛,多发于鼻腔或肠腔内壁,多为良性。《黄帝内经灵枢·水胀》:“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如鼻瘜肉:《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附着鼻间,生若赘疣,有害于息,故名息肉。”
-
结肠息肉
概述: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
喉息肉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喉息肉(laryngealpolypus)是指以咽喉异物感或梗阻感,或吞咽不利,咽喉有赘生物,表面光滑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喉部其它部位(如假声带、喉室、杓状软骨间切迹、小角结节和声门下腔)也可发生,但发病率低。亦偶有呈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息肉样变者,即称之为慢性肥大性息肉样喉炎。
-
肠息肉病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息肉是指任何起源于胃肠粘膜表面并凸入腔内的病变。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包括色斑息肉综合征、儿童型直肠息肉、结肠与直肠腺瘤、结肠家族性息肉病等。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
-
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活组织检查术适应证1、声带息肉或喉部良性肿物摘除。手术器械同直接喉镜检查法。6、会厌囊肿摘除直接喉镜沿舌根进入喉咽,即可见到生长于会厌舌面各部位的囊肿,选用较大的杯形平钳或杯形翘头钳,咬住囊壁将其撕破摘除(图2)。2、会厌囊肿和喉部活检后须注意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会自行停止;
-
直接喉镜下活组织检查法
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活组织检查术适应证1、声带息肉或喉部良性肿物摘除。手术器械同直接喉镜检查法。6、会厌囊肿摘除直接喉镜沿舌根进入喉咽,即可见到生长于会厌舌面各部位的囊肿,选用较大的杯形平钳或杯形翘头钳,咬住囊壁将其撕破摘除(图2)。2、会厌囊肿和喉部活检后须注意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会自行停止;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3或伴软骨瘤等肠道外肿瘤。4.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结肠布满息肉,活检可确诊。治疗:1.单纯结肠或结肠息肉为主,可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腹部造瘘或回肠贮袋成形直肠吻合术,定期随诊,检查直肠残端粘膜情况。5.中医中药内服外治灌肠等。A氨甲苯酸A甲硝唑A硫酸庆大霉素B氯化钾B葡萄糖B维生素CC人血白蛋白C复方氨基酸
-
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法
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活组织检查法适应证1、声带息肉摘除以选择较合作、喉腔及声带能清楚暴露的病人为宜。手术图解图1转式间接喉钳图2固定式间接喉钳图3间接喉镜息肉摘除术手术器械间接喉钳有两种:一种是由钳柄和一套不同式样的钳头组成,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钳头自由装卸,并可以自由转动与柄杆成不同的角度(图1)。
-
间接喉镜下活组织检查法
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活组织检查法适应证1、声带息肉摘除以选择较合作、喉腔及声带能清楚暴露的病人为宜。手术图解图1转式间接喉钳图2固定式间接喉钳图3间接喉镜息肉摘除术手术器械间接喉钳有两种:一种是由钳柄和一套不同式样的钳头组成,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钳头自由装卸,并可以自由转动与柄杆成不同的角度(图1)。
-
纤维喉镜手术
纤维喉镜手术适应证1、摘除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手术方法1、按常规方法插入纤维喉镜,暴露声带小结、息肉或喉部新生物。张开钳口,将小结或息肉纳入钳口内,钳头尽量靠近病变基底部,关闭钳口,咬住病变组织后,轻轻上提钳子,小结、息肉即可摘除。注意事项1、分泌物或血迹使镜面模糊时,吞咽动作后常可使镜面再现清晰。
-
显微喉镜手术
显微喉镜手术适应证1、摘除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乳头状瘤等细小病变。3、病变范围局限的乳头状瘤、血管瘤,可行显微喉镜下激光治疗。2、喉部有新生物者,应作喉侧位x线摄片,并注间声门裂大小,声门较狭者,术前酌情行气管切开术。分离过程中若囊壁破裂,囊液外溢,则应以杯形钳经切口尽量咬除囊壁组织。
-
胃、十二指肠息肉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描述: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在胃肠道产生的突出腔内的炎性新生物,一般属良性病变,但是容易复发。症状体征:腹胀,上腹部不适,可有反酸,嗳气。鉴别诊断:胃息肉本身病理上可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30%~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
-
阴中生息肉
阴中生息肉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此由胞络虚损,冷热不调,风邪客之,邪气乘于阴,搏于血气,变而生息肉也,其状如鼠乳。”其治疗,《肘后备急方》卷五载述治阴中息肉突出,用醋浸乌头三日后,以此浸液外洗息肉。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摘除法。
-
脐部肠系膜导管息肉
疾病别名脐息肉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脐部肠系膜导管息肉又称脐息肉,由脐肠系管部分未完全闭合或由于残留肠粘膜而引起,可有粘液、浆液、血性及少许粪便排出,日久排出物刺激周围皮肤形成不易愈合的皮炎。疾病描述脐部肠系膜导管息肉是属于神经组织的肿瘤,但应限于皮肤内神经成分的异常增生,不包括外伤性神经瘤。
-
绒毛状腺瘤
概述:在临床上此病也称绒毛状腺瘤,不同于息肉状腺瘤,其特点是腺瘤隆起于肠壁不十分突出。由于肿瘤细胞的异常功能而致大量液体及粘液排出。检查:临床诊断中大多数乳头状腺瘤经直肠指检、直肠镜或结肠镜检发现。发现乳头状腺瘤要进行仔细扪诊全腺瘤,质地均匀而很软的,属良性结构的可能性较大。
-
非典型息肉样皮肤纤维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非曲型息肉样皮肤纤维瘤系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命名的一种皮肤肿瘤,是皮肤纤维瘤的一个变型。肿瘤发生于下肢,呈息肉状,以短蒂与浸润性的基底相连接,组织病理呈典型的皮肤纤维瘤样变化。
-
声带小结及息肉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皆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类型,其病因与慢性喉炎相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声哑,大的声带息肉可致喉鸣及呼吸困难。用药原则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蒸气中雾化吸入治疗一周,辅以各类含片。手术前后酌情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有肿瘤可疑者应包括“A”、“B”、“C”。
-
摩头散
《千金》卷十三:方名:摩头散别名:摩顶散组成:(艹闾)茹6分,半夏6分,蜀椒6分,乌头8分,莽草4分,桂心7分,附子1两,细辛1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艹闾)茹治大风恶毒,半夏逐湿开痰,蜀椒治寒热痹痛,乌头治寒湿痹,桂心利关节结气,莽草治头风痈肿,附子治寒湿拘挛,细辛治头痛脑痛,百节拘挛。
-
瘜肉
是指寄居于人体组织上的赘生物,一般表面光滑、触之柔软而不痛,多发于鼻腔或肠腔内壁,多为良性。《黄帝内经灵枢·水胀》:“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如鼻瘜肉:《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附着鼻间,生若赘疣,有害于息,故名息肉。”
-
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
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后者柔软、易出血,多发生于鼻腔侧壁或鼻窦,新生物上皮向深部基质生长,但不侵及其基膜,故名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表现1.鼻塞及鼻内肿块,多为一侧。2.流鼻涕、鼻出血、头面痛。辅助检查1.对鼻中隔、鼻前庭乳头状瘤以检查框限“A”为主。2.好转:肿瘤缩小,症状改善。
-
红水眼药
处方:胡椒5钱,荜茇5钱,干姜5钱,回回黑5钱,诃子皮5钱,银朱5钱,海螵蛸4钱,牡丹皮4钱,丁香4钱,芦荟1钱,硼砂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止泪,去瘀肉。睑眦息肉,胀起攀丝白睛,隐涩妨闷。用法用量:每用少许点眼。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二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操作名称内镜下粘膜切除术适应症不愿或不能忍受手术的早期食管癌与胃癌,广基型良性息肉,小的腔内型平滑肌肿瘤。方法及内容1.注射生理盐水套切法内镜检查发现病灶后,通过内镜注射针向癌灶基底部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使病灶(包括IIc型凹陷病灶)隆起。切除后如无出血,收集切除标本即完成手术。
-
中耳肉芽摘除术
中耳肉芽摘除术适应证慢性中耳炎伴有肉芽、息肉妨碍引流。麻醉1%丁卡因表面麻醉。以耳圈套器将肉芽套住,在根蒂部收紧钢丝后摘下,残根部可用肉芽钳钳平,耳道内填小纱条,压迫止血(图2)。注意事项1、肉芽或息肉组织应在根蒂处切断,可减少出血,并使术野清楚。3、术前需作x线检查,胆脂瘤性中耳炎并发的中耳肉芽。
-
副耳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重要病理改变:a息肉状结构内含软骨组织,b可见散在的毳毛毛囊和皮肤附属器。许多患者为散发性,但有些家系可呈不规则显性遗传。可为双侧性,位于颈部者可伴发支气管瘘。病理生理:副耳病理组织中可见正常表皮及真皮、软骨,有时可见大量脂肪。
-
明矾散
《仙拈集》卷二:方名:明矾散组成:明矾3钱。主治:绞肠痧,霍乱腹痛。主治:脓疱疮。制备方法:上药放入锅内化开,取出待冷后研粉。《中医耳鼻喉科学》:方名:明矾散组成:明矾30g,甘遂3g,白降丹0.6g,雄黄1.5g。主治:鼻息肉。用法用量:用水或香油调合,放于棉片上,敷于息肉根部或表面,1日1次,7-14次为1疗程;
-
烙铁烙法
概述:烙铁烙法是烙法的一种,属外治法。烙铁古代用银制品,现改用铁或铜制品,其头如半粒蚕豆大小,上有一柄,它主要利用器械烧灼病变处,既可以止血,又能烫治病根。烙铁烙法的适应证:烙铁烙法适用于创伤脉络裂断出血,以及赘疣、息肉突出等。注意事项:使用时避免让患者看见,以免引起精神紧张,发生晕厥。
-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简介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以软式内镜为治疗工具,不经皮肤切口,而经口、阴道、结直肠等自然腔道对腹腔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4,2009年5月24日上,山东大学腔镜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齐鲁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牛军教授带领的手术团队,顺利完成我国首例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
-
樱桃痔
樱桃痔病名。指肛门内生有息肉或痔核,且状如樱桃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形如樱桃。”症见肛门部有小肉垂下,甚痒。相当于直肠息肉或脱出的痔核。证治可参见息肉痔及痔条。
-
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恶性末端螺旋腺瘤,别名为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疾病描述:本病罕见,有些由良性透明细胞汗腺瘤恶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即为恶性,易发生转移。病理生理:肿瘤细胞,主要是透明细胞明显异型,有不典型核分裂象,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诊断检查: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治疗方案:早期手术切除。
-
点眼食盐膏
别名:石盐膏处方:驴腊、石盐(末)。制法:上和合,令调。功能主治:目中息肉。用法用量:石盐膏(《普济方》卷八十二)。《圣济总录》本方用食盐一分、驴脂一两。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九
-
灌鼻蒺藜汁
处方:蒺藜1把(取当道车碾过者捣)。功能主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饭,取1合汁灌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必出1-2个息肉,似赤蛹虫,即愈。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惠》卷三十七
-
洗肝干蓝饮
《外台》卷二十一引《删繁方》:方名:洗肝干蓝饮别名:洗肝干蓝煎组成:干蓝(切)3升,车前子3升,苦竹叶(切)3升,秦皮3两,细辛3两,决明子3两,蕤仁3两,山栀子3两,升麻3两,芍药3两。主治:肝热不止,冲眼,为眦赤脉、息肉,闭痛不开,但热势彭彭不歇,及目睛黄。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生菜。
-
点眼雀粪膏
别名:雀乳散处方:雄雀粪。制法:上取细直者,以乳汁和研细。功能主治:息肉淫肤赤白膜。眼热毒,卒生翳。用法用量:雀乳散(《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中医嗓音医学
中医嗓音医学是祖国医学领域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咽、喉(声带)等发音器官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洽、预防和护理。
-
大枣煎
别名:大枣膏处方:大枣7枚(去皮核),黄连2两(碎,绵裹),淡竹叶(切)5合。功能主治:目热眦赤,生赤脉侵晴,息肉急痛,闭不开,如芥在眼碜痛。用法用量:大枣膏(《圣济总录》卷一○九)。注意:忌猪肉。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心、脾、阳硚之热,非黄连、竹叶无以折之。
-
望鼻腔
望鼻腔(inspectionofnasalcavity)是指观察鼻黏膜的色泽及形态改变;鼻甲是否有肿胀、肥大、息肉样变、萎缩等改变;鼻中隔有无偏曲、糜烂、出血、穿孔;鼻道有无异物、息肉、肿物及分泌物积留等的诊断方法。
-
煨针
煨针即火针。见《针灸聚英》:“川僧多用煨针,其针大于鞋针。”见《备急千金要方》。又称燔针、焠针或烧针。古时以麻油灯火烧红针尖后点刺。近人改用不锈钢丝或钨丝、钼丝制成不同粗细的火针,以酒精灯燃点,待针赤后刺激穴位,主要用于痈肿脓疡未溃、瘰疬、疣、痣、息肉等。
-
息肉瘿
息肉瘿病名。指瘿瘤状若息肉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有:“有息肉瘿,可割之。”治疗应以外治为主,详见瘿条。
-
烧针
烧针为古代针法之一。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见《备急千金要方》。又称燔针、焠针或烧针。古时以麻油灯火烧红针尖后点刺。近人改用不锈钢丝或钨丝、钼丝制成不同粗细的火针,以酒精灯燃点,待针赤后刺激穴位,主要用于痈肿脓疡未溃、瘰疬、疣、痣、息肉等。
-
铍针
古代九针之一。铍,钢铁制作,针端如剑锋。后人又称剑针、 针、铍刀。《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铍针者,末为剑锋,以取大脓。”《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秘传眼科龙木论》:“息肉者,宜钩起,以铍针割取气尽。”
-
鼻茸
鼻茸病名。系指鼻中长有息肉的病证。详见鼻息肉条。
-
点眼石胆丸
处方:石胆(研)1分,铜青(研)1分,硇砂(去石,研)1分,干姜(炮)1分,龙脑(研)1分,戎盐(研)1分,石决明(七孔者,刮,洗,焙,捣末)半两,乌贼鱼骨(去甲)半两,秦皮(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鸡舌香半两,决明子(炒)3分,黄连(去须)1两。功能主治:眼赤风泪出,痒烂久积,生翳息肉。
-
鼻(鼻息)
鼻(鼻息)病名。系指鼻中长有息肉的病证。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即鼻息肉。详见该条。
-
副鼻窦炎
病因病理病机:副鼻窦粘膜受到细菌感染产生脓汁流入鼻腔內引起。临床表现:黃鼻涕、前額部肿痛、不舒适感、昏沉感、鼻塞。如窦腔内分泌物不多,并使患者采用立(或坐)式摄鼻颏位时,可在窦腔内见气液面及粘膜增厚。治疗:急性副鼻窦炎药物治疗为主(头孢唑啉钠),手术治疗为辅。
-
乌喙汤
《普济方》卷三○一:方名:乌喙汤组成:苦酒3升,乌喙5枚。主治:阴中息肉突出。用法用量:上以苦酒浸乌喙。3日1洗,1日夜3-4度。
-
豉虫
《*辞典》:豉虫: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ChǐCh nɡ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生境分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性味:《本草拾遗》:消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
硫黄涂敷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硫黄涂敷方:处方:硫黄(细研)1两,(艹闾)茹(末)1两,斑蝥(去翅足,细研)半两。功能主治:月蚀疮,息肉。用法用量: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疮上。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圣济总录》卷一三六:方名:硫黄涂敷方组成:石硫黄1钱(研),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吴茱萸1两,黄柏1两。
-
点眼蜗牛浆
处方:生蜗牛1枚。功能主治:息肉淫肤,赤白膜。用法用量:上药去其掩,纳丹砂末于口中,火上炙沸,以绵注取汁,敷眦中。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点眼白矾粉
处方:白矾(色明净者)。制法:上研如粉。功能主治:目热,息肉淫肤,赤白膜。用法用量:每点如黍米大于翳上。即泪出,以新绵拭之,其病逐泪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枣肉黄连点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名:枣肉黄连点方组成:枣7枚(去核),连(去须,碎,绵裹)1两,淡竹叶(切)1握。主治:乳石发,目生赤脉,息肉,碜痛不开。用法用量:每日临卧点目大眦。制备方法:先以水2盏,煎竹叶至1盏半,去竹叶澄清,纳枣、黄连煎至3合,滤去滓。